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

2024-07-09黎霞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词语课外阅读课文

黎霞

小学是学生培养阅读兴趣、锻炼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必须拓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加强课内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从理解词语、理解重难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三方面着手,学练结合,逐步提高。

1. 对课文重难点词语理解的方法指导

(1)联系上下文法

联系上下文是指结合文章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学生对西沙群岛不够了解,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描写的景色、物产等理解词语含义。

(2)联系上下文与查字典结合法

字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书,他们遇到不会读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帮助理解。在学习词语的原始含义后,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语境深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海滨小城》的第4自然段出现生词“笼罩”,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字典的解释为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学生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城的凤凰树花开得又多又红,如同笼子一般把小城罩住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习生词“笼罩”,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美。

2. 对课文句子理解的方法指导

在阅读时,学生会遇到一些长难句,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些长难句对理解文章大意、作者思想感情,或者体会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些方法指导。

(1)词语突破法

词语突破法是指在语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分析,在理解长难语句时有所突破。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写道:“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散步”“欣赏”两个词,它们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小鹿可爱的形象,衬托出小兴安岭春天的生机盎然。

(2)联系生活实际法

联系生活实际法是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使其融会贯通。如《秋天的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秋天的银杏树是不是与文中句子描写的一样,进而理解文中所用的比喻手法,感受句子的优美。

(3)联系时代背景的方法

联系时代背景法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或这篇课文中描述的时代进行理解,在对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后,再具体理解句子中所表达的特殊含义。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写道:“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句中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是本文的标题,也是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关键语句。教师可以用联系时代背景法,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白求恩说出这句话时所处的环境,分析白求恩不怕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

3. 对课文文章理解的方法指导

(1)抓关键句法

抓关键句法指抓住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中能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的句子。如在教学《海滨小城》时,抓住文章4~6自然段中每段的中心句,有助于学生理解段落内容,归纳段意。最后一段“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总结全文,学生抓住这一句子便能清楚了解文章大意。

(2)画面想象法

画面想象法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能简单画下头脑中所构想的画面。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写道:“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想象,画出文中描述的场景,感受热闹、充满生机的校园氛围,进一步体会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之处。

二、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教师将相关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以课内阅读为衔接点,为其提供课外读物。

1. 以作者为衔接点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推荐这位作者其他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拓宽知识视野的作品,以作者为衔接点。如在教学《肥皂泡》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衔接点,分享《繁星》诗集中的短诗,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繁星》这本诗集,深切地感受冰心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体会冰心以“爱”为主题的哲学思想。

2. 以课文节选片段为衔接

部编版教材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教学内容选自名篇名著,教师可以以节选片段为衔接点,推荐学生阅读原文、原著,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的阅读更立体、更有深度、更有层次,提升其人文素养。如《童年的水墨画》课文中只节选了三首诗,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该作品集中余下的三首,进一步感受作者诗中描绘的童趣和其语言的优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或者续写其中最喜欢的一首诗,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以题材为衔接

在教学时,教师发现学生对某一题材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推荐类似题材的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实现个性化阅读。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故事单元,这些故事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和外国寓言故事,虽然故事形式各有不同,但都富含哲理、引人深思。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感受中外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三、丰富课外阅读方式,提升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1. 大胆预设,主动构建

课外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要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并掌握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从作者、封面、前言、目录、故事简介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带领他们观察封面,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再抓住目录、故事简介进行大胆的预测和想象,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思维结构体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其思维能力,丰富其知识体系。

2. 批注摘抄,利于积累

教师指导学生适当批注、摘抄,以提升其课外阅读能力。当学生读到自己感兴趣,或能引发思考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有利于锻炼其辩证思维能力。摘抄好词、好句,并朗读背诵,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 分享交流,相互激励

教师每月可开展1~2次阅读交流活动课,学生在活动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近期阅读的课外阅读读物、积累的有趣故事、摘抄的写作素材等,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相互学习和借鉴。这样可以鞭策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拓宽知识视野。

结束语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诉求和发展需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内外的阅读衔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其找到合适的衔接点,为学生搭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其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达到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词语课外阅读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