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30张友英
张友英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语文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单一的识字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学生的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其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学生识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识字兴趣;识字能力;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152-04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识字与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也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需要认识常用汉字是3000个,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字1600个,平均每一课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这对于活泼好动的低段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因为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学时间很有限,教师大多通过口头传授,因此部分学生无法识记生字,也导致学生的识字兴趣不高,识字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识字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因此,笔者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探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教学片段,阐述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一、用信息手段激发识字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学生如果对识字感兴趣,那么识字教学便会事半功倍。
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以口头传授为主,学生大多坐着听并跟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碍枯燥乏味,识字效率自然不高。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他们的学习更多从兴趣出发,当他们对识字学习缺乏兴趣,效果也可想而知。
信息技术能将图片、文字、视频及音频等信息融于一体,而且资源丰富、形象直观,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因此,考虑到小学低段学生的特殊性,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让学生课堂注意力更集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教学片段]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动物儿歌》教学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几位新朋友,你们看都有谁呀?
(教师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及名字,学生依次根据图片认读动物的名字)
教师:哎呀,名字太多了,现在这些小动物有点迷糊了,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了?你能帮它们找名字吗?
(学生根据动物图片拖拽相应的动物名称,并逐一带领全班学生齐读动物名称,认识动物的名字,从而认识生字)
教师:小动物们为了感谢你们,送给你们一首儿歌,它们的名字就藏在儿歌里,请你们读儿歌两遍,并圈出小动物的名字。
(学生自由读儿歌,读完后,在书上圈画小动物的名字)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给学生提供动物图片,为学生搭建识字梯架。学生们借助动物图片,能快速地识字认字。而且,在识字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拖拽匹配动物名字,参与性强,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识记生字。相较于传统的识字教学,教师将信息技术加入课堂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二、借信息技术,发展识字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自主地识字,在有限的课堂上,教师重在教会学生识字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圈圈画画,帮助正音
中国汉字数量庞大,即使是相同的汉字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读音。教师如果单纯地讲解生字,学生听着难免乏味。信息技术工具操作性强,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动手实践,在圈圈画画中识记汉字,读准生字的音。
有一些汉字读音是报容易被学生读错的,比如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这些通常是识字教学中的“拦路虎”。笔者在教学时遇到类似易读错的读音时,会在希沃白板上用红笔圈一圈、画一画,让学生直接感受音节的不同,跟读音频。遇到易错的读音,还会请学生到讲台上圈画出汉字读音的不同,学生圈点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识记“应”这个生字时,学生总是会将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又会将“音”这个前鼻音读成后鼻音。笔者会在希沃白顿上出示两个汉字及它们的拼音,用笔圈画出它们读音的不同,并告诉学生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然后分别点击两个汉字的读音,让学生跟着音频多练读。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发音要领,识字效果也大幅提升。
在教学复杂的、易错的汉字读音时,教师适时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圈画,并给学生圈点的机会,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在鲜明的对比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正音,还能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微课介入,明了规律
汉字最早是由图画发展而来,这些图画逐渐变成文字,也是汉字中最早的一部分。古人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而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救事与变化,但这些距离学生久远,学生只知汉字是由笔画组成,而不知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构造规律。“微课的内容比较丰富,可以将传统的识字课转变为有趣的视频教学,视频内容比较短,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完知识点。”因此,笔者根据教学需要,搜集识字的材料,制作识字微课,并将微课介入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中国汉字的搏大精深,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1.动画演示,追本溯源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汉字都承裁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笔者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将学生需要认识的部分汉字做成一个个动画,追本溯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从而真正准确地识记汉字。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时,将本课的生字演变做成了动画,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明白了“水”字最初是像水蜿蜒流动的形状,两侧的点像水滴;也明白了“火”字最初是一个燃烧的火焰形状,后来逐渐演变出两个独立的圆点,表示火的两个火源。在播放的过程中,笔者适时暂停,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奇妙与伟大。
这样的动画演示,生动、直观,不用教师太多的讲解,学生一下子就了解汉字的神奇,也让学生知道了汉字的发展规律,学生就将汉字记在了心中。这样识字教学就不再是一个个字,而是将汉字教“括”了。“让识字教学‘活起来!‘活于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活于学生鲜活的学习体验,‘活于师生活泛的交流渠道。”
2.视频讲解,归类学习
在中国的汉字中,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基于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笔者将一组组形声字做成微视频,以提升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独立识字、归类识字。
例如,笔者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一课对,以“青”字为母体,制作出了一个微视频,视频中讲解了“青”作为声旁表音,可以加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加入的不同偏旁就是形旁、表义,这样组成的生字就是形声字。同时,视频中也拓展了很多以“青”为母体字的汉字,如蜻、静、精等,让学生推测它们的读音,笔者适时总结。学生们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归类学习,但是形声字的声旁有时是完全表音的,有时不完全表音,有时完全不表音。在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测汉字的读音,以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利用微视频,帮助学生认识一个汉字,进而认识一串汉字,不光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还提高了识字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明晰字义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互相关联。识字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识得汉字、认清字形、明白字义,从而在生活中运用汉语言文字。但是,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字形相似意义却大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也差别很大。因此,辨析汉字的字义也是识字教学中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识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能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因此,在识字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字义。
[教学片段]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树之歌》形声字归类理解字义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大森林寄来的几封信,你们看……
(出示第一封信的内容——邀请函,教师读信的内容)
学生:原来是邀请我们去大森林里啊!
教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大森林,树的种类真多,真是奇观呀!说说你都认识哪些树?
(出示森林图,学生观看,上台图画树)
学生:我认识那是松树,它和柏树四季都是绿色的。
(相机出示“松树”和“柏树”,认读“松柏”二字)
学生:我认识“枫树”,它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红。
(学生上台圈画,相机出示“枫树”,认读“枫”)
教师:同学们,大森林的旅行结束啦,看,这是第二封信,一首《树之歌》的识字歌,请你们读一读,把这些树的名字圈出来。
(教师出示识字歌)
教师:这些树的名字有相同点吗?
学生:它们都有木字旁。
教师:是呀,术字旁的汉字大多和树木有关,这个“木”表义,就是形旁,这些就是形声字。你们看,这些汉字不是树木,但是它们也是木字旁,因为它们是木头制作而成的。
(教师出示“椅子”“桌子”“门板”“栏杆”)
使用信息化手段,创设一个个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圈画认读,思考并明白术字旁曲字都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在识字情境中,学生学得愉悦,教师也教得轻松。
又如,笔者在教学生区别“进”和“近”两个形近字时,出示公园、池塘及兔子,创设故事情境:兔子去散步,它走到池塘附近,绕过池塘,走进公园。笔者利用希沃白板的拖拽功能,将“兔子”拖到池塘附近(相机出示“近”字),再拖至公园里(相机出示“进”字),并让学生上台操作,引导学生辨析二者不同——“近”是距离很小,“进”是向前移动。学生在学习情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二者的区别。
由此可见,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形象化地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将难以讲解的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明白汉字的宇义,在生活中才能正确地运用,学生的识字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升。
三、设计小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带给儿童快乐、经验、学识,应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设计一系列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将汉字识记得更扎实。
通常,笔者会使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前设计一个小游戏,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生字,也会在课后设计小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学生在一个个小游戏中,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教学片段一]设计小游戏复习识字——《小马过河》课前复习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我们知道小马过了河,今天,我们来玩个“小马过河”的游戏,你们看……
(出示河流、小马及本课生字)
教师:有很多生字都挡住了河流,可把小马难住了,请你帮帮它,只有把生字都读正确了,生字才能消失,小马才能过河。
(学生纷纷举手上台,读准生字,带学生读准生字,点击生字,小马会前进一步)
教师:在你们的努力下,小马终于过河了,这就是拦在小马面前的所有生字,一起读读这些“拦路虎”。
[教学片段二]设计小游戏巩固识字效果——《动物儿歌》课后生字巩固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动物儿歌》,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可是,很不巧的是,此时,刮了一场大风,把动物的名字都吹跑了,可把动物急坏了,请你帮助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名字。(出示杂乱的动物名字,以及动物的图片)
学生:老师,这个很有意思,这些汉字我都认识。
(学生积极踊跃上台边拖拽生字边读生字,组合成正确的动物名字,并读雨遍)
教师:你们帮动物一个大忙了,再和动物打个招呼。听,动物送给你们一首音乐。
(学生读生字,并跟着音乐朗读儿歌)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游戏的,将游戏和识字学习相结合,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充满括力的。简单的游戏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互动、实践中愉悦地识记生字。使用信息技术设计的小游戏,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巩固了所学的识字,能让识字效果大幅提升,也给学生在生活中的自主识字提供了动力,并使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进一步地发展。
四、结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更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识字教学深度融合是必须的。因此,一线教师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整合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和识字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这样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也会有大幅提升,从而解决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