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4-07-12凌云明刘萍李华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高校继续教育应对科技和教育双重变革的优选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的新使命,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有助于高校继续教育于变局中开新局。部分高校继续教育从教学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全链条、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打通教学平台与教务系统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身份认证,构建工作系统。为推动数字化赋能高校继续教育,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课程资源数字化、创新教学模式,建立业务与技术融合团队等策略。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7-0006-05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教育数字化应用的延续,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式的重要引领[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推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中,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将进一步推动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并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推动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2]。
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面向社会大众尤其是已就业、待业、再就业的群体提供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高校继续教育不仅需要积极响应时代的变革,更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学的创新与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数字化转型为高校继续教育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为提升教育质量、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生体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化转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赋能下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成功的实践经验。
" 二、数字化转型对高校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改变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创新
数字化转型引领了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面对面授课为主,受时空限制较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数字化转型使得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转变为更为灵活的在线教育模式。通过引入更具灵活性的MOOC和直播课程等数字化教育形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学习,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时间安排。这种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异地学习需求,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也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
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也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解决工学矛盾
高校继续教育的学生多为在职人员,面临工学矛盾的挑战。数字化转型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在线课程和远程学习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安排学习时间,不再受制于固定的上课时间和地点,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在线讨论和协作等,这些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学习,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减少了工学矛盾对学习的影响。
(三)优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优化了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资源管理。传统的教材、教案等教学资源被转化为数字化形式,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可重复利用、易于更新和维护的特点,提高了教学资源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促使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建,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学生可以轻松获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了资源的多样性和广度[3]。
(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服务
数字化转型为高校继续教育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定制的学习方案。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可发现潜在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提高学习动机和深度。数字化转型使学校能够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生服务。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学校可以推送相关信息,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建议,增强学生体验,提升学校的服务水平。
(五)提升教学效果
数字化转型不仅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更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教师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中的问题,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六)提升教务管理水平
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包括招生、课程安排、学籍管理等方面。学校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学生信息、课程资源、教学计划等数据的集中管理。数字化教务系统减少了烦琐的手工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通过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通知、提供咨询和答疑服务,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从而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七)数据驱动决策
数字化转型使得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更加依赖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分析招生趋势预测未来的学生规模和需求,为学校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从而更精准地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通过分析教学成果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师绩效,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机制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适应性。
三、数字化转型在高校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案例
一些先行的高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他们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对传统继续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如浙江大学以“以人为本、服务导向、数据驱动、体验优先、底线思维”的原则,着力搭建“云网数端”一体化的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创设网上办事、在线教育、学术资源、信息发布、个人信息等五大场景,为师生建造世界一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环境,诠释“新教学、新学术、新人才、新服务”等新理论[4]。
北京师范大学面向“互联网+教育”的现实需求,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学生、院系和职能部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和应用的“空间融合、软硬件融合、本研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探索了异地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推进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和应用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5]。他们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整合和管理;通过引进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和服务。这些经验可以为其他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深圳大学继续教育通过打造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及数字化管理系统,完成数字化教学平台及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教学平台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包括MOOC平台、直播平台和智慧教室等,各子系统之间相互连接,实现数字化教学的闭环管理;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从招生、学籍管理、分班、缴费注册、排课选课、上课管理、考勤、考务、成绩管理到毕业结业和学位申请等全过程业务流程。深圳大学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数字化转型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系统运行稳定,深受师生好评,年均访问量上千万;二是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管理效率,继续教育学历在校生人数增长21.8%,但管理人员数量减少27.3%;三是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数字监测和学业预警等数字化应用手段,使得教育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学生毕业率大幅提升;四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教育创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数字化转型高校继续教育的工作系统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势在必行”。这一系统工程主要涵盖教学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两大方面。
(一)打造数字化教学平台
1.建设MOOC平台
数字化转型首要任务是打造一体化的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中,引入MOOC平台是关键的一环。该平台应该具备灵活性,支持不同教学模式,如自主学习和闯关模式,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MOOC资源的录制应当进行模块化,方便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学习。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MOOC平台的一项重要功能,以保障教学效果。
2.建设直播平台
在线直播是数字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学直播平台非常丰富,有腾讯会议、钉钉等,可以直接使用,也支持二次开发实现更多元化的教学功能。通过直播平台提供的录制和回放功能,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回放课程。更进一步,利用AI助手等人工智能工具,自动生成教学大纲和课堂笔记,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3.建设轻量化智慧教室
为了解决线下面授的数字化问题,建设轻量化智慧教室是至关重要的[6]。通过在教室中布置智能设备,如智能终端、AI摄像头和麦克风等,利用直播平台的开放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轻量化智慧教室建设。轻量化智慧教室建设成本低,只有传统智慧教室的1/10,同样能满足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需求。轻量化智慧教室既可以实时捕捉学生和教师的状态信息,也可以自动采集板书内容和声音,并通过分析处理,自动生成教学大纲和课堂笔记。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数据支持。
通过整合MOOC平台、直播平台及轻量化智慧教室数据,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实现了数字化教学的闭环管理,还解决了线上线下教学数据割裂的问题。整合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将为学校提供更灵活、高效、便捷的教学环境,适应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需求。
(二)打造全链条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1.建立业务与技术融合团队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立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团队是关键。该团队由了解业务且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组成,负责提出系统建设需求,并持续参与系统建设,以确保系统准确实现业务功能。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团队能够将业务需求与技术紧密结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团队成员既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又具备先进的技术技能,能够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和痛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协同工作模式有助于数字化系统高效运作。
2.准确全面提出系统建设需求
在数字化转型中,准确全面地提出系统建设需求是成功建设的基础。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团队应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业务需求和痛点,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系统建设需求。这包括业务流程优化、数据分析与应用、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的需求。系统建设需求的提出需要由该团队完成,以确保数字化系统能够满足高校继续教育的特殊需求。
3.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重点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充分考虑系统的前瞻性、扩展性和开放性。一是建立标准化数据库。按照教育行业标准JY/T0633-2017《教育基础数据》建立标准化数据库。数据标准化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规范各项业务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方便与外部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如与学信网、教育统计系统等系统对接。二是划分功能模块。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可降低功能之间的耦合度,每个功能模块可以独立使用。如学籍、排课、考务等模块均可独立运行,与其他模块的数据交换通过数据接口完成,模块化设计在某模块业务升级时不会影响其他模块使用,既可降低开发维护成本,也有利于功能的应用和推广,具有示范意义。三是考虑系统的前瞻性和扩展性。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技术,并预留相应的接口和扩展空间,避免因为技术落后或业务需求变化而导致系统无法适应的情况。四是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随着数字化应用不断深入,数据的积累和应用将是巨大的财富。为更好地利用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系统应具有开放性,使用标准化协议并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交换。如继续教育需要融入学校大数据系统、智慧校园、数据治理等,这都要求系统具有开放性。
4.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为了使系统具有通用性和扩展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现。一是实现核心业务与个性化业务的版本分离:在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中,核心业务流程是招生、学籍、教务、考务、毕业结业这一基本业务流程,这些基本业务流程在所有高校基本一致,并且具有稳定性。而不同院校或院校在不同阶段又有个性化的管理需求,为解决此类问题,可开发核心(core)版本和本地(local)版本。核心版本实现基本业务流程管理,本地版本实现个性化业务需求。例如,在排课管理中,不同院校或不同阶段的上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只需调整本地版本,不会影响核心业务流程。二是版本分离的方式可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基本业务流程和个性化需求分开开发维护,可避免在每次需求变更时都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开发和测试,从而降低开发与维护成本。版本分离的方式可方便系统升级和扩展,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当需要增加新的个性化需求时,只需在本地版本系统中进行调整,而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开发。版本分离的方式将基本业务流程和个性化需求分离,避免相互干扰,减少故障和错误的发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和示范。
(三)系统集成
按照软件工程高内聚低耦合开发规范,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全链条、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应当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两套系统,为了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改善用户体验,需要对数字化教学平台与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系统集成。其主要措施是数据对接、引入统一身份认证。
1.数据对接
数字化教学平台与数字化管理系统需要定制化接口开发,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接。在完成数据对接后,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实时获取教师、学生的课表信息,解决因为调停补课引起的数据不同步问题,使教学平台准确安排课程和分配教师。数字化管理系统既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进度和成绩等,也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引入统一身份认证
统一身份认证将各账户及认证方式进行统一与整合,面对多个应用系统,用户只认证一次,认证通过后就可以对任何有权限的其他应用系统进行访问,实现单点登录[7]。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授权和审计功能,可方便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更好地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感切换,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用户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五、推动数字化赋能高校继续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高校领导层应将数字化转型置于重要战略位置,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建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动和监督数字化转型进程。领导小组要与学校各相关部门形成有效协同,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二)完善基础设施
投入更多资源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对网络带宽和连接质量的要求。数字化转型需要充足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因此要加大对服务器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传统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教室、实验室等设施的智能化水平,确保数字化教学环境的高效运作。
(三)促进课程资源数字化
鼓励教师将优质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开发,以适应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制定激励政策,奖励优秀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和创新教学方法。
(四)创新教学模式
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这包括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培训教师使用新的数字教学工具,推动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教学环境。
(五)业务与技术融合团队
建立业务与技术融合团队,该团队应由了解业务、具备技术能力的人员组成,以确保数字化系统紧密结合实际业务需求。该团队需要持续参与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六)系统设计具备前瞻性和扩展性
数字化系统设计需要具备前瞻性,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技术,并为其留出相应的接口和扩展空间。确保数字化系统的可扩展性,以便在学校业务的不断发展中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
(七)克服数字化转型的阻力
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带来工作方式的转变,必然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需要领导的支持和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定期开展培训和沟通,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和好处,激发积极性。
(八)以用户为本,注重用户体验
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离不开用户的支持,因此必须以用户为本,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期望。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注重用户体验,从而赢得用户的信任和支持。
六、结论
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为传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为提升管理效能、教学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不断优化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助力高校继续教育实现可持续和智能化发展。
数字化转型为高校继续教育带来的积极变革不仅体现在提高教育效益和改善学生体验方面,更在于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的学习机会。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管理系统等工具的应用,学生能够更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学习。学校管理层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加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沿革、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3(11):6-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3]郭颖. 高校数字化转型与继续教育发展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8(6):91-96.
[4]陈文智,张紫徽,云霞,等.一流大学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探索——浙江大学的经验和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5):3-12.
[5]张晓辉,蔡纹,徐宙,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3(7):1-3.
[6]张媛.高校多媒体教室向智慧教室转型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3):117-120.
[7]闵晓霜,董岩,王皓,等.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2(9):103-107.
The Path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ng Yunming Liu Ping Li Hua
(Continuing Education Institute,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08, China)
Abstract: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an optimal path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o address the dual changes i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new mission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empower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elps to open up new prospects amidst th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Some universities start from two aspects: digital teaching and digital management. By building digital teaching platforms and a full-chain, full-process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data barriers between teaching platforms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are bridged, unified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working systems are constructed. To promote digital empowerment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such as, enhancing top-level design, furnishing infrastructure, promoting digitalization of course resources, re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teams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Continu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tellig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