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源 阅读精彩
2024-07-09沈洁
沈洁
素质教育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教学活动。阅读作为语文学科非常重要的教学板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很多阅读内容都与其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以生活为源头构建精彩的阅读学习课堂,积极创设阅读情境,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阅读教学的指导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传统阅读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缺乏对阅读课堂的统筹规划,往往采用单刀直入的教学手段讲解文本,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应用,教师融合数字手段呈现不同的阅读学习材料,可以使语文阅读情境丰富多彩。教师应用声音、图像、图文等不同的信息为学生带来直观、立体的学习感受,也有效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文章具备清晰的条理,教师为学生介绍了地球与宇宙空间的关系,帮助其了解地球上的资源非常有限,呼吁大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视频,使其了解如今地球环境面临的水土流失、白色垃圾、海洋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些内容与每一个人的健康以及人类的未来息息相关,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下感受地球承受的伤害,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保护地球的情感,也使他们对课文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播放完视频资料后,教师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如果再次遇到类似行为会如何解决。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阅读场景,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发挥阅读承担的价值观传导作用。教师通过整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他们以生活视角分析问题,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二、联系生活经历,改善阅读质量
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正确认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存在的紧密联系,深入探索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衔接点,设计生活化阅读学习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回顾自身的生活经历,以生活视角梳理文章的创作思路,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章中蕴含的语言美、情境美、思想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选取一些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解析,在阅读中掌握不同的词句应用方法,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检测自己对文章写作方法的认识,有效提升了阅读质量。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要求他们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思路。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回忆自身有哪些旅游经历,回顾旅途中看到过哪些难忘的景色,有哪些奇闻趣事。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回忆后,教师将其思路拉回课堂,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历对课文进行阅读和解析。如在文中作者应用了“渐渐入山”“一路迎着溪流”“慢慢移动”等词语,这些词语起到衔接游览双龙洞不同阶段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文中还有哪些词句发挥着类似的作用,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语复述自己的旅行。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阅读,逐步理清课文的写作脉络,梳理文中的主要线索,掌握文中关键词句的重要作用。
三、延伸生活素材,提升阅读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如果教师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只能接触到有限的学习资料。这就需要教师依托学生的生活背景延伸生活素材,构建资源丰富的生活化教学空间,并体现课内外教学资源的关联,所学知识应具备一定的逻辑联系,如此就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新课改的教学指导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文学知识,还要积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阅读学习资料,在生活化视角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学习素材,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水平。
比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讲解完诗词的主要故事情节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该首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与田园乡村相关的生活资料,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介绍,列举生活实例分析乡村人家的生活特点,并将自己收集的材料记录下来。有的学生列举了自己在乡村看到农民伯伯傍晚赶牛、赶鸭回家的场景,充分体现劳动人民勤恳的精神品质。有的学生则分享了在过年时,人们回到家乡团聚一堂,围坐在桌前有说有笑的场景,充分体现了乡村氛围下难能可贵的亲情。每一个学生对乡村生活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谈一谈自己理想中的乡村生活。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以课文内容为核心,为学生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料,有效唤醒了他们的生活记忆,要求学生延伸课文教学资源,有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积累素材,进一步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实践体验,引发阅读感悟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把握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高效学习方法,因为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元的阅读学习活动,结合阅读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体验阅读活动,在沉浸式体验氛围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效激发其情感共鸣,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内涵,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在阅读情境中获得更加深刻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请问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哪些与父母的温馨瞬间?”这个问题有效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具体的阅读情境,在他们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回到家中为母亲洗脚,也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教师借助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情感,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在阅读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追本溯源,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教师结合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与之对应的阅读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语文课堂枯燥的阅读学习氛围,也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提高他们在语文情境中的感知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学生逐渐喜欢阅读。
总而言之,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改革本身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尝试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观察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敢于尝试和探索,把握语文学科内涵,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整合丰富的生活教学资源,构建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有效拓展语文学科教学空间,把握生活本真,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品质,推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