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思辨意识,点亮阅读课堂

2024-07-02王宝珍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王宝珍

新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新增了思维能力,并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对接思维能力这一内涵。薛法根说:“‘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程内容直接指向思维本身,尤其是将‘思辨为特性的理性思维作为内容主题,是语文课程设计上的历史性突破。”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非常有必要,教师要深入探究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思辨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想要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单纯地依靠传统的知识积累教学、审美借鉴教学以及文化情感传承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对学生思维的拓展,通过理性思维精神的介入,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不断建立自身的逻辑思维,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思辨性阅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以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为学生设置具备辩证思维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养成理性思维和正确判断的习惯。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为学生自主解答问题、多维度理解文章以及个性化的表达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中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指明了小学阅读教学思辨性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二)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贯穿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被归类为发展型的学习任务,定位十分精准。思辨性阅读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帮助学生运用对比、推断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内容。

二、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关注文本特殊处

语言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有些作者特意改变了常规语用的规则,以非常规的话语组织方式来表情达意,这就是文本的特殊处。文本的特殊处就是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着眼点,教师关注文本的特殊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与常用的表达形式进行比较,领悟特殊的表达形式的作用,进而获得经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描写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时与船员的对话极具特色,这些对话均是单句成段,运用的是短句,极少使用提示语,强调时间的紧迫,营造出一种危急的氛围。教师可以将句子改长一些,加上提示语,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学生可以发现改写后的句子没有了原文那种紧张、急迫的效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船长的话,发现危急情况下的船长没有说一句废话,他的语言简洁,指向明确,不但给所有的乘客和船员吃了一颗定心丸——逃生时间足够,而且还有序地引导乘客逃生,还阻止了可能出现的混乱场面。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组对话表达形式与内容的研读,进而体会到哈尔威船长在危急时刻镇定沉着,指挥有序,加深了对他的印象。文本中特殊的表达形式,往往隐藏着作者的“别有用心”,教师抓住这些思辨训练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向纵深挖掘,触摸文本的内核,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也跟着向纵深发展。

(二)聚焦文本矛盾处

在优秀的文本中,作者往往会使用矛盾对立的方法,在语言、内容、情节等方面表现事物或人物特点,揭示矛盾冲突,突出对立面,形成对比效果,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更深入地揭示文章的主旨。文本的矛盾处,也是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着眼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疑点和矛盾,从语言表面读出语言内涵,让思维从一元走向多元。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一课中有这样的描述“有的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作者没有对花进行绘声绘色的描摹,只用几个词语高度概括,语言简洁,给人留下了想象空间。品味这几个词语,我们仿佛想象到各种花按照季节有序开放,花形花色花香迥异,一幅四季花开不败的农家风光图浮现在脑海中。在这些词语中,“朴素”与“华丽”这一对反义词,就是文本的矛盾之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朴素中为什么带着几分华丽?作者这样的表达准确吗?”结合句子细品,“朴素”表现在种花地点(门前场地)、花的品种(常见的芍药、凤仙等)、种花的方式(靠自然条件、不精心呵护)以及乡下人家生活环境的朴素上。教学“华丽”时,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欣赏这些花体态的绚丽多姿、色彩的姹紫嫣红、味道的清新典雅,再结合“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样的“华丽”一年四季长存。学生恍然大悟,恰恰就是“朴素”和“华丽”的有机融合,构成了乡下人家独特的迷人风光,蕴含着作者对乡下人家浓浓的喜爱之情,产生了独特的表达效果。

(三)探寻文本反复处

文本中反复的种类很多,字、词、句、段、情节、细节等都可能出现反复,起到了突出思想、强调情感、增强语言节奏等修辞效果。文本中反复出现某个字、词、句、段、情节、细节的地方,往往是全文的焦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探寻这样的焦点,通过语言经验的传递,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开国大典》一课中,“一齐”这个词语反复出现了五次,用法很特别:一是作者重复使用“一齐”这个词语,与我们常说的避免重复用词大相径庭;二是作者为何不用惯常使用的“一起”,而是用了“一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一起”只是客观描述人数众多,动作一致,而“一齐”除了这个意思,还突出了整齐划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三十万人不曾演练却整齐划一地做连续的几个动作,如果不是心在一起、情在一起、爱在一起,怎能出现如此壮观的场面呢?显然,“一齐”这个词更具感染力,它的重复使用,更能传神地表达人们对新中国、对领袖、对庄严的国旗的无限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探寻文本的反复处,综合运用同类比较、结合语境等措施,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体会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观照文本整体处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将词、句、段作为教学着眼点,也可以从文本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谋篇布局、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形成对文本的综合认识,提升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金字塔》一课非常有特色,由一篇散文《金字塔夕照》和一篇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组成。以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理念来看,教师可以不走寻常路,让学生将两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从文章内容、语言风格、文章体裁、表达方法等方面对两个文本进行比较,探究两篇文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感受两篇不同表达形式的文本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篇文章及理由,有条理、有依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理念,探寻文本中可以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训练点,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质疑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本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