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教学洋溢诗意的精彩
2024-07-02张楠
张楠
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倡导的,目的是挖掘整合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元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王崧舟倡导的诗意语文,并不是脱离语用实际,而是围绕最基本的字词语句斟酌,通过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多元对话,继而实现人文思想的升华。本文结合实际,以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王崧舟的具体课例,浅析古诗词的诗意教学策略,让课堂洋溢诗意的精彩。
一、推敲字词,感知诗词意蕴
古诗词字数相对较少,但是每个字都很重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字词进行品析,将文本读深读透,感知古诗词的内涵。
以《江雪》为例,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钓”。从字面上看,就是钓鱼的意思。但是,王崧舟没有这样简单地讲解,而是先简介作者柳宗元的生平,让学生对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他便直接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王崧舟的话,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认为老人是在钓鱼,有的学生认为老人是在钓春天,有的学生认为老人是在欣赏冰天雪地的美景……学生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字词品析,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对话,了解诗人的写作心境,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品析诗句,体会作者情感
诗意,从字面上理解,主要是指诗词的意思,包括意蕴、意境,是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洞悉。王崧舟倡导的诗意课堂,是相对传统教学中那种破碎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言的。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诗句进行反复推敲、咀嚼、品析,进而跨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对话,与诗人同悲同喜,品析感悟诗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以王崧舟执教的《长相思》一课为例,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他就巧妙地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推向精彩。
在具体教学中,王崧舟先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结合《长相思》的内容向作者提问。有的学生结合词牌名提问“他既然相思,为啥不回去呢”,王崧舟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引用作者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将学生的旁观者角色进行迁移,转换到作者这个角色,进行自我发问,继而展现作者内心的那种矛盾心情。接着,王崧舟立足作者的自我发问,将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转换到作者亲人的角色,从词人的父母、子女、妻子等角度进行发问。在这一轮轮角色转换中,学生一遍遍地提问、回答,开展多维思考,跨越时空与作者进行对话,理解了作者与亲友之间的情感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品析意象,触摸诗词温度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古今中外一直把意象作为审美的核心要素之一来加以对待,也仍然有众多学者认为意象是艺术的核心要素,或者是美的本体、本质。意象是文艺(如诗歌、书画等)文本建构的基本单位。
意象是我国古诗词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我国文化传承的使命。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其意象进行品析,继而与作者进行对话,实现情感的深度共鸣。
比如,《渔歌子》的作者是张志和,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这一句中“飞”字,一般学生都能理解。王崧舟在强调“飞”动态的同时,还提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白鹭是怎样飞的”“朝什么方向飞”“在什么地方飞”,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接着,王崧舟又讲解了自己观鸟的体验,继而让学生通过“白鹭”这个意象,感悟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王崧舟还将“白鹭”这个意象进行拟人化,转移到作者身上,让学生感受作者“飞”的意境。
王崧舟曾经说过:“把自己逐渐放进文本语境的过程,是让自己活在字里行间的过程。”针对古诗词教学,他不仅指出了教学方法,而且还指出了共情策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体验到意象在古诗词中的地位与作用,在解读古诗词的同时,也能让他们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个人素养。比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王崧舟同样也是借助意象挖掘诗的意境。首先,他通过提问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诗中意象的画面,比如“江枫是什么样子”“渔火又是什么样子”,等等。
在王崧舟的引导下,诗中的一个个静态的意象,经过学生的想象与联想,变得鲜活起来: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一个人躲在一艘小渔船上,在瑟瑟寒风之中辗转反侧;天上的月亮也无力安慰他,慢慢地落了下去,不远处的渔火闪烁着微弱的光……夜深了,万籁俱寂,诗人却无法入睡,愁绪剪不断,理还乱……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一步步还原诗中的意象,跨越时空,走进诗人的内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古诗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到古诗词的温度与情感。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课标强调,要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统编教材的编者充分践行这一理念,选编了较多的古诗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研究王崧舟倡导的诗意语文,结合具体的课例,把握诗意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把握古典诗词意蕴的同时,也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