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自信的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探析
2024-07-02赵娣
赵娣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文化自信被列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位置,强调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由此可见,学习革命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革命文化类课文供学生学习。下文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
一、在品析人物中建构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中国人的文化认同集中在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上。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这一类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身上充满了革命情怀,形象高大,都是品质崇高的英雄豪杰,但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当下小学生的生活之间距离很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走进革命先辈的内心,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与伟大精神。
1.多元认知,感知人物形象
《青山处处埋忠骨》写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事情,主人公毛泽东在文章中有着双重身份:一是这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一是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父亲。教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中两个关键事件,即毛泽东接到儿子牺牲的电报和决定把儿子安葬在朝鲜,抓住表现人物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进行品析,从中体味毛泽东的悲痛、自责甚至犹豫等情绪方面的变化,进而重新认识毛泽东在特殊时刻的双重身份——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起对毛泽东伟大形象的多元认知:作为父亲,他对儿子在保家卫国战争中有优秀表现而骄傲,儿子的牺牲带给他巨大打击并使他陷入难以自拔的悲痛中,因而想最后见见儿子的遗骨是情理中的事情;而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想到那些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也有父母,自己不能搞特殊化而影响大局,最后以“青山处处埋忠骨”释怀。
2.层层递进,突出人物品质
《军神》讲述的是刘伯承坚持不打麻醉药做手术的故事,课文题目中的“军神”是一位叫沃克的外国医生对刘伯承的尊称。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站在沃克医生的角度,关注刘伯承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人物内心坚定的意志与信念——保住自己“非常清醒的大脑”必须忍受一切痛苦!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比如“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崭新的白床单”“一声不吭”,让主刀的沃克医生敬佩不已,以“军神”来称呼他。作者在层层递进的描写中,突出了刘伯承钢铁般坚毅的品质。
二、以声传情来推进文化思考
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还体现在深入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方面。
1.在对比朗读中获得情感共鸣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描写,学生可以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进而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青山处处埋忠骨》中就有描写毛主席心理活动的句子,比如,“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这些人物的内心独白体现出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斗争。学生用朗读表达上述两种内心活动,就能够感受人物的感情与变化,经历人物的复杂思想斗争。
2.在问题引导中开展移情体验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革命精神、品质、意志、情怀等,在文本中都不是贴标签的结果,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描写进行体会。《军神》一课中就有刘伯承在手术中的描写,比如,“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这一段文字写病人在手术中的动作,尽管没有出现一个“痛”字,但是那种痛感却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印象。学生朗读这段文字,往往读不出其中的痛感,读不准人物的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进行追问:“你们有过手脚或身体其他地方受伤流血的经历吗?你们最直接的感受与表现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痛得受不了会流泪,有的学生说吓得大哭不止。这样的互动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再读上述文字,就找到了应有的感觉,表达了刘伯承在手术中惊人的忍耐能力,感受到人物立志献身革命事业的动人情感。
三、借助情境补白实现文化创新
与文化认同比较,文化创新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针对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留白,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补白,在语用训练中体现文化创新,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内心深处。
1.在情节留白处补白
常见的情节留白,有情节省略、情节中断、情节逆转。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特点的情节留白,可以设计补白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比如,《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倒数第2自然段写第二天早上,秘书看到毛主席已经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省略了毛主席这一夜是怎样度过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毛主席这一夜内心发生的无数次斗争,因而可以补写毛主席多次拿起笔又放下的情形,突出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2.在情感留白处补白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内敛的,在文本中表现为留白。同创造性复述一样,学生对情感补白也可以采用转换角度的方式进行,体现出文化创新的意味。比如,《军神》中刘伯承在手术中的表现让沃克医生由衷地称赞他为“军神”,其实,目睹这一情形的还有护士,她们同样为刘伯承的惊人毅力所感动。教师以此为补白点,让学生站在护士的角度,补写护士见到这一切的表情和内心活动。学生找到了情感的自然生发点,从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感慨中,发现了人物身上真正具有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总之,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革命文化对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实践中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