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2024-06-30刘欢
刘欢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界逐步树立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在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方式,课程实施也注重为教师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在幼儿园课程生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师幼互动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并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是生成活动深入开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生成活动;师幼互动;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45-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学前教育指导性文件,都对师幼互动作出了相关的说明,指出师幼互动对活动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探究师幼互动策略、更好地践行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和成长。
一、生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实践问题
以我园为例,从2019年下半学期开始进行课程改革,逐步确立了基于“儿童已有经验”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更加关注教师,儿童、教育内容、教育策略、教育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支持教师和幼儿进行自下而上地生成课程,课程实施呈现出相互适应以及与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趋势。教师在活动实践中具有“关注幼儿需要”的意识,能够在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机制,探索创新教育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并非单纯的课程执行者,部分教师会对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修改,以适应本斑幼儿的需求。但部分教师对于生成与预设的平衡把握还不到位,导致生成活动中幼儿兴趣需求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转化比较困难。
(一)生成活动与师幼互动的关系
生成活动与预设活动相对应,即不规定活动内容,也不规定活动方式,活动的主题、开展方式、资源利用都由教师和幼儿来建构和调取,给予教师和幼儿充分的活动建构权利。生成活动具有“儿童为本、动态生成、师幼共建”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对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根据对幼儿兴趣、需要的观察、对活动主题价值的判断、对幼儿学习方式的掌握、对资源的灵活利用,来生成个性化的班本活动。可以说,有效的师幼互动是生成活动开展和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推动生成活动向纵深发展,促进幼儿经验获得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很难做到有效的师幼互动来推动生成课程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生成活动由于其即时性和不确定性,为师幼互动增加了难度,由于教师互动能力存在差异涉及环节较多,致使部分教师在生成活动过程中很难做到有效的观察分析、准确的时机把握及适时的教育支持。
第二,在开展生成活动的过程中,缺少可操作性的工具支持和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教师更多是凭经验进行师幼互动。
第三,部分教师对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不了解、不明晰,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关注幼儿,不知道应怎样通过有效的行为来促进师幼关系、提供教育支持。
为此,在低结构的生成活动中,应给教师提供高结构的方法和理论支持,保证教师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材料可用”“有途径可走”,使教师能够不断增强课程意识,逐渐形成专业化的工作模式,开展高效的生成活动。
二、生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探究
(一)按照实施步骤,支持生成活动的开展
结合本园实际,针对生成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过程,我们通过观察班级的不同情况,分析问题,为教师提供了一套生成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步骤流程,使教师明确各个环节中师幼互动的内容。
1.观察倾听幼儿,发现兴趣需要
我园生成活动是基于月主题经验开展的,在开展预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在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周围事物的基础上发现幼儿的兴趣,通过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活动需要,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这些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就是班级生成活动的来源和设计方向。
2.甄别教育价值,预设生成脉络
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后,要对幼儿的兴趣点做全面的知识经验了解,以专业眼光甄别其教育价值,应重点注意四大内容,即领域倾向性内容、身边的事物、社会事件、一般性原理和规律,然后据此确定生成主题,初步预设生成的脉络和走向,包括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资源利用等。
3.提供教育支持,促进幼儿活动
这一过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展活动、建构课程的过程。教师要基于幼儿经验,为幼儿提供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通过问题引导,实施有效的师幼互动。生成活动的开展是一个观察、支持、反思、再支持、再反思的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幼儿的持续互动,推动和支持幼儿观察、探索、操作、体验,以获得新的经验和成长。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幼儿需要,根据幼儿不同的活动需要,灵活运用三大场域的资源。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追随孩子的脚步,根据孩子的需要,利用室内、户外、国外的不同场域和不同资源,支持孩子进行探究和发现。
4.形成回溯方案,分析优化活动
生成活动由于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到活动结束后方能形成完整的活动回溯性方案,过程中,教师通过记录每一次活动的过程、分析幼儿经验获得的方式和教师互动,提出改进的策略,以更好地开展下一次活动。
(二)利用表格工具,提高生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生成活动虽然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方式,与幼儿一起建构的活动,但是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成活动,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教育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了在活动中适当地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导作用,在活动的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使幼儿在生成活动推进及与教师、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应有的发展,我们参考了学前教育领域中相关理念,在实践中形成了支持教师基于互动、开发和推进生成活动的工具表格,即:观察记录表——思维解释表——线索梳理表——设计方案表——实施方案表——反思评价表,各个阶段的表格工具可帮助教师清晰地分解和反思活动开展过程,从而优化基于幼儿兴趣、需要的生成活动。
1.观察分析表的运用
在基于幼儿必趣的生成活动中,活动的推进取决于教师如何组织环境、材料、时间以及如何互动来回应幼儿。回应幼儿的第一步,就是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并对游戏行为背后的幼儿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幼儿的兴趣、需求。
观察分析表中,主要记录的是幼儿的动作和语言信息,也可以附照片辅助说明和回忆当时场景,同时也可以用视频形式进行记录。教师要把所观察到的幼儿言行信息填写在观察记录表中,客观地描述幼儿的行为和语言。这样可以使教师在再次阅读观察记录表时,清楚地区分幼儿的动作与语言。在进行观察时,教师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不仅要用眼睛看,还需要倾听,触觉、嗅觉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察觉幼儿的内在需求。
2.思维解释表的运用
为了基于幼儿的兴趣设计出与幼儿的行为目的相一致的活动,我们需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及判断。这就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活动,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同理心,并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幼儿的行为和经验,通过精准的观察记录解释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评估幼儿的发展。思维解释聚焦于观察记录教师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并运用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基于幼儿的视角规划课程。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正在探索的领域积累丰富的相关知识,才熊更好地支持、引导幼儿思维发展。
3.线索梳理表的运用
在对幼儿的思维进行分析后,教师需要对活动进行线索梳理,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将活动中每一个有可能的行动问题都当作下一步计划罗列出来,并设计能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材料、问题、指导语等;教师可通过发散性思维方式去识别、接纳和回应幼儿的不同想法。此外,行动问题也会对教师如何提供材料和布置环境产生影响,也决定着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指导语或通过什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4.设计方案表的运用
完成活动线索的梳理后,教师就可以设计支持方案。
首先,教师要提出一个有据可依的行动问题,让目标更清晰。教师可以重新审视前期线索梳理中的行动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个,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重组戚一个新问题。
第二,聚焦于材料,环境和提问这三个要素来设计方案。在选择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它们的来源;是否需要提供最低限度的、开放式的示范;材料与方案中所聚焦的问题是否匹配;在布置环境时,尽可能通过环境自身向幼儿发出探究邀请,让环境材料指引幼儿探究。同时,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有效的提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通过有效的问题互动,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思考、提出新的问题。
5.实施方案表的运用
根据支持方案,教师遵循“幼儿多做,教师少做”的原则促进幼儿的活动,运用书面形式、照片或视频来记录环境利用情况和幼儿的参与情况。
首先,教师需要熟悉材料。其次,教师需在合适的时机使用设计好的问题。再次,基于“幼儿多做,教师少做”的原则参与活动。在幼儿游戏或探索时,教师应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做好观察和倾听者,在幼儿需要时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的支持。
6.反思评价表的运用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才可能优化教学设计。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张表格工具都在促进教师反总,反思评价表记录各环节的思考过程,帮助教师对以前表格内容进行深入反思,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师幼互动。
(三)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动力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实践中,我们发现活动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而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也必须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基础。因此,我们以活动理念为导向,以幼儿为主体,突出教师和幼儿协同发展的特点,构建以启蒙性、开放性、整合性为特征的生成活动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师研修体系。此外,建构适宜的、指向推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评价机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1.通过教研和培训,解读和研究师幼互动
为使教师明确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内容和行为表象,更好地理解高质量师幼互动的重要意义,我们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和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关于师幼互动的观察分析和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如《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培训课程及美国“CLASS课堂评估评分系统”的培训学习活动,使教师明确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内容。同时,利用年级组教研、班级教研等不同层级的教研,让教师互相学习、讨论,将师幼互动的内容熟记于心、内化于心,在教育实践中高效践行,逐步提高师幼互动的能力。
2.制定量表,评价和提高师幼互动
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师的师幼互动水平,我们对中外师幼互动方面相关的量表进行了学习和梳理,结合美国“CLASS课堂评估评分系统”、我国纲领性文件要求和我园的实践需求,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师幼互动评价量表。本量表将师幼互动分为三个子领域,即:观察与评估、情感支持、教育支持。每个子领域又分为不同的项目和表现,并对具体行为进行三级行为描述,实现五级评价结果。通过组织教师培训,使教师们学习、理解师幼互动评价量表的内容和操作模式,并运用到具体的生成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成活动中开展高效的师幼互动符合“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园本实践,从观察与分析、情感支持、教育支持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活动设计、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基于生成活动的师幼互动高效开展,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谢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