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名师优学新课堂 促教育均衡新发展

2024-07-06郭文亮

科学导报 2024年4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郭文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法;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

教育因创想与革新而活力四射;教育因智慧耕耘者的奉献而春意盎然;教育因互联网的助力而整体提速。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教改探索之路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热情探索教育教学新型模式以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投身于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的更新发展事业中。从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的印发,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务实创新的理念为先导,率先确立了“深耕于信息化沃土共创优质资源;广研于互联网舞台跃进新型时代”的办学方向,并在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探研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构建“三个课堂”,实践探索应用实施细则,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促进德法学科教学高质量提升

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于2007年底创立了“感悟教育”思想体系,自2012年至今,逐步建成了“感悟教育”特色学校。德法“感悟教育”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为目标;主张“让儿童带着个性化感知走进教育”;通过“感触→感觉→感知→感想→感悟”的系统认知,形成对知识的感悟。“三个课堂”的构建,让“备课资源前沿化、课堂设计精品化、常态教研精准化”,与公园路“感悟教育”的特色理念相融合。德法“感悟教育”让“三个课堂”内涵丰厚;“三个课堂”推动德法“感悟教育”实现特定时代的内核的深化发展。

  (一)共建德法“名师课堂”,实现名师引领,实现教学理念前沿化

1.精研“名师课堂”——欲为大树,必植其根

名师课堂强调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名师课堂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当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的变革,都是以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提升为前提的。公园路小学德法名师队伍以教育追寻者的角色,将热血倾注,以情怀滋养,借助信息化平台,以优质名师课堂为范例,以名师思考为切入点,以名师风范为引领,实现教学理念前沿化。

凝聚道德与法治名师力量,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探究一条细致可行的、实施有效的,意义深远的课堂教学路径。其间各级各类的名师课堂如春日百花各自芬芳、各自烂漫。近几年来,公园路小学德法名师工作室引领实践“生命课堂”课堂高效策略研究;以“跟进课”“同课异构”“专题教学研究”等形式展开了多维度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名师工作室牵动了课堂改革浪潮,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的重要作用,实现了课改有航向、实践有标杆、思考有路径的良好架设。道德与法治“名师课堂”为实现整体提升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加速发展教师专业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双师课堂”赋能——实现优质资源融通

“双减”政策的落实考验着一所学校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功能实施。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利用校园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互动交流方式以及探究问题的途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革新。

“双师课堂”赋能,引入高端精品课程力量,实现优质资源融通。依托流畅、稳定的网络平台和功能完备的互动系统,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以德法青年教师为实验先锋的“双师课堂20+20”模式探索。借助名师精品课程实现教与学的目标都能达线“标高”;然后由线下辅导老师引领进行答疑解惑、重点强化、难点突破。“双师课堂”让学生发展成为真正课堂中心,更贴合了“感悟教育”内涵,强大了课堂效能。同时,“双师课堂”事半功倍,许多问题当堂便可解决,因此课后作业相对减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构建“名校网络课堂”,以开放的姿态展示自我,捕捉前沿动态,实现成长最优质

名校网络课堂旨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普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名校网络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从2020年新冠疫情线上教学开始,就一直在鼓励老师们录制精品微课,要求每节课不能超过20分钟,要给班级科任教师留足20分钟的互动交流时间,答疑解难,掌握学情。疫情期间道德与法治老师们共录制多节精品课。

  (三)组建“教研共同体”,共享共思,实时动态互动,合力逐渐形成新型教学生态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充分发挥名师引领、集体共建作用,合力共建“教研共同体”,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蔚然景象。

公园路小学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参加了教育部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培训,全部合格。在“三个课堂”背景下,教育教学资源、云端共享,德法教研组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教学研讨,有效实现同伴互助。教师和学科组及时在平台上发布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寻求帮助或分享教学收获,全体德法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或学习他人的成功做法,这样的“小教研”及时、有效,直接助力一线教师。同时,定期发布一些有价值的话题供老师们研讨,分享教学智慧;发布精品课、优秀教学设计,引导教师观课议课,开展“大教研”。本学期,科研处牵头举办了微课大赛,共收到精品微课多件。

  (四)实时同步进行“专递课堂”,滋养情怀,增强格局意识,拓宽视野,结对帮扶共成长

专递课堂专注于解决偏远地区或资源匮乏学校的教学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递课堂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案例分析和实际经验传递给这些地区的教师和学生。

在“专递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将集体智慧竭诚奉献给薄弱地区学校。

同时,公园路还为太原卫星发射基地长征小学送去了德法专递课堂。公园路的援疆项目学校2所,以及与繁寺光峪堡小学手拉手德法项目也在同步进行。

通过将“三个课堂”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二、科学建立教学评价机制,为创建“三个课堂”保驾护航

校园数字化平台中,大数据所具有的大规模、多类型、高速度、低密度价值和精确性等特征,对教育教学评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道德与法治学科组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大数据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潜在价值,使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更加公正与客观、评价依据更加多元与全面、评价过程更加及时与直观、评价结果更加精准与科学等。例如,依据学生课堂注意力持续时间长短的数据来分析教师的知识讲授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依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分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依据学生对有关作业的解答结果判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等。

基于情感、发言、行为等基础维度进行科学建模,分析德法课堂整体的活跃度、互动度、趋同度和秩序度,综合反映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听课效果。

在数字化校园里,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都会自然生成独一无二的“成长档案”或“发展档案”。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校园网络平台所采集到的师生数据好似一个堆积如山的金矿,每一条数据就是金粉,等待着我们从中挖掘无尽的宝藏,以便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刚刚起步,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心血和精力去加以研究。我们相信,在完善的评价体系的保驾护航中,德法“三个课堂”的创建落实工作将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思以得失,鉴以前行,锐意进取,创新砥砺

“以爱育爱,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培养身心健康、学习优良,具有实践能力和爱好专长的个性发展的学生。”坚持五个特色深入创建,深化区域品牌发展。公园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秉持这样的理念,在“三个课堂”的广阔舞台上展现了“教学理念前沿化、课堂设计精品化、教科研深度科学化”的发展姿态;在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探研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通过应用“三个课堂”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40分钟会带来什么?还可以带来什么?“双减”政策之下,课堂提质增效怎样更具实力?在科学整合资源开拓育人新生态、培育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蓝图中,德法“三个课堂”有着无限潜力,等待教育人开拓创新、思考前行。

巅峰登顶,却见天之高远;深谷虚怀,尽感地之博大。新时代教育的长途中,公园路小学行走在路上。我们愿在道德与法治“感悟教育”的蓝图中绘制一笔笔精彩,在数字校园建设的道路上、智慧校园模式的探索中、“三个课堂”的创建落实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太原市公园路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