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
2024-07-05唐敬文
唐敬文
摘 要:我国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技工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文章结合当前技工院校的教育形势,综合分析我国技工院校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未来教育发展路径,对技工院校未来教育发展做了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探究,从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技工院校未来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中国技工教育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技工院校 未来教育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1]。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技工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研究技工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推进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阐述了技工院校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最后从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技工院校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浙江省技工院校改革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1 当前技工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未来教育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1 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节
很多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未能充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用人单位需求,导致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专业过于传统,未与产业发展方向接轨,导致毕业生难以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针对新兴行业、新型业态的专业较少,无法满足市场对新技能人才的需求,一些专业存在结构性过剩,而新兴专业缺口较大的问题。这都表明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不太匹配。
1.2 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
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及时,仍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比例不足,使学生容易脱离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教师更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首先,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不够联动,一些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工作需求,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理论课程比重过大,未能形成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其次,技工院校的教师普遍采用比较传统的讲授法,缺乏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再者,教师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应用能力培养缺失。
1.3 师资力量不足
技工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课教师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不够紧密,教学经验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2];同时,“双师型”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队伍建设缺乏持续性,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形成了较大的制约。首先,目前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取得国家注册师证或高级技师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部分教师长期在校系统任教,脱离一线生产实践较久,专业技能陈旧,无法扮演好技能传承的角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存在断层,无法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与技能。其次,许多教师从事教学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课堂组织能力和指导学生能力有待提高。再者,师选调离开办学一线或离职创业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队伍难以形成积淀,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1.4 实习实训条件不足
技工院校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设备和场地老化,无法满足师生实践教学的需求[3];部分专业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习难以贴近实际岗位要求。这都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许多技工院校的实训室配套设施简陋,训练设备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室空间布局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影响学生操作。设备老化,故障率高,影响教学进度。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不足,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些专业每年的实习企业都不固定,学生无法在一个环境中持续练习,实习效果打折。再者,部分实习企业不重视学生实习,没有专人指导,实习任务不明确,无法真正体验工作岗位。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难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这都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5 社会认可度不高
我国技工教育存在向高考升学过度倾斜,较低的社会认可度。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升学压力大,直接就业的比例偏低;同时,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也有待提高。这与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匹配,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技工院校的学生及家长存在向高考升学的倾向,不愿直接就业。导致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考取专科学校或本科的比例较高,直接进入职场的比例偏低。其次,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认可度不够,部分企事业单位设定高学历门槛,在招聘中对技工院校毕业生限制较多。再者,社会上存在对技工院校的刻板印象,认为就业前景不佳,影响学生及家长的选校意愿。最后,岗位技能需求变化快,用人单位倾向招聘经验丰富的在职技工,而非应届毕业生。
2 技工院校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传播技能知识、推动产业升级的重任[4]。面向未来,尽管当前技工教育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技工院校教育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1 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技工院校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培养各类技师、技术工人的责任。培养技能人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技工院校是培养生产、制造、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产业领域的发展。充足的技能人才队伍是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技工院校的发展能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支撑。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成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骨干,这是技工院校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技工院校必须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
2.2 传播技能知识的重要平台
技工院校集聚了大量专业技能人才和先进实训设备设施,能够有效开展技能知识的教学实训、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通过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技工院校可将专业技能知识传播到生产、建设一线,提高劳动者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同时,技工院校承担着技术推广、员工培训等社会职能,可帮助企业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通过技工教育的普及,可以大规模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使更多劳动者成为技术熟练人才。这不仅能提升劳动生产率,还能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传播技能知识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2.3 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参与方
技工院校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能力,可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咨询、项目研发、技术转移等活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不仅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推动技工院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对接,实现协同创新。因此,技工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这对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4 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技工教育为更多适应职业教育的青少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帮助他们掌握技能,提升自身价值。这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实现更全面和均衡的教育体系。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考取相应的学士学位实现向普通高校的平稳衔接。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传播技能知识、推动产业升级的重任,其教育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技工院校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国技工教育肩负着培养百万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技工院校作为技工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发展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 技工院校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技工院校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优化专业设置
技工院校要积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技能需求,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及时增设新兴交叉融合类专业。同时,要强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保证专业设置能紧密对接产业变化。此外,要推进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专业课程标准,使专业教学紧跟产业技术进步。
3.2 深化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要探索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享教学资源。要加强教师企业锻炼,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组建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优势;还要与企业合作开发网络在线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3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技工院校要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加强理实一体化,强化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深入推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将学生培养过程产业化人才,使之贴近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还要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拓展实训手段。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要实施教师轮岗制度,强化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要建立院校与企业师资双向流动机制;要重视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产业技能培训,持续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3.5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要强化过程性的能力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要积极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要建立良好校企共建的质量监控体系。
3.6 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技工院校要建立健全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办学质量标准体系;要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追踪反馈,实施技能达标动态监控;要定期开展专业认证评估,推进行业企业、第三方参与专业评估;还要完善质量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
3.7 全面提升科研办学水平
技工院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建立技术研发平台;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学科体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要积极开拓继续教育市场,丰富办学内容;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3.8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支撑平台
技工院校要建立职业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创建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图,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要建立职业教育云平台,打通学生就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还要建立校友关系维系机制,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支持。
3.9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技工院校要以技工院校为核心,联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等,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生态圈;要建立利益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形成产教融合示范基地[5];还要鼓励技工院校与产业集群进行联合,打造区域性产教融合平台。
3.10 加强顶层设计指导
技工院校要加快出台职业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国家层面部署技工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要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形成技工教育发展合力;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所需资金需求;还要建立健全法规政策体系,为技工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技工院校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其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展望未来,技工院校必须紧密对接经济社会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坚持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作出新贡献。
经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技工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技能人才,传播技术知识,推动产业变革,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根本定位。展望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技工教育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其发展前景广阔。首先,技工教育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应用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技工院校肩负着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其次,技工教育是传播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平台。技工院校通过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将前沿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产业进步。再次,技工教育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参与方。技工院校可与企业开展深度协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也使技能需求不断升级。因此,加快推进技工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展望未来,中国技工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各方共同努力,技工院校办学内涵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模式将更加多样,人才培养质量将显著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展望未来,技工院校必须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基金课题:校级课题《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仿真设计》工学一体化精品课程开发研究 ZTTC2023ZD04。
参考文献:
[1]谢春梅.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7(35):29-31.
[2]李洪生,赵欣,岳卫红.对加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能力建设研究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13(27):232-233.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27.232.
[3]黄燕.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知识经济,2015(13):106.DOI:10.15880/j.cnki.zsjj.2015.13.082.
[4]韩杰.经济新常态下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435.
[5]杨守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及高效实用技能人才培养之实践与创新[J].理论界,2022(05):104-108.DOI:10.13221/j.cnki.lljj.2022.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