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2024-07-04姚莉沈炜

教育界·A 2024年15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姚莉 沈炜

【摘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能落实国家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德育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计切入点,从价值观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维度出发,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内涵、必要性和有效策略,旨在优化课程建设,促进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小学教学

作者简介:姚莉(1972—),女,江苏省南通市张謇第一小学。

沈炜(1968—),男,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重要任务。德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构成项目,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内涵

德育是指对学生道德、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人的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包含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要想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教师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德育的基本目标相符,二者存在显著的共性。重视德育有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通过开展德育,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将所学的道德内容与行为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德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与责任意识能够得以强化和巩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能得以落实。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德育的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德育的引领下,学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道德的约束下提升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形成对他人、自我、社会的责任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德育对小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德育,学生能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不断努力取得进步。久而久之,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率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策略

(一)案例教学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我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案例。学生能在案例的解读过程中获得启发,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列举生动的案例,教师能够向学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念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1]。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现状和特色文化,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变化”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繁荣富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紧扣本课时教育主题选择实际案例,能有效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

(二)拓展教学法,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运用拓展教学法,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教师可以选择信息化教学方式,以声境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可以讲述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丰富的教学方式能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深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目标[2]。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拓展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首先,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展示川剧变脸、东北秧歌等民间艺术,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探究的兴趣。再次,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民间艺术与道德伦理的关系》,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智慧。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欣赏和研究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一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印象,落实德育目标。

(三)实践教学法,贯彻落实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重要的德育内容之一。实践教学法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度落实德育工作。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3]。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依托课时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以“国家富强之路”为主题的手抄报、PPT、宣传海报等,以图文形式整理并展示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变迁,促使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整理史实,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我国富强之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十年来的繁荣与进步。该实践活动能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观察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最后,教师可以开展汇报活动,让学生轮流展示实践学习成果,分享个人实践经历和感悟。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和学生讨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个人信念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理想而学习、奋斗。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树立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

(四)项目教学法,渗透正确生态文明观念

教师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德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生活材料和项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并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教师可以结合课时主题和生态文明观念培养目标,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相关的线索,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检索、观察记录等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相关常识,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看法和体会,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丰富的项目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将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外化为自身行为[4]。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本课的德育目标,并采用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我国环境治理策略的视频,并发布项目学习任务:“请结合视频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环境污染现象(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你们需要了解该污染现象的产生原因、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和效果。”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最后,教师让学生整理调查结果,形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在参与项目学习活动的同时,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德育的深度落实。

(五)互动教学法,渗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互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提出个人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生生互动,让学生合作讨论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注意话题的引导方式和对话题走向的干预,让学生的合作讨论直指“心理健康”主题,高效开展课堂互动学习。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如在教学中设计心理测试、情感表达等环节,让学生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对个人心理变化的觉察力。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5]。

以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的教学活动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与同伴、家人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与家人、同伴的沟通经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游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倾听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情感表达环节,让学生倾诉自己在沟通中的困惑和烦恼,学会自我调适,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充分理解德育的内涵,明确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必要性,并运用案例教学法、拓展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等有效的策略,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这些策略,教师可以将德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

【参考文献】

[1]郝珍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208-210.

[2]穆遥敏.着眼德育细节,夯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德育教育[J].当代家庭教育,2023(2):219-221.

[3]王丽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49-50.

[4]赵雪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教育渗透策略[J].青海教育,2021(4):36.

[5]冯富仁.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30):143-144.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