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24-06-30李勇胜

成才之路 2024年18期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李勇胜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知识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文章分析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现状,探讨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原则,指出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策略是保持课程知识体系大体完整,优化课程内容;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丰富课程学习情景;充实中国经济特色内容,增强道路自信;设置选修、自学模块,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8-0017-04

基金项目: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编号:21JY28)

“经济学基础”是各类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掌握相关经济规律,使他们对所处的经济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以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和商业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综合来看,“经济学基础”对学生日后参与经济活动、正确分析经济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现状

针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们作出了广泛的探索。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的改革。一些学者指出当前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提出了基于实践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强调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改革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此,一些学者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3)教材建设的优化。目前市场上的经济学教材大多偏向于理论介绍,缺乏与实际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新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样的教材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现实中。(4)课程思政的融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学者提出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坚定学生信仰两大德育目标[1]。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总的来说,以上四个方面是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这些研究为改善高职经济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但通过以上分析也应看到,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课程改革的某一方面,缺乏对课程体系和整体内容的根本性改革[2]。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更全面地考虑课程改革的各种因素,以期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二、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框架大而全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架构,仍是压缩本科“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内容都是遵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部分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与收益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市场失灵理论等;宏观部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这种大而全的课程架构,理论体系完整,经济学知识面面俱到,涵盖了从微观经济到宏观经济,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经济增长到经济波动等大量的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模型。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完全以经济理论、经济模型为主,内容较为晦涩,知识体系又过于庞大[3],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学习难度大,很难掌握课程重点。

2.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

高职院校传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尤其是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的比重较大。这些内容通常包含许多数学公式、函数和图表,如需求函数、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等,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尤其是高职扩招后,生源主要来源于中职学校,部分学生的数理基础相对较弱,逻辑推理能力也一般。面对这样的学习群体,课程中的很多表格、公式和图形,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晦涩抽象、复杂难懂,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过于庞大的课程体系和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无法保证教师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课程内容与身边经济联系不紧密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作为专业基础课,“经济学基础”应结合专业及学生未来职业素质要求,引导学生用经济学方法分析思考身边的经济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经济思维训练。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相关知识、原理没有充分联系身边的经济案例,没有将发生在身边的、国内的经济案例引入教学,使得课程案例跟不上经济实践的步伐。这样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着力去解释身边的现实经济现象,无法让学生深入认识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解经济学知识点不到位、不透彻和无法应用的学习困境[4],难以正确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使得学生感觉本课程的用处不大,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根据相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反映该课程难“教”、难“学”,需要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原则

1.合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正确认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作为专业基础课,还应该结合学生未来从事营销或电商等相关职业岗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使学生充分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关注利益背后的动因,学习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与经济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必需、够用”为度优化课程内容

“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应符合高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规律,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度[5],以掌握“经济学基础”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开展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高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不仅要保持基本理论框架,还要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未来发展出发,合理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成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核心课程紧密衔接。

3.根据需求提高课程针对性

对“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不是对课程原有章节内容进行简单的删减,也不是简单地降低教学难度,而是要针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和职业素质要求,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例如针对营销、电商等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未来职业素质的需求,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经济运行环境,掌握市场运作规律,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利用经济学知识来指导自己进行理性消费决策、生产决策及其他生活决策。其次,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学情。高职院校要注意选取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贴合学生学情的经济学内容,突出课程重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

4.充实中国特色的经济内容

“经济学基础”课程应当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选择当前经济热点的研究性主题[6],通过引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和特色经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规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理论,而且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

四、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1.保持课程知识体系大体完整,优化课程内容

(1)保持经济学基本架构。作为经济学基本框架,课程内容应包括经济学认知、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生产理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等基本内容。(2)重构课程理论体系并调整难度。高职院校要在保持经济学理论体系大体完整的同时,根据学情避开晦涩难懂的理论,重构课程理论体系并调整难度。(3)整合、删减部分传统课程内容。经济学认知:将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等整合到生产成本理论中。价格理论:删减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点弹性、弧弹性,整合恩格尔定律与贫富差距内容。消费理论:删减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变化。生产理论:删减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函数、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市场结构理论:与生产成本理论整合,整合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删减各类市场的短期、长期均衡图形。国民收入理论:删减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函数、乘数理论、IS-LM模型,整合为国民财富衡量。经济增长理论:删减传统增长模型(哈罗德—多哈模型、索洛模型),一部分与贸易理论整合,另一部分整合为中国经济专题内容。

2.以具体任务为载体,丰富课程学习情景

高职院校要以情景任务驱动教学,以情景任务为载体设计丰富的学习任务,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并紧密联系现实经济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以具体任务为载体,突出理解现实经济。每个学习内容都围绕一个具体的经济研究任务展开,并引入实际案例,布置实践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丰富课程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引入实际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供经济学名著、经济研究报告等相关的阅读材料,设置市场调查、企业参观等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身体验经济学的实际应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多角度、全方位地理解经济学问题。(3)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课程资源。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这些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经济问题。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是提高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经济真实案例,结合经济热点问题或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经济问题中去。

3.充实中国经济特色内容,增强道路自信

(1)高职院校要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充实课程内容。首先,对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进行整理,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特点,以充实课程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引入中国经济特色案例,使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2)中国经济特色典型案例举例。中国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内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通过了解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学生可以分析其背后的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稀缺性资源的解决之道,以及中国为世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4.设置选修、自学模块,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1)向学生提供选修模块,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经济学发展历程与最新动态:这一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最新的研究进展,使他们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货币与经济:该模块将探讨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主题。厂商均衡理论:这个模块将进一步深化企业生产决策的相关内容,如成本、利润等方面的知识。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如何在不同市场结构中进行分配。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通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DP、CPI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为学生设置自修模块,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索学习。几种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与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了解需求弹性的概念,学习各种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会如何将其应用于现实问题。序数效用论下消费者的均衡分析:在此模块中,学生将接触到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序数效用论,并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消费者均衡分析。各类市场结构中厂商的均衡分析:学生可以借此机会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结构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厂商的均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之AD-AS模型:该模块介绍了短期和长期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以上选修和自修模块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我提升的机会,能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这种灵活的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相互融合,不仅能适应学生未来工作知识结构的需要[8],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总之,“经济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理性思维和商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未来职业素质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高职院校要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学习情景,充实中国经济特色内容,设置选修、自学模块等策略,构建符合学生特点和实际需求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以推动该课程的持续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初秀伟,刘永昌,蔡岩.“立德树人”视阈下重塑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9(03):64-67.

[2]胡平.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文献综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5):34-37.

[3]王晓.《经济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2(05): 136-138.

[4]程栋,韩平.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探析[J].商业经济,2021(06):184-186.

[5]汤健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5(09): 183-185.

[6]钟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云环境教学探索[J].经济师,2021(10):226-227.

[7]贾后明,王星宇.论当代中国经济学话语构建的三重目标[J].阅江学刊.2023,15(06):26-35.

[8]刘斌.高校大班教学的同群效应———基于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小团体”的实证观察[J].重庆高教研究,2020(03):78-8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ongsheng

(Mei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Meishan 61001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knowledg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Fundamentals of Economics" cours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lso facing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s Fundamentals"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Economics Fundamentals" cours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laborates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s Fundamentals" cours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form strategy of the "Economics Fundamentals" cours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integrity of the course knowledge system and optimize the course content; using specific tasks as carriers to enrich course learning scenarios;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Chinas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ing road confidence; set up elective and self-study modules to promote studen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colleges; "EconomicsFundamentals";curriculumsystem; reform; innovate

猜你喜欢

经济学基础课程体系高职院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