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建构研究

2024-07-08王朝霞王文雅闫应召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育人机制

王朝霞 王文雅 闫应召

摘  要:文章以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研究背景,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高等院校要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既要以宏观视角把握时代演变中的爱国主义,又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下对爱国主义的体验和精神补给。文章基于社会主义科学的库尔特·勒温“场论”方法论逻辑下分析爱国主义教育个体行为得以产生的内部动力和支撑动力的外部环境,在符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和现实要求下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建构一种系实用性、灵活性、时代感于一体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的功能实践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场论;5W模式;机制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193-04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概念

(一)爱国主义的核心概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必须“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场论”的核心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借用物理学概念提出了动力场论。库尔特·勒温提出:“为了理解或预测行为,就必须把人及环境看作是一种相互依存因素的集合”。[2]动力场论一般用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动机及引起其产生变化的根源,提倡将个人的行为选择和改变纳入个体内在动力和外部支持动力的双重作用。基于库尔特·勒温“场论”的方法论逻辑对大学生爱国教育中“场”环境和“场”个体影响因素的剖析,推理出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的转变,不仅来自他们内在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需求,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认知,形成有一定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心理环境的制约,还来自大学生外在生活空间因素的阈限,学校场域和社会时代环境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在动力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生动力提供支持。

(三)“5W模式”的核心概念

构建“5W模式”是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探索。大学是青年学生身心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处于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时期,发展变化中的爱国主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观念。现有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传统讲授、说教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逐渐偏离。教育工作者需充分挖掘时代变化中的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需求,以从建立一个品牌、立足两个平台、找准三个切入点、引导四个正确认识、贯彻落实五个机制五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新型模式。[3]

(四)“场论”与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个体心理场域传统观念和认知桎梏、高校场域评价激励机制导向偏误、社会场域对爱国主义教育认同缺失等困境。依循勒温场动力理论逻辑,提出更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强化个体发展的内生需求。“场论”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分析因果关系和建立科学结构的方法,库尔特·勒温“场论”的场动力模型提供了本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以此逻辑为出发点,建构“5W模式”机制作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契合点。本研究将从两个问题入手:第一,针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第二,针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科学的库尔特·勒温“场论”方法论的逻辑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中的应用。[4]

(五)爱国主义教育与“5W模式”

通过“场论”方法论的剖析,形成符合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需求以及社会环境快速发展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建设的建构,探索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本研究尝试重建以外部刺激与内在动力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新模式,旨在让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与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正确认识”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融合贯通,落实从理论宣讲到文化融合,从实践巡学到政策保障的体系建设,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提升。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建构

(一)建立一个品牌(what)

建立一个品牌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品牌的本质是高校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质、内容或其他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能为青年学生带去同等或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以学生自身感知将品牌分为直观印象、抽象印象、行为印象三个方面。行为印象是影响学生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品牌印象自豪感的感知;直观印象是学生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体环境的感知;抽象印象表达了学生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氛围的感知。通过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来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特征和形式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5]

(二)立足两个平台(where)

立足两个平台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哪开展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政策方针,立足学校第一课堂和互联网两个平台落细落小落实。一方面,以学校第一课堂为主要阵地讲好课程,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业课程教学以及学生管理教育等活动之中,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供重要内容和载体;另一方面,面对当前“00后”大学生的时代背景、学习生活习惯、突出的个性以及多变的思想,高校教育者在立足第一课堂的同时,需要快速抢占打通互联网平台,打造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系统便利可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两个教育平台各有特色,相互协调补充,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顺利实施并助其取得最佳效果。

(三)找准三个切入点(when)

找准三个切入点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开展的问题。通过牢牢把握热点、紧紧盯住节点和重点突破难点三个方面为导向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是牢牢把握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的热点。热点传播更容易获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将当代“00后”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教学课堂,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二是紧紧盯住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导向的节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紧紧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把党史故事、革命英雄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三是重点突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难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包括“0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变化的多样性等,需要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上切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成效。

(四)引导四个正确认识(why)

引导四个正确认识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什么的问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四个正确认识的切入点是对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首先,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厘清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培养青年学生辩证的思维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从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这一特色、辩证地看待外部世界。最后,充分认识到当代青年学生肩负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青年学生的青春梦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传承和发展,引导青年学生统一思想、明确四个正确认识真正的内涵和意义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6]

(五)贯彻落实五个机制(how)

贯彻落实五个机制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怎么办的问题。通过贯彻落实理论宣讲,培训育人、文化融合,活动育人、实践巡学,协同育人、网络导向,载体育人、政策保障,制度育人五个机制来解决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落地实施的问题。第一,在理论宣讲、培训育人上,明确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培训宣讲符合当代青年学生的心理和爱国情感的自我需求;第二,在文化融合、活动育人上,系统整合校内外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三,在实践教学、协同育人上,遴选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协同举办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活动;第四在网络导向、载体育人上,积极搭建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引导青年学生用好网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五在政策保障、制度育人上,制定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政策体系和规章制度,维护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秩序,提升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职业技能本领。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的功能实践

(一)品牌基地是“试验区”

建立具有学校品牌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和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党、爱国、爱社会的家国情怀。例如,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学校品牌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以国防科技展览馆、军工精神文化墙、砺剑广场、户外军事素质拓展中心为主体场馆,立足于普及国防科技知识、传承军工文化、弘扬军工精神,立志为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5W模式”机制中,建立品牌基地作为高校与学生交汇的地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品牌基地应当被视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试验区”,为这一理念各大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7]

(二)两个平台是“前沿地”

立足两个平台作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爱国主义资源配置中具有独特优势。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站稳站好第一课堂是首要任务,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传统优势,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例如积极打造校园爱国主义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慕课、微课等网络平台。立足两个平台应当被视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沿地”,在站稳站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从而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8]

(三)三个切入点是“激活器”

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点、节点和难点,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供给水平。通过热点、节点、难点这种具有时间和空间背景的事件、主题和平台,激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特定情境中引导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行动。在难点上,结合时代特点和“00后”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需求开展新型劳动教育、 专业学习实践等,满足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期待。热点、节点、难点三个切入点应当被视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激活器”,不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成效的均衡提升。[9]

(四)四个正确认识是“方向标”

引导四个正确认识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单元,具备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优势和条件。引导青年学生的四个正确认识,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学习内容逻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落脚点必须建立在对四个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以客观事实为支撑,进而建构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路。引导四个正确认识应当被视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标”,指引着青年学生不断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不忘初心,这个“方向标”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的思维导向。

(五)五个机制是“交流所”

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贯彻落实理论宣讲,通过培训育人、文化融合,活动育人、实践巡学,协同育人、网络导向,载体育人、政策保障,制度育人五个机制,实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魅力。五个机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具有一定的辐射和集聚性,广泛的理论培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平台交往、制度约束打破了目前“00后”大学生的疏离感,感促进了他们的交流。高校可以通过这些机制吸引规范学生,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贯彻五个机制应当被视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交流所”。[10]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建设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深入、持久的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依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点,通过场论方法论分析目前存在的教育困境,建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5W模式”机制,并对其功能实践进行研究。在提高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同时,也需对未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

[2] Lewin k.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M]. 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s,1951:239-240.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 (2019-11-13).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 moe_1778/201911/t20191113_407983.html.

[4] 仝西宁. 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三维探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08):40-42.

[5] 孙潇宇.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问题和路径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2):189-191.

[6] 孙华峰.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创新路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22(08):147-152.

[7] 赵轩.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路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158-164.

[8] 王明园.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目标、原则与方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2):15-18.

[9] 柳咏梅. 勒温“场”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01).104-107.

[10] 林秋琴.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02-105.

(荐稿人:王丽丽,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育人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