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024-07-11莫云灏曹照洁王震
莫云灏 曹照洁 王震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教育方式。职业教育在此变革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使得教育资源获取更加便捷,为教学提供了广阔平台以及丰富手段;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推动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
引言
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的积极引领下,全国各级政府和院校纷纷将目光投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致力于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的需求。此时,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1.1 教学模式创新变革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线上教学所改变,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共享,而且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线教育平台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功能,激发学生兴趣。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场景,视频教程、在线测试和互动讨论助力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同时,职业教育注重差异化教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评估学生学习情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满足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习自信,注入新活力,推动教育模式创新。教师应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优质高效教育服务[2]。
1.2 教育资源均衡分布
过去,由于地域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往往难以获得全面而深入的教育体验。然而,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这一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讲座、虚拟实验室等多种形式,接触到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涵盖广泛的学科领域,而且通过多元化教学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配置更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1.3 学习途径多样化拓展
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变革。如今,学生不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进行在线学习,这种灵活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需求进行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参与虚拟仿真、在线实验、远程实习等多种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更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能够大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1.4 教学互动性显著增强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较为有限。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限制被彻底打破。通过在线直播、视频会议、在线讨论等多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跨越地域的界限,实时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实时的互动不仅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项目合作,实现远程协同工作和学习。通过在线测试和评估系统,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其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这些资源的使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使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2. 互联网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实践
2.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线上学习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其自主学习交流的空间。学校应该投入必要的资源,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界面简洁的线上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找到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如课程视频、课件、在线测试等。这些教学资源既全面覆盖课程核心知识点,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除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外,线上学习平台还应具备一系列实用功能,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
然而,教师要深知单纯依赖线上学习并不足够。尽管互联网教育带来了诸多便捷,但面对面的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上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实训、企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应只是走过场,而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形成有机的教学体系。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积极寻求与华为、联想、中兴等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机会,通过签署合作协议,确保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这些企业不仅为学院提供实训基地,还派遣经验丰富的人员为学生提供现场指导和反馈。同时,学院也建立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如电子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这些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智能制造设备,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5]。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室实训中,学生可以亲手操作设备,观察现象,直观理解科学原理;企业实习则让学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参与实际任务,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2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为实现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目标,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与协作。学校作为主导者,应深入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明确行业发展标准,与企业共同商讨并制定一套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的参与至关重要,企业不仅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更深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行业知识技能。这种校企互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学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不应止步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更应拓展至实践基地的建设。双方可携手共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资源中锤炼实践技能。这些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平台,更是了解与融入行业的窗口。在此,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深化理解,同时与企业员工互动,感知职场文化,积累宝贵经验。此外,学校与企业还应深化产学研合作,结合学校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需求,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实现双赢。在这一合作中,学校依托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综合实力,更能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而企业则可以借助学校的科研资源与人才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监管机制。学校与企业应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沟通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改进。同时,双方还应接受并配合有关方面对项目的运行监管,确保合作过程的公正透明。
例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内容。为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学院还联合市教委、经开区以及行业内的多家企业,共同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由学院、政府部门、经开区及企业代表组成,他们共同为校企合作提供决策支持。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并决定校企合作的重要事项,确保合作能够按照既定目标稳步推进[5]。
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模式,学校与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共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3 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
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首先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共建上。在这一过程中,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一系列与时俱进、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计理念以“学以致用”为主,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场景。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不仅供本校学生使用,也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供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以及学生共享。这样的共享机制不仅打破地域限制,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同时也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尤为突出。教师们充分利用PPT、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6]。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安排学习,不受传统课堂的限制。在搭建平台方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多家院校以及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了“智慧职教云平台”。这一平台收集并整合了大量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涵盖了多个领域和学科,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平台还采用了先进的资源分类和标签技术,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资源。该平台鼓励教师、行业专家等积极参与课程制作,通过录制视频、编写课件、设计实训任务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课程。这些课程经过严格审核后,会在平台上发布,供用户学习和使用。同时,平台还提供了课程评价、反馈等机制,以便用户及时提出改进意见[5]。
同时,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也让学生能够在没有实际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操作以及技能训练,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享还体现在教学评估与反馈上。职业院校运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时跟踪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助力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数据,教师可以获得准确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需求和市场变化。学生也能通过数据反馈更清晰地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制定科学计划,提升学习效果,增加进步空间。这种数据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成长。
2.4 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
互联网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正迎来深刻变革,需要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升级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其中,教师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成为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力量。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职业院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数字化培训活动,包括线上课程学习、线下工作室、研讨会等,内容涵盖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教育软件的使用方法、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些培训活动,教师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化教学所需的各项技能。
例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教师提供了关于数字技术的基础培训,包括常用教育软件、学习管理系统和互联网工具的操作技能。通过课程讲解、实操演示和在线学习等方式,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针对特定学科或教学需求,学院还开设了专项技能提升课程,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课程旨在帮助教师将先进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效果[5]。
职业院校也要鼓励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实践。许多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实验室或创客空间,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和探索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各种数字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来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增强教师对数字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提升数字化教学的能力,运用各种数字化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调查工具,如问卷星等,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教师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使得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展望未来,中国职业教育仍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应深入挖掘互联网技术的潜力,积极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培养更多既具备创新精神,又拥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4-05-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 12/content_5642120.htm.
[2]赵勍.产业数字化驱动下“三教”改革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科教文汇,2024(4):163-166.
[3]高维峰.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困囿与创新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6(1):73-78.
[4]柯轶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 22(6):43-46.
[5]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写好培养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答卷[EB/OL].(2023-10-07)[2024-05-15].https://mp.weixin.qq.com/s/VJZMokT7b4Nqcu35HAv9DQ.
[6]王思惟.大数据时代金融职业教育发展探究[J].成才之路,2020(10):20-21.
作者简介:莫云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曹照洁,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王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协同培育路径研究(基金编号:Y202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