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可控视阈下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课程的实践路径初探

2024-07-11陈爽张佳伟蒋思媛

互联网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陈爽 张佳伟 蒋思媛

摘要:作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核心力量、实现颠覆性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支柱,国家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及其人才培养问题。本文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为着眼点,在新一代信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解决“为谁培养人”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课程思政

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主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相关专业。此类专业是推动国家产业变革核心力量、实现颠覆性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支柱专业。探索其人才培养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大前提下,通过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国家科技强国战略思想及爱国思想,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同作用下,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安全意识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1. 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特性与发展目标

结合我国所处国际环境,并根据大量政策文件及产业发展报告得知,当前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特性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也是其发展目标。

“自主可控”是指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即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独立研发、生产、控制和使用信息技术和产品,避免对外部技术和产品的依赖,保障国家或组织的信息安全和利益。

“安全可靠”是指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信息技术和产品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保障安全、稳定、可靠的性能,避免因技术故障或漏洞而导致安全事件或损失。

“竞争力强”是指信息技术发展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能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具有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1]。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代特性“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为着眼点,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充分挖掘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追本溯源解决“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关键。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课程的实践路径建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前提条件是充分分析同样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为着眼点构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中,每个专业均设有1门导论课程、均设有1门对标自主可控的专业基础课“信创操作系统基础”,这两门课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路径;专业核心实践课作为课程中心,也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主要路径。此外,公共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可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补充路径;在此路径选择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模型,如图2所示。

2.1 主要路径及其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1.1 专业导论课

每个专业的导论课能够帮助初学者建立基础思维框架并掌握学科前沿和热点,是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专业或者行业产业的最有效途径。在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实例分析和应用这一传统框架中,通过融入对国内外该专业对应产业发展现状的介绍并特别强调其自主可控完成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核心科技自主可控的重要性;通过融入该专业主流软件及其在国产操作系统上的适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国产软件生态的发展和健全对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影响;通过融入产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信息泄露或间谍泄密事件,引导学生自觉做好专业相关保密工作,做好网络安全防护,以行动守护国家及网信安全。通过上述三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导论课,帮助学生树立起以防范信息泄露、投身发展自主可控的专业技术护卫国家安全的家国观,既是对“为谁培养人”问题的回答,也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同时打下在后续学习实践时技术迁移与原研过程中正视差距、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思想基础。

2.1.2 信创操作系统课

信创操作系统是我国在开源操作系统Linux基础上通过原研创新构建的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于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中都要注意引入信创操作系统这一专业基础课。在带领学生掌握使用信创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融入国产芯、国产操作系统价值介绍,引导学生树立自觉使用国产芯片、国产操作系统等对应行业工作的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开展认知生态建设,丰富产业生态应用,助力科技强国。

2.1.3 专业核心实践课

学生通过导论和操作系统课的学习,已经获得了“纸上得来”的感性认知和经验,通过融入使用国产数据库、国产服务器,学生一定会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到技术差距,也在一次次调试运行中锻炼自己的耐挫能力。通过挫折教育,使学生“知耻后勇”,更加坚定地投入“自主可控”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融入对专业主流软硬件适配情况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差距中发现“可为”;通过融入主流软硬件迁移策略,鼓励学生对“可为”进行探索实践,将“可为”变为“能为”和“成为”,在理想信念支持下不断锤炼琢磨迁移、适配技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通过融入启迪学生思考基于国产操作系统原研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问题,引导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生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填补“自主可控”发展过程中的“真空”地带,从而逐渐实现“竞争力强”的目标。

2.2 补充路径及其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2.1 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于主动选择和拓展自己能力的学生,一方面融入网络安全相关的密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树立通过加密保障安全的意识,为“安全可靠”打下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融入开放型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开源软件是否真开源”和“冯诺依曼体系是否可打破”的问题,思考如何彻底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如何通过自构如“钱学森弹道”的计算机体系打破技术桎梏,实现“竞争力强”的目标。

2.2.2 公共基础课

在公共基础课中,主要通过融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等系列法律法规[2],以及详解近年来我国网信领域重大安全事件与科技领域受国外制裁事件,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网络安全意识,以筑牢思想长城,助力实现“安全可靠”目标。

2.2.3 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信创操作系统基础”为例

“信创操作系统基础”课程对标替换的是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信息与信息技术基本概念、计算机概论(产生与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介绍与基本操作)、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具体融入内容如表1所示。

结语

“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目标,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与着眼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对我国科技强国战略和“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发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助力青年学生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厚积而薄发”,开拓创新,对于“自主可控”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人才生态建设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原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N/OL].中国经济时报,2023-03-20[2024-05-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0860217964635153&wfr=spider&for=pc.

[2]梁怀新.国家安全情报学:研究进展、学科定位与推进要点[J].情报杂志,2021,40(2):24-30.

作者简介:陈爽,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创认知与人才生态;张佳伟,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创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研究;蒋思媛,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数据技术、数据可视化。

基金项目:2023-202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面向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ZJKT-2023Y12)。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