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策略
2024-06-30何伟菲
何伟菲
摘要:“双减“政策的颁布要求作业设计的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同时鼓励布置分层作业。所以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地设计分层作业。这就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尊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根据内容、类别、难度、评价分层设计作业,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优化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
关键词:“双减”;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4-0080-03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变革。随着小学低年级书面家庭作业的取消,课堂作业将成为小学低年级作业的主要形式,而小学语文教师也随之面临一大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有效布置作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作业练习及作业反馈?
为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为目标,设计全面性与独特性、基础性与提升性、单一性与多样性相互兼容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现状
为了了解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现状,我们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从低年级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目标、课堂作业设计类型、课堂作业评价三个维度精心设计具体的问卷内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设计问卷内容了解现状
1.把握目标,设计问卷内容
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作业设计的起点也是终点,具有明确的目标是优秀的作业设计的显著特征。为了了解教师对作业设计目标的掌握情况,围绕作业设计目标精心设计问卷内容,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作业设计目标主体指向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大体相同,由此可见当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作业设计目标意识得到了增强,目标主体指向各有侧重,但作业目标直指学生核心素养的占比还是略低。在教师访谈及文献查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计目标有了一定的意识,但目标定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堂作业目标指向倾向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多定位巩固和积累知识。
2.围绕类型,设计问卷内容
为了解教师设计作业类型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问卷题。统计的数据表明,朗读、背诵类占比为87.18%,抄写、听写、造句等指向基础知识类型的作业占比为76.92%,呈现出类型单一的现象,动手操作或涉及情感、思维等题目较少。这也显示课堂作业的目的仍然倾向于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在面向学生的问卷数据来看,学生平时的作业类型主要以抄写、做习题、背诵、阅读课外书为主,生活实践类作业和收集资料较少。在与教师访谈及文献梳理中也发现,当前小学课堂作业类型还是比较单一,作业多为课堂知识的检查与巩固,涉及思维培养及感情态度的比较少,但往好的趋势发展。
3.关注评价方式,设计问卷内容
新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评价自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作业评价方式的现状,课题组用心设计相关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采用集体讲评的方式占比高达87.18%,由此可见,课堂作业的评价方式集体评价占主导地位;而评价的结果呈现方式则以等级评价为主,占比为46.15%。
(二)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
通过对目前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了解目前课堂作业设计的目标、类型、作业评价以及实施的现状,针对现状,着重从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形式、层次以及评价等四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1.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偏差
通过“双减”政策实施,小学低年段课堂作业设计得到了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作业的布置与落实情况得到了改变,但当前大多数教师课堂作业设计目标定位仍存在较大偏差,主要表现为:
(1)作业设计缺乏统领性目标,无单元目标意识。作业设计没有科学地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随意性大。作业的设计多以单篇教材文本特点设计书写生字新词、仿写甸段等形式,呈现目标零散,无序无整体无规划的“一散三无”状态,作业设计的随意性明显。作业设计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形成为作业而作业的现象。
(2)作业设计目标指向不当。新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由此可见,作业设计的目标应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当前相当多的一线教师作业设计目标仍以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为主的“双基”目标,通过作业的练习达成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提升,比较少涉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审美创造以及文化自信的养成等,以“双基”为目标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形式单一
当前小学低段语文课堂作业构成主要以书写生字新词、简单仿写句段、完成课文后的作业或教辅作业为主,作业目标指向仅仅以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形式多为让学生机械抄写,机械背诵与理解,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等能力发展的能力型作业,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感类作业极少。此外,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在形式和内容上,多数为统一作业,多为“千篇一律”“千人一律”,很少教师能做到多维度分层设计作业,没有将学生的能力层次、学习需求、个性发展等因素考虑到作业设计当中,既无教材文体、学生年段的层次差异,也无学生兴趣爱好差异。谦堂作业形式单一、缺少层次,学生多为机械地重现知识,缺乏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对作业没有新鲜感,作业兴趣不浓厚,难以将注意力长久地保持在作业或学习上,甚至会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形式单一的作业设计难以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效果。
3.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作业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作业评价方式存在着评价方式和评价维度单一、评价目标指向和评价尺度偏差等问题。没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认读同样一组词语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采取不同等级的评价。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借助评价语言、评价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和作业的兴趣。例如,教师没有以“摘星评价”、“闯关评价”等形式将激励性评价渗透到作业的全过程,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优化课堂的作业分层设计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教学内容本身,也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不为设计而设计,而要真正考虑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为他们夯实基础知识、提升不同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优化作业。
(二)学生发展性原则
作业不仅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延伸。学生完成每一课的课堂作业,除了能再次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理解,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段语文优化课堂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学生能力分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的前提是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如果设计的作业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导致作业质量两极分化现象。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他们的基础水平、理解力、接受力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完全能吸收,在完成作业时比较轻松,不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正确率高;能力弱的学生则相反,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透彻,对学生的能力评估,按照从高到低的水平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能力较强,要求语文基础性题正确率100%,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B层次学生学习能力中等,语文基础性题出错率在10%以内,自主学习意识有待提升;C层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只设置语文基础性作业,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为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分层,教师可以依照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娃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安捧复述故事这一学习任务,让A层次的学生借助句式支架“风娃娃来到,看到,他,结果。”复述整个故事。B层次的学生也是复述整个故事,但除了可以借助句式支架,也可以借助提示“风娃娃来到哪里”的三张图片支架复述,难度降低。C层次的学生,不需要复述整个故事,只需要复述其中一个,而且除了甸式支架、图片支架,还给他们提供关键性词语支架,难度降低。这样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完成学习任务,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感,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活学习素质。
(二)作业类别分层
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要以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分类分层。如将每一课的作业划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发展三个类型。基础巩固类作业为生字识记、理解课文内容;能力提升类作业为词语、句子、文章的理解、辨析、运用;拓展发展类作业为通过课内所学,创造性地运用方法,进行读与写。教师可以将每一课的作业板块设置为“扎根站”(基础知识)、“攀爬站”(能力提升)、“伸展站”(拓展发展),每一站代表每一作业类别,根据每一课时设置相应的题目。
如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课第二课时《祖先的摇篮》作业时,根据“仿造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按照三个层次的类别分别设置“扎根站”的“我能填”,完成“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做了些什么事?请梳理后填在框中”这一题;以及“攀爬站”的“我能写”,仿造课文句子“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句子;最后是“伸展站”的“我会写”,仿造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或写一写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这样教师结合不同作业类别优化设计作业,把作业的难度与学生能力相配合,并且难度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求进行匹配的。
(三)作业难度分层
要想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除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分层布置作业,也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以及作业类别分难度布置作业。对于课堂中的知识,有一部分简单,有一部分则较难,再加上学生的情况不同,掌握知识的情况就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遵循从简单到困难、从浅显到深入的规律,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课堂中所学知识。如布置的作业有书面的拼写、组词、仿写作业,也有口头的读词、朗读、仿说作业。分类别,分难度,同一类别也不同层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升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
如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3课第一课时《祖先的摇篮》“伸展站”(拓展发展)作业时,要求学生仿造三组词语,分类别想象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做什么。这是仿写短语。而到了第二课时“伸展站”(拓展发展)作业时,则要求学生仿造课文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或写一写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写一小节,难度随着教学目标和内容逐级递增。
(四)作业评价分层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课堂所学,除了让学生完成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学生查阅不同层次的作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当完成对应的作业后将得到相应的奖励。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完成所有层级的作业后,获得所有奖励。所以在作业设计的最后板块设置“花开站”(自我评价),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作业内容设置完成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完成情况,获得相应的向阳花奖励。这样不管学生完成哪一项作业,只要能完成,都可以得到向阳花奖励。即使是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也能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低年段语文优化课堂的作业设计中,不仅要结台“减负、增效”的理念,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学生主体性、发展性原则,分层设计作业,对学生能力、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评价进行分层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语文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