数字化赋能智慧校园 可视化促进教育认同
2024-07-13苏嫣
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以“为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为办学理念,秉承“先行探路,示范赋能”的发展策略,重点打造“课程可视化”“德育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等智能化应用项目,建设了教管评智慧一卡通系统、超星智能阅读系统、智慧电子班牌等数字化信息平台,从学生安全、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和家校沟通等方面对学校的智慧化和教育的可视化进行了升级改造。
无感考勤保障安全
学校全面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结构,升级智能服务终端,增加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提升智慧校园配套服务水平。学校通过智慧校园一卡通实现学生无感考勤和进出校记录,营造智能校园生态环境。
智能进校考勤。“叮,赵珊珊同学已于7:52进校。”学生家长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提示,原来是一卡通无感考勤系统在保障学生的安全。学生佩戴智慧卡,每天一走进校门,一卡通无感考勤系统就会自动登记学生到校情况,反映学生的出勤情况。同时,家长手机上会收到学生进校时间的提醒,能随时关注孩子是否到校。
快速晨检统计。无感考勤系统还可以实现无感课堂考勤记录。教师每天到教室后,可以通过一卡通系统迅速点名,清楚了解到班人数,大大缩短了清点人数的时间。同时,教师只需在手机或教室一体机上一点,就可以完成学生的体温上报、异常上报等工作,上传学生到校数据,形成学生到校情况统计,大幅提升晨午检效率。
微笑进校有序离校
学校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站式管理。学生进校门时微笑问好有礼貌,离校时有序规范“快静齐”。
笑脸系统体现认同。“瞧,我们的笑脸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的LED上呢!”学生走进校门时高兴地说道。学校安装了智能笑脸系统,每天早上自动捕捉走进校门的学生笑脸,并呈现在校门口的LED屏幕上。灿烂的笑脸展现了学生进校时的幸福和对学校的认同,进一步体现了学校的“认同教育”。
放学系统智能播报。“三年级1班正在放学。”校门处放学点的广播里播放着放学班级的信息,领队学生只需将班级放学卡在系统感应器上轻轻一贴,响亮的播报声音便能让在校门口等待的家长知道自己孩子的班级正在放学了。晚来的家长还能通过LED屏幕上显示的“已放学班级”和“正在放学班级”快速了解放学信息,便于及时接到自己的孩子。这一系统保障了学生的安全和放学的效率,放学时校门口的交通也更畅通了。
课堂内外活动丰富
学校积极推动各科教师学习使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设备。教师通过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检测学情。“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智慧卡快速完成课堂练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班的正确率吧。”课堂上,教师出示检测题后,学生利用智慧卡填写自己的答案,互动课堂系统会快速统计,并实时分析出正确率和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据此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工作。通过学生智慧卡,教师也可以开展互学竞赛、讨论分享等小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间活动电子阅读。“植物的生长主要有种子萌发、抽芽、开花和结果四个阶段。”下课铃声响起后,很多学生聚精会神地在智能阅读系统前观看科普视频。学校在每一层楼道都安装了超星智能阅读系统,系统内有不断更新的海量资源,包含教育专栏、科普视频、古诗欣赏、识字动画、国学诵读、动画绘本等特色专题。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遨游在不断更新的阅读资源之中,让学习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发生。
体育智慧屏促进锻炼。在学校操场旁的体育智慧大屏前,学生玩起了跳绳项目的PK赛。学校通过智能终端与信息化体育教学系统开展可视化体育教学,从可视化的跳绳、仰卧起坐、纵跳摸高、立定跳远、开合跳五个体育运动板块入手,对学生的“运动作业”进行信息采集、动作捕捉、成绩评定以及姿态纠错,从而规范学生的肢体动作,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实时评价激励学生
学校通过智能软件与智能终端的配套使用,开展规模化与精准化测评,实现学生评价的可视化。
综合评价实时记录。学生一卡通系统内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接学校已有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具有实时性,可以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数据进行累积,并通过互动终端实现教育评价的可视化。学生会在课间通过班级门口的电子班牌,查看自己的小红花数据和在班级内的一周排名。
智能兑奖激励学生。“我兑换到了印有学校Logo的笔记本!”“我兑换到了跟校长合影!”这是学生在智能兑奖柜前兑奖的一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累积成积分,达到一定积分的学生可到校门口的智能兑奖柜兑换对应的奖品,如午餐时播放指定歌曲、与老师共进午餐等个性化奖品。
此外,评价大数据可以学期为单位,通过AI算法自动生成学生阶段性综合评价报告,为学校、教师评价学生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参考,提升学校教育评价整体效率,激励学生向“六星好少年”看齐。
动态记录及时交流
学校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各班均安装班班通、电子班牌,并投入日常使用。智慧校园、互动课堂等软件的常态化应用实现了家校共育的信息化。
电子班牌记录成长。学校每间教室外的墙壁上都安装了电子班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登录电子班牌管理系统。电子班牌可以记录学生的精彩瞬间,如每周的德育之星、优秀作业或者学生认真做操的照片等,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班级动态。小小的电子班牌承载着家校沟通,记录着学生的点滴成长。
家校沟通信息互通。教师通过一卡通家校互育系统,将学生在校的教育评价及学习情况实时与家长共享,家长可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在校状况,实现了家校共育的无缝衔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随时发布通知公告,实时在线反馈,避免了家长群里长长的接龙带来的困扰和消息的覆盖。家长可以随时查看教师发布的班级动态和校园动态,深入了解学校的“认同教育”和学生所在班级的班级文化,有效促进家校共育。
德育可视提升素养
学校倡导“可视化德育”,并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小红花系统在数字化评价中感受、体验、实践、成长,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小红花记录成长。学校通过“可视”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发展状况,形成阶段性评价,充分挖掘学生发展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通过小红花的颁发和积分兑换个性化奖品,学生的内驱力也得到了提升。
垃圾分类助力环保。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从垃圾分类入手,推动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垃圾分类意识,美化生活环境。学校引进了智能垃圾回收箱,学生使用班级卡刷卡按正确的分类投递垃圾,设备就会自动称重,为学生增加积分。不同类别的垃圾,积分转化规则不同,系统通过上报数据进行统计排名,分别统计出每周、每月、每学期的垃圾分类优秀班级。
智能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信息化智慧校园设备和系统的不断升级完善,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的校园将更加智能,家校沟通将更加畅通,学生评价将更加全面,“认同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责任编辑/曹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