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2024-07-12丰翔

商场现代化 2024年15期
关键词:自贸区金融科技产教融合

丰翔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金融科技时代闽台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HJBS19-7)

摘 要: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深度融合,同时福建自贸区金融科技创新在全省及全国复制推广,对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不断上升。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金融课程体系落后于实际金融行业发展、实践体系无法满足需要、师资配备方面缺乏跨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包括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跨学科的金融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升整体师资团队专业水平、培养“双师型”团队以及重新建立现代金融科技的实践基地等措施。

关键词:金融科技;自贸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金融科技近年来迅猛发展,尤其是中央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出台,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规划》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以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为基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同时,福建自贸区自2015年开始,各大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涌现一批金融创新,这些创新大部分是建立在金融科技基础上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等,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赋能,促进金融机构转型。为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也应该及时调整,在教学内容中,与时俱进,补充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方面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一、福建自贸区金融创新

2015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以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增强闽台经济关联度。几年来,福建省自贸区硕果累累,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行以来,已累计推出20批622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275项,对台特色120项。有3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这些创新制度及服务、产品正在向全国推广。

1.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自贸区蓬勃发展

自贸区在各项促进政策的推动下,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大数据与税收业务结合;区块链在跨境金融业务不断创新,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多项基于区块链方面的业务;数字人民币已经在B端企业应用并推广;垂直场景金融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1) 金融科技融入小微企业

建设银行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分行联动税务部门,推出八闽办税码。以税收大数据为基础,自动为已实名的纳税人、服务人员相应赋码,码上集成税务、商务和政务 3 个层面 8 项功能。企业信用等涉税信息实时生成并加签电子印章,为商务合作增信助力;部门所需数据专属定制、企业自主提交,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银行推出小微企业“云税贷”业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涉税信息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线上自助贷款流程,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难、银行调查审批时间长、审批手续烦琐、企业必须跑银行等诸多难题。

(2) 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应用凸显,突出技术赋能

2019年3月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作为首批试点的5家分局之一,深度参与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的试点推广工作,已落地试点“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货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查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出口信保保单融资”等5个应用场景。其中,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融资类应用场景,通过提供质押物凭证核验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查询等功能,增强银企之间信息透明度,降低融资门槛,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充分应用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提高了服务和监管效能。

2.各类制度创新及服务创新促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2021年“推动两岸征信信息互通优化信贷服务”实践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最佳实践案例”,率先在全国开通台企台胞征信查询,开展“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试点。2022年福建自贸区又推出银行直联两岸电商平台跨境人民币服务,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推出实施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产业联盟(ECIA)、实现人民币与印尼卢比直接兑换、创设“厦绿融”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金融”集成服务新场景等创新举措,进一步丰富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方便人民币和外币直接兑换,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效支持企业投融资和生产贸易活动。2023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包括欢迎中国台湾居民到大陆求学、工作、投资、生活,以福建为试点,探索两岸机制融合与人民心灵契合之道,打造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共同生活圈”。这些制度创新及服务创新起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效果的目的,为台商台胞提供快捷便利的融资服务。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的人才需求趋势

国家近年加大促进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伴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2-2025》《关于银保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地实施,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正在融入企业,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将不断壮大,金融科技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将实现大幅提升。金融行业将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整个金融行业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金融岗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而复合型人才受到金融机构青睐。

1.传统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

《关于银保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伴随着金融与科技不断融合,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中低端人才将被淘汰。以银行业为例,大量的银行网点终止营业,或者向数字化转型。2023年以来,有119家国有行营业网点、24家股份行营业网点、42家城商行营业网点被裁撤。根据毕马威联合京东云共同发布的《智慧网点与数字化营销运营白皮书》,94%的被调研分行表示已开展网点数字化转型。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证券业及保险业,伴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Chat-GPT等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2.伴随金融科技快速发展,金融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与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在金融中的应用不断强化,各大金融机构加大了金融科技的投入,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具体体现在运营岗位的需求增加,岗位要求能够收集和分析金融科技系统业务指标,具备较强内容和数据运营能力,开展平台业务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业务运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营销岗位也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大数据、Chat-GPT等在智能营销方面的应用,营销等业务活动将体现在数据驱动、智能驱动方面,大数据、客户画像将是营销的常态。

3.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短缺

伴随着全球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科技正驱动新一轮的金融创新,金融与信息技术的分工、融合和重构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要求金融单位既要满足客户需要,又要革新现有服务模式,这要求金融行业人才能够用专业的知识灵活应对、解决实际问题。金融科技产品类岗位需求伴随数字化转型日益增多;金融数据建模师、金融科技分析师等成为行业新兴岗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碳金融)、跨境金融成为金融行业的新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低端金融人才将被淘汰,而具有金融知识及技术背景的人才将获得重视并深受欢迎。

三、当前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自贸区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大数据、区块链等在金融行业普遍运用,这些创新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这要求金融专业也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及实践体系。但是由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太快,在人才培养上还远远跟不上需求,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所致。

1.金融课程体系落后实际金融行业发展

目前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金融课程为主,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传统金融学专业知识课程较多、而结合金融创新,如大数据分析、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相对较少,交叉课程设置不够。这些课程虽然在陆续开设中,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开设的状况不是很理想。

2.实践体系无法满足企业日新月异的需要

金融企业的实践发展状况要快于高校的理论教学,而学校在实践这一环节也无法在短期内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以实训软件为例,目前的金融科技软件结合了金融及大数据及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开发处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技术人员不懂金融、金融专业人士不懂技术的问题,开发出来的软件在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另外,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个地方的财政都明显下降,拨给各个学校的资金也相应减少,学校如果不是急需的软件,没有相应的预算购买实训软件,这些都影响了实践环节的开展。

3.师资配备方面缺乏跨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

目前金融专业开设金融科技等相关课程,还涉及师资的问题。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而高校传统单学科的培养模式难以培育交叉型复合人才。现在金融专业的老师,基本都是各大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这些老师的知识储备主要以金融知识为主,在计算机信息方面、密码学等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所以,复合型师资缺乏,这将在未来几年制约金融学专业发展。

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随着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将从“立柱架梁”向“积厚成势”全面迈进,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而高校金融专业也将成为金融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根据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发布的2021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发展报告》统计,多达75%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校招收获超30%的金融科技人才,甚至35%的企业通过校招获取的金融科技人才占比超70%。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每年持续性校招来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团队,聚焦引入和培养高潜力的学生以加强金融创新发展竞争力。高校金融专业需要优化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打造“双师团队”。

1.优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金融科技时代新商科

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要坚持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引领作用,直面金融科技发展的需求,优化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及信息技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金融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闽台金融行业的发展,除了金融科技的因素外,还叠加了自贸区创新的因素。因此,在设立本区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时,还要考虑自贸区的因素,在闽台自贸区产品创新垂直金融场景,培育跨境金融、区块链金融等所需要的金融技能。

2.建立跨学科的金融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根据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发布的2021年《金融科技人才需求与发展报告》,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金融机构紧缺人才数据建模岗位占比 19%,数据分析岗位占比 18%,产品经理岗位占比 15%,风险控制岗位占比 13%,产品销售岗位占比 10%,客户服务岗位占比 8%。由此可见,紧缺型人才主要集中在数据建模、数据分析、产品经理、风险控制、产品销售岗。

所以在课程上设置方面,金融专业要与时俱进,调整原有课程。要设置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实践课程。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计算机、创新基础等课程。专业课程应包括互联网运营、大数据分析、大数据精准营销、AI金融与智能投顾、区块链金融、风险控制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金融科技,提升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金融科技发展导致业务交织,模糊了传统监管边界,同时跨地域、跨行业、跨市场等因素导致风险扩散更快、破坏力更强。通过讲解金融科技的主要风险,让学生知道信息存在哪些风险,使学生在今后的金融工作重及时做好相应的防范及预警工作。高素质金融从业人员是金融科技平稳运行、职能实现的重要支撑。

3.提升整体师资团队专业水平,培养“双师型”团队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当代金融学教育的重要方向。对于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以提升教师的科技水平。第一,学校院系整合,将相关的专业整合在一起,如信息技术与金融专业整合在一起,这里包括专业及教师的整合,便于培养具有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校企合作,“引进来、走出去”互为支撑,建成交叉学科师资融合培育的长效机制,尤其是高校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入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如一起编制校企合作教材,一起开发授课资源,共同指导学生。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到金融科技企业顶岗实习,动态跟踪和掌握金融科技前沿发展状况,接触金融科技行业最新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实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闽台金融创新形态层出不穷,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赋能驱动金融机构转型。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应该洞察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坚持复合型、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践方面,建立金融科技产教融合创新模式,鼓励教师顶岗实习,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坚持金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及福建自贸区建设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馨,王营.以金融科技为核心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2):73-78.

[2]藏冠荣.地方高校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9):36-37.

猜你喜欢

自贸区金融科技产教融合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福州平潭自贸区法律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天津自贸区辐射效应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自贸区谈判背景下中日韩经贸合作前景分析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