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融合心育的农村小学“心本育人”实践探索
2024-07-04吴峰
【摘要】农村小学应重视心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厘清德育与心育关系;突破农村小学心育瓶颈,夯实心育基础;以过程体验为基础,将心育过程融入德育日常;重视心育活动项目开发,推进德育与心育融合;将心理学知识融入课堂,提高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水平;重视过程评价,提高“心本育人”具体实践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德育;农村小学;德育;心育;“心本育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心本育人模式的乡村学校改进行动研究”(课题批准号:DHA22049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峰(1980—),男,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
当下,农村小学面临德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众多等现实问题。农村小学需要坚持“心本育人”的理念,以心育为抓手来推进农村小学德育与心育的融合,从而逐步克服现实困难,进一步推动德育的有效实施。
一、农村小学德育的现实问题
(一)农村小学内部的现实问题
当下,农村小学面临的教育现实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为例,按小学办学规模和实际的教学需求,学校需配备德育教师14名以上,而实际的德育专职教师仅有9人,其余的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师资问题体现在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德育教师招聘困难、师资流失等方面。在许多农村小学中,术科教师多数都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因此,农村小学的德育教研活动以及校本德育资源开发的进程难以得到保证。二是教育功利引发的教育质量管理问题。在某些地方,小学教育质量考核仍过于注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考评,不利于农村全面落实优质均衡的教育,由此造成德育得不到学校应有的重视。
(二)农村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家长对留守学生失管,隔代监护者不敢管,甚至留守学生无人管等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致使一些农村学生不仅行为规范出现问题,还出现身心发育的健康问题。此外,一些农村学生在人际交往与互动方面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都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带来现实困难与问题。
因此,如何面对现实,克服困难,以“全面发展、全人发展”的理念和决心,做好农村小学教育,以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来强化农村德育教育,是农村小学需要进行的思考和具体实践。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积极响应政策,落实相关课题研究,展开了在“心本育人”理念下德育融合心育的实践探索。
二、“心本育人”的内涵与实践
(一)“心本育人”的内涵
“心本教育”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江苏海安市立发中学提出的一个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这个教育理念的核心主张是“从心出发”,以心交心,用心育人,让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此理念下,从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立德树人就是“立心”,培养成熟的心智,获得完善的认知,形成健全的人格[1]。“心本育人”就是借鉴“心本教育”理念而进行实践探索的德育模式。“心本育人”强调心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和关系,学校以“心”为本,实行“心本管理”,开展“心本育人”的实践活动,从而使校长的心、教师的心、学生的心、家长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切实提高育人效果[2]。
(二)“心本育人”的实践
“心本育人”在福建厦门的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已经实践多年。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从2006年就开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心本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课程资源。祥平中心小学组织专门的团队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对学生内在潜能的激发。例如,通过“团队破冰”游戏,让学生迅速融入团队,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通过“决策模拟”游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在教学评估环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指标,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学习动机和适应能力。如此,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中心小学注重课程开发与课程渗透,巧妙地将“心本教育”融入学校的各门课程,并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如《心舟》和《心理健康》。这些研究和实践为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德育融合心育的“心本育人”教育实践
(一)重视心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厘清德育与心育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关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同伴、个人本身的重要教育领域。学校的德育教学,要求教师从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应厘清德育与心育的关系,统一德育的社会属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属性:德育目标依靠德育内容来支撑,德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健康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关爱。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心育实践、致力于心育课程设计与开发。此外,教师应按照课程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渗透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教育,鼓励学生积极认识、体验与践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同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的改善为主,与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心理指导。由此可见,心育与德育共同的目标都是立德树人,心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不可分割。因此,理想的德育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以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走向心灵的德育[3]。
(二)突破农村小学心育瓶颈
小学“心本育人”的主要教育瓶颈来自心理健康资源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心理健康教师不足是现实问题。学校德育任务不应仅是德育教师的工作,它应是全体教职工的任务。农村小学德育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全体教师,让全体教师参与德育的实施过程,从而逐渐解决教师心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小学“心本育人”的另一个瓶颈是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和本土化资源开发不相适应。近年来,学校自然环境不断优化,校园中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然而,学校所在的社区环境,如交通设施及其管理水平、游戏场所及其安全管理水平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还不匹配。此外,本土的文化资源未从课程的角度进行开发,未能有效地纳入学校心育课程之中。因此,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坚持与乡镇政府有关部门联动,从社区育人环境美化、设施改善等具体环节入手完善德育环境的建设;从乡土风俗、红色史料文化、身边道德典型,以及乡土传统支柱产业(如山茶、竹叶、烟草、织布等)、乡土自然资源特色等内生性德育资源入手,展开区域资源普查和梳理,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心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的文化、物质基础。
(三)将心育过程融入德育日常
心育的基础是体验,体验的重点是过程。因此,教师应杜绝形式主义的做派、反对灌输式德育教学,推崇在过程体验基础上的德育方式。此外,在心育的过程中,形成心育常规是关键。在日常管理中,教师应强调“心本德育”,通过开展丰富的德育过程性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开始,自主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例如,在班级管理方面,教师采用“轮值班长”制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管理者的角色,从而增强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个人行为规范方面,教师设计了“假如我是他”的日常人际交往换位思考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不同处境和不同目的所产生的情绪,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教师还通过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活动,如“感恩教育”“环保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德育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重视心育活动项目开发
传统的德育活动大多是教师以谈心谈话的方式开展的心理辅导,这种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本能的防御心理,即使教师拥有较高的心理疏导能力,学生还是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逃避。基于此,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发了富有趣味性的沙盘游戏、心理漫画绘本和主题阅读等项目。沙盘游戏可以通过摆放沙具、塑造沙景来表达学生内心情感,以便于教师在观察中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心理漫画绘本则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练的文字触动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心理概念,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主题阅读活动则是通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将心理学知识融入课堂
学校注重将心理知识融入课堂,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纳入授课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数理逻辑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各个学科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学校鼓励学生应用心理原理来解决问题,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课外社团,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心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不同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或者利用心理测量工具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原理,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评估和测量,主动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并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支持,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有学习困难或情绪问题的学生,学校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六)重视心育过程评价
“心本育人”的效果、水平是学校开展德育融合心育实践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学校设计了心育过程评价内容体系。一是心育教学行为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师心理知识应用、心理疏导效果、心育活动组织三大内容。二是心育目标设计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过程组织、实施效果与目标契合度的评价。三是学生活动过程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参与度、参与态度和活动体验。针对学生活动,其过程性评价以问卷的形式展开,并且要求一个活动对应一个问卷,以此体现评价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学校还设计了心育评价规范:学校“心本育人”教研组以推门听课和参与活动过程的方式展开评价;教师以阶段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教学评价;年级以问卷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结语
总之,德育工作应围绕“心本育人”理念,“以心为本,以心为先,从心开始”[4]。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心小学展开了积极的德育与心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从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等方面入手,力求在德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梅广稳.“心本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0(17):43-45.
[2]练伟东.“心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师道,2018(4):22,53.
[3]朱小蔓.走向心灵的德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7(4):1.
[4]曹艳.浅谈“心本教育”理论下的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以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2(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