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6-12-23徐辉
徐辉
【摘要】《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理论性强、逻辑关系复杂等因素,教学效果不够好。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可行性,期望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学基础 教学改革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经管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原理,具备对经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初步能力,同时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打好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存在对原理掌握不好、学习没有动力、分析能力欠缺等问题。对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重视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认为技能重于素质,所以在课程学习时也是更多地侧重于操作技巧的训练,部分学生甚至认为《经济学基础》课程对提高技能没有帮助,学习没有必要,在学习态度上也采取放任的态度,只要及格即可,从思想上根本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2. 实践条件有限,对理论理解困难。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其一大特色,但《经济学基础》课程在这一环节明显不足。许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少,学生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加上思维能力不强,知识面不宽,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宏观经济政策难以理解,进一步探究分析就更加困难。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很多老师沿用的是本科版教材的缩写本,这些缩写本要么是保留了本科教材过多的公式、图表、数学证明等,学生看不懂,学起来吃力;要么是缩减到破坏了经济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有限的篇幅中涉及大量的经济学内容,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更累。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采用讲授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偏重于单个知识点的讲授,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整体引导,忽视了学生经济观念和经济思维的培养。
4.考核方式陈旧,重结果轻过程。大部分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的考核,依然停留在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而期末考试往往又以闭卷的形式进行考试,考查重点偏重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考核,忽视对学生运用抽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
二、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做法
1.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笔者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整合成了8个教学模块,再加上1个实训模块,2个选修模块,构成了8+1+2的教学内容。其中8是必修模块,即在教学内容中必须完成的学习内容;1是实训模块,配合前面的必修模块,每完成一个模块的理论学习配有1-2个实训项目,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2是选修内容,属于拓展的内容,是提供给学习基础好、学习兴趣高的同学进一步提升的模块,不属于考试内容,但可以加分。
2.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经济学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的有效方式。笔者经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收集、整理了大量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经济学原理与具体的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如,通过比较石油依靠提高价格来增加总收益,而彩电要通过降低价格增加总收益,由此引出两者因为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定价方式;通过自己购买手机的经历,说明消费者剩余对消费者的重要性。
(2)讨论式教学法。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总是直接地给出或简单地讲解现成的结论,并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可适当采取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围绕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设置讨论主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不断质疑和释疑,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能力。如收入分配问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供给侧改革问题等等,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对国家政策有更深的理解,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
(3)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需要教师设置一个相对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对需要理解的原理亲身体会,并予以理解和掌握。情境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体验,增加学生对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如笔者在讲述产量决策和成本分析时,将学生带入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室,在经营盘面上具体讲述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讲述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区别,再让学生进一步分析生产决策、成本收益、市场策略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并不断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
(4)自主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学习任务还是由学生来完成。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远远比教会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更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教学网站、大学生空间等主动学习。图书馆和教学网站是大学重要的学习设施,其本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料、学习环境可以满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能力拓展的需要,大学城空间也有老师上传的极为丰富的教学资料。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图书馆、教学网站和大学城空间的利用率不高,主要是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够,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要改变以期末卷面成绩为核心的传统考核方式,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应注重理解经济原理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笔者在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了343的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30%,实践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3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来考核;实践成绩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程小调查、课堂展示等环节进行考核;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及综合运用能力。这种立体化考核体系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知识、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分数”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
[1]夏超.关于高职《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纵
横,2012,(12)
[2]杨新会.对高职院校《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
业与科技论坛,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