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4-07-11吴翔甘一润黄金花
吴翔 甘一润 黄金花
摘要: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学生、教师、企业、国家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阐明存在教育体系不全、教育队伍薄弱、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包括建立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创新创业课程、举办数字化创新创业竞赛、提供数字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1],旨在推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为职业院校在新时代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和指导。《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指出,数字校园将在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交流合作、服务、评价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赋能作用。智慧教育发展新生态的构建已成为高职院校不断探寻发展数字化转型之路的重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每位学生必须接受的公共基础课程,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时政综合等多个方面,因此,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具有综合性、多维度、实时性等特点,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以及数字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战略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其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致力于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课程,要采用数字化、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使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创新创业以及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提升学生的数字创新创业能力。
其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具备数字化创新创业精神和实操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快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高职院校中,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实用的创新创业技能,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占据优势。
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众多教育方式各自独立,未能形成有效的统筹与协调。一方面,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主要依赖于第一课程的创新创业课程理论教学、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零散的教育模式[2]。这些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但从宏观角度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体系不够全面,更多的是依赖于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社会、企业、家庭等多方面的参与,未全面展示全体成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情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如果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引导。
2.2 创新创业教育队伍薄弱
当前,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缺乏企业实践和创业经历,导致教师队伍的双创教育意识淡漠、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完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针对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不足及教育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创新创业在实际操作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机会,无法深入地讲解其中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3];另一方面,他们无法提供创新创业实际价值的指导,如在创新创业中面临的市场调研、财务分析、危机管理等各个环节,无法为学生提供有实战意义的建议和帮助。
2.3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通过举办“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以激发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其发展为重要目标。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人数和创业项目数逐年递增,但《就业蓝皮书: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8.34%,其中,自主创业仅占3%,占比较小[4]。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双创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不足,综合素质薄弱造成的。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填鸭式”灌输,这种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自我主动思考,导致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进而使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形成了依赖性接受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由于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些家庭条件不好或者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因害怕失败等原因,不敢尝试创业,这种恐惧阻碍了他们探索新领域和尝试新方法的勇气[5]。
2.4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除课堂理论讲授形式外,还需要大量实践型教学活动支撑,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支持。美国高校普遍重视该项工作,一流大学普遍建立了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以及孵化器、加速器,或承担类似功能的机构。例如,科罗拉多矿业大学,除了目前的创业创新中心,还计划建设一个集成式校园创新创业空间,包括创客空间、会议空间、创意空间,学生可以在空间内做任何创业所需的事情。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为学生开设了波尔斯基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除了提供创业教育,还开展很多活动,与研究人员共同监督技术商业化、知识产权工作,并承担了早期大学社区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职能[6]。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尚须加大投入力度。
3.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3.1 建立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包括单纯的理论与经验讲授,还应包括及时的答疑解惑与系统性指导。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事务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推动与实施。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离不开统一、强力的领导机构与管理制度。因此,应探索建立数字化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将创新创业教育独立于其他工作事项,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广宣传培训数字化创新创业活动,定期开展数字化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与竞赛活动,讲解数字化创新创业先进案例与产品,提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支撑。
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主要工作有三项:第一,负责制定和实施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和资源支持;第二,与相关专业的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开展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将专业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第三,针对数字化创新创业领域,提供专业性的咨询服务。例如,在前期市场调查中,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市场调节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面的信息。
3.2 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实体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通过全面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与创业历程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培育其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高等院校教师虽然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与深刻理解,但相比创新创业实战型的企业人才,他们对于专业知识及教学工作拥有先天性优势。另外,考虑到当前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同时,企业人才无法投入足够时间与精力在高校授课工作上,因此在师资队伍上,可以考虑搭建网络授课平台,由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牵头者与课程设计者,由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主要讲授者,设计、推广网络创新创业课程。此模式下,高等院校教师、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能够彼此做到取长补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授课质量,学生对此也能有较高的接受度。
3.3 举办数字化创新创业竞赛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类数字化创新创业竞赛,如省教育厅主办的“互联网+”双创竞赛,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参加数字化双创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激发创新创业思维、创业热情,提高数字化素养,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双创比赛中,有些优秀项目可以获得学校、企业等进一步的支持和孵化,促进学生创业的实现。
高职院校在培育创新创业竞赛项目时,可以通过二级学院采取针对不同专业精准多对多的帮扶。对学生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创新、市场潜力的项目,然后请专业教师、市场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项目扶持,提供相应的知识跟踪辅导,精准帮扶助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也助其创业成功。这些成功的案例还可在后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作为典型,借鉴其可复制、可模拟的路径,供有创业意图的学生借鉴学习。
在高职院校培育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过程中,可采用双向选择机制以加强指导关系。院校公示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专长领域,以及学生所申报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和执行进度,让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此举旨在避免学生难以寻求项目指导教师的困境,同时减轻指导教师因工作繁忙而无法悉心培养学生的现象,确保学生作品得到精心打磨。
3.4 提供数字化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迄今为止,众多大学已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这也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为技术类院校,高职院校可尝试建立与专业领域相匹配的创新创业孵化园或孵化基地。近几年,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层面上,高职院校特别注重产教融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些政策无疑是给创新创业提供了好的机会,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试炼机会和平台,将教学理论付诸实践,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相应调整,以助力学生创新与创业。
参考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的高职院校,借鉴其经验,建立数字化孵化基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一是优化基础设施以确保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效运作,为创新创业学子提供免费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及设备,打造功能完备的区域,满足双创学生在办公、运营、培训及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为团队提供坚实的硬件保障;二是专业化服务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团队的壮大,如为在校基地创办的企业提供项目论证、法律服务、工商注册等“一站式”服务,形成“全程化创新创业服务”的发展模式;三是市场优化资源以促进孵化。项目资金来源于对创新创业领域充满热情的企业,他们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天使投资基金。高职院校孵化基地项目根据地方经济或专业发展需求,为创业者提供孵化支持。
高职院校建立数字化创业孵化器或创客空间,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客户资源。通过提供场地、资金、指导教师等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创业项目,提高其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创业成功项目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结语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是一个顺应时势、不断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建校背景、专业优势、行业特色等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双创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等各方面举措,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发展。同时,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共同营造有利于数字化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致力于为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及数字化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的通知(教职成函〔2020〕3号)[A/OL].(2020-06-16)[2024-05-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7/t20200702_469886.html.
[2]林秀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9(16):57-61.
[3]胡烨丹,陈正江,王玉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63-66.
[4]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24-26.
[5]张理剑,安光.更高质量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9(11):166-171.
[6]刘喻,朱强,卢晓春.专业群视角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实然困境与发展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20(6):57-62.
作者简介:吴翔,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甘一润,本科,助教,研究方向:船舶电气工程技术;黄金花,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题项目: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课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加强“党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24Z06);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编号:BJA17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