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韩愈散文研究综述
2024-06-28谢立强
【摘要】韩愈作为唐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在古体散文上的贡献尤为突出,更是在古文运动中起到了代表作用,他的散文创作为我国的古体散文发展留下了色彩浓厚的一笔。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古往今来都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探讨了近五年(2018—2023)来关于韩愈散文研究的成果,以及对韩愈散文研究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比较研究;儒道内涵;思想的承前启后;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2-005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2.016
韩愈创作的散文近400篇,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伟,逻辑性强,又提出了独树一帜的散文写作理论,因而被尊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在具有巨大研究价值的背景下,有关于韩愈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界的热门。自2018年至今,五年间与韩愈相关的研究文献就多达了一千余篇。论文内容主要从四个视角论述了近五年韩愈散文研究综述,分别是散文创作的比较研究、散文思想的儒道内涵、散文思想的承前启后以及散文内容的艺术特色。
一、韩愈散文创作的比较研究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除韩愈外,仍不乏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等散文名家,他们的散文作品也同样别树一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内容。而在唐宋八大家之外,白居易、刘禹锡等诗人的散文同样极具研究价值,而将韩愈的散文创作与其他诗人比较,是近年来韩愈散文研究的重要视角。本章分为两节内容:第一、韩愈与唐宋八大家其他诗人散文创作比较研究;第二、韩愈与唐宋八大家之外的其他诗人散文创作比较研究。
关于韩愈与唐宋八大家当中其他诗人散文创作比较,主要表现在创作内容以及艺术特色两方面。唐宋八大家虽然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其在散文的创作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表现各有不同。
在创作内容上,以韩愈与柳宗元为例。对于师道观,韩愈和柳宗元都有着自己的散文代表作品,韩愈的《师说》表达了他乐为人师观点态度,柳宗元的《问答》则表达了他不肯称人师的谦虚态度。郭新庆认为韩愈好为人师,又来者不拒,以至于“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旧唐书·韩愈传》)而柳宗元的《柳宗元集》有多篇谈论师道的文章,可柳宗元自始至终一直辞拒为人师;对为人师,柳宗元比韩愈高一筹。柳宗元处贬境,他“拒为师弟子名”,是为避“薄世笑骂”,而求为师之实。而韩愈因好为人师遭谤,还被反对者加以“植党营私”的罪名,后来他险为排佛招致意外的灾祸。[1]该文指出了韩柳之间迥异的师道观,也分析出了其中的利弊缘由,同时也表明了二者因为不同的观念带来的后果,为我们展现了韩柳创作内容差异的深层原因。
在艺术特色上,以韩愈与欧阳修为例。韩愈的散文作品有着鲜明的政论特点,其记叙手法高明,极善于描绘人物形象,也极富有抒情性;欧阳修虽以韩愈为宗,但也具有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的风格。郭中发认为韩愈的文章形式上整齐匀称富于变化,突破了诗歌和骈文的局限。在音律上注重句子中平仄的使用,使得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在语言上适当使用口语,使文章读起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语言也更加简洁。结构文章布局严密,逻辑严谨。在思想上多为“不平则鸣”而作,说理透彻,情真意切。[2]邓春林认为欧阳修倡导“平易近人”的主张,作为一名以山水诗歌而闻名的诗人,他的山水游记充分做到了把写景咏物和抒发自己的意志全面结合,其风格借景抒情、委婉曲折、骈散兼美,主要表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的艺术特色。[3]唐宋八大家艺术特色各异,韩愈与欧阳修的散文也极具自己的特色,韩愈以其语言简洁精炼的散文见长,而欧阳修以山水散文见长,两者各有异同。
对于与唐宋八大家之外的诗人做对比,以白居易为例,从创作内容来看,汪政认为韩愈古文多有不平之气,常以文章作为鸣不平的工具,抒发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白居易的文章则显露一种荣辱不入,旷达自适的生活情趣。[4]以刘禹锡为例,尹逸如分析出了韩、刘二人的散文在山水观、心理调适、为民观有着巨大的差异,二人的诗风也有着奇崛险怪与清新俊朗之别。[5]韩愈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与唐宋八大家之外的诗人做对比差异更为明显,也更能从中分析出古代散文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变化。
总而言之,韩愈散文创作与其他诗人散文创作的比较研究一直是韩愈相关研究的热门内容,在新的思想内容、分析角度和比较文学的发展之下,有关韩愈散文的比较研究也会进一步焕发新的活力,在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当中,能更进一步推进韩愈散文的研究,这也是韩愈散文理论发展的一个主要论题。
二、韩愈散文思想的儒道内涵
韩愈自幼就接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浓厚的儒家思想观念,这份观念伴随了他的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韩愈决定从儒家文化入手,发扬儒家思想,使其能够为国家服务,并发展成了自己的“道”。韩愈将“道”融入自己的散文当中,可以从他的散文中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思想与其“道”相结合的独特思想。刘馨明认为韩愈对佛、道两教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有着清楚的认识,韩愈主张应该建立儒家的“道统”,证明儒家思想才是能够稳定社会秩序和协调伦理关系的“正统”,并将其思想表述在《原道》一书中,力图重整儒家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能够与兴盛的佛、道两教相抗衡。[6]该文系统的指出了对于韩愈辟佛兴儒思想论的社会背景及缘由,并阐述了主要理论和辟佛兴儒实质,再一次强调了韩愈的“道统”学说以及复兴儒学的主张,并对其思想做出了评价,对于韩愈是如何理解儒学、复兴儒学做了一个明晰的总结。
除了排佛排道、复兴儒学的思想以外,韩愈对于儒家思想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发展了儒家思想的理论。甘也达认为由于时事政治的原因,韩愈对于儒学复兴运动有着极高的热情,在《与孟尚书书》中阐述了《原道》尊儒排佛的主要观点并有所拓展,发展创新出了五个主要观点:1.从君子之道充实了“夷夏之防”的内涵,强化华夏文化主体意识;2.说明攘斥佛老,阐明释佛之盛对于儒家圣人之道的危害性;3.极力推崇孟子,肯定孟子的历史和学术地位;4.推尊孟子完善并高扬儒家道统,巩固强化儒道的正统地位;5.表明了自己上承孟子兴灭继绝而崇儒排佛的态度没有改变。[7]该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韩愈参与儒学复兴运动的原因,并分析出了韩愈对于儒家思想的坚守和创新,肯定了韩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先驱地位。
韩愈由儒家思想而发展出的“道”也在其散文作品中有着重要表述,常常相辅相成,既充实了韩愈散文的内涵,又丰富发展了韩愈之“道”。杨波认为韩愈所追求的“道”有三层内容,分别为先王之道、君子之道和教育之道,分别体现在其《原道》《谏迎佛骨表》和《师说》中体现,展现了韩愈尊崇儒学、排斥佛老、建立道统的观念。[8]该文章从韩愈“文”与“道”的关系出发,浓缩概述了韩愈的文学观、道统观和人才观,表明了韩愈之“道”有着超越时空的学术价值。
总的来说,韩愈的儒道内涵与其散文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成就了韩愈之“道”,而这份“道”融入于其散文当中,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分部。对于韩愈散文儒道内涵的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较为主要的一个方向,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将继续诞生出更多的精品佳作。
三、韩愈散文思想的承前启后
韩愈古体散文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和学习,又在学习当中总结发展出了新的内容,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其目的也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因此,韩愈散文思想的变迁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研究韩愈散文思想的变迁可以从中看到古体散文的发展,并且对于韩愈之后的古体散文发展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古体散文体裁起源于汉魏,具有现实主义,注重情感表达,形散实不散,语言平易流畅,优美隽永等特点。王学蕊认为因为汉初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散文创作不由得沾染了现实气息,思想内容因而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集中性,也因为当时大部分的散文家同时也作为政治家,所以大部分散文创作都带有服务朝廷的性质,但仍保持文学家的写作水准,以及在散文中将理性思考与文学意味结合,使得汉初散文被后世奉为圭臬。[9]该文章既全面概括了汉初散文的社会背景、具体内容、思想倾向、作家风格,又指出了其被后世推崇发展的具体事例,强化了汉初古体散文的历史地位,对于后继的古体散文研究者具有巨大的学习价值。
汉初散文的思想内容给了韩愈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内容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目的,被韩愈继承发展了下来,尤其是对于孟子思想的推崇,这是韩愈继承发展儒家思想的重大成果。宋冬梅和解光宇认为韩愈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也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主要在于汲取孟子思想中的道统说、性情说以及“君臣大义”理论,作为排斥佛教、构建儒家道统、维护大一统的理论资源。这正是韩愈构建儒家道统的理论需求,也是韩愈以道统辅治统的现实需求。[10]本文两位作者将韩愈尊孟的原因分析得鞭辟入里,主要概括为自身学养、学术氛围、社会背景与理论建构等因素,立体全面的构建了韩愈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思想,并将其体现到自己的散文创作当中去,为韩愈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做出了精要的概括总结。
对于后世古体散文的发展,韩愈的古体散文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宋宇轩认为韩愈一直是宋学发展史受尊崇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弘扬儒学的学者而言,韩愈的学说是必须尊崇和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宋学界涌现出了例如柳开、王禹偁、穆修等学者诗人对韩愈学说的继承发展,也创作出了例如《应责》《答臧丙第一书》《宋元学案·泰山学案》等赞扬韩愈和继承发展其学说的文章。[11]该篇文章对于韩愈之后的韩学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做出了分析,点明了韩愈文章思想是如何被后世所接受发展的,并指出了其中对于儒家思想尤其是孟子的思想的共识,同时也表明初期宋学渐渐跳出韩愈思想的藩篱,为中期宋学的形成做好准备,韩愈的思想为宋学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韩愈散文内容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研究是文学作品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于韩愈散文而言,其丰富的艺术特色既是其研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韩愈散文研究的热门话题。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丰富多样,其风格具有简练、精炼、理性思辨、表现感性、尊重传统等特点,对后世文学和散文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吴振华以《张中丞传后叙》为例,指出韩愈散文具有“雄深雅健”的特点。韩愈是破体派作家,主张诗文相通,提倡“以文为诗”和“以诗为文”,要求打通各种文体之间的壁垒,诗文相互借境生色,为文体的发展不断拓展新境。[12]该文以《张中丞传后叙》为例,对于韩愈散文“雄深雅健”的艺术特色做了详尽的表达。李香雪以《师说》为例,指出了其韩愈的散文多出于真情,又刻意追求艺术性,尤特于强调“文以明道”,提倡古文运动,撰文屡能提出己见,深入浅出,引人共鸣,可谓言人所为严,独术风格,对后世文章体裁、议论说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师说》作为韩愈久负盛名的散文作品,也是其艺术特色的代表之作,该文作者从多角度分析,对于《师说》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有了深刻的分析和认识。韩蕾蕾以《争臣论》《答尉迟生书》《题欧阳生哀辞后》等散文为例,阐述了韩愈散文中实用文的三个特点,即为结构变化无方而不逾矩;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语言精准生动,勇于创新。韩愈在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文学理论的指引下,对前人成就作了创造性地继承和革新,摆脱了前代陈规陋习的束缚,在结构上、表现手法上、语言运用上都自成一格。[14]该作者将韩愈实用文锐意革新,力图打破骈体文的特点概述了出来,为韩愈散文类型的归类划分做了新的诠释。熊志敏以《论天旱人饥状》《送高闲上人序》《张中丞传后叙》等散文概述了韩愈议论、记叙、抒情三类散文的艺术特色,认为韩愈议论散文气势充畅,纵横捭阖,波澜起伏;记叙散文绘声绘色,夹议夹叙述,层层驳诘;抒情散文摇曳动宕,曲折含蓄,感情真实,韩愈起来倡导“古文”,解除束缚,恢复自由,改极呆板的骈文,为较活泼的散文,表面看来是“复古”,实际是一种“革命”。[15]该文从韩愈散文的分类入手,指出了韩愈散文的进步性,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为后世散文的发展革新提供了鲜活的模板和案例,对于韩愈散文对散文变革的影响做出了概述。
总体而言,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目前在学界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不过近年来多以比较或综合的角度入手,对于单独研究韩愈个人或单篇的艺术特色较为少见。
五、总结
笔者仅收集了近五年的文献,可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就已达到了千余篇,可见学界对韩愈的关注度之高。但此类研究当中仍有一些缺点需要指出:第一,对于选本研究的文献较少,韩愈散文选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这是韩愈散文研究亟待填补的空白;第二,缺乏新的视野角度,韩愈散文研究大多数都将视角聚焦于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研究,对于新方法、新角度的研究较少。
总的来说,韩愈散文的价值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深刻而丰富的研究,也诞生了许许多多极具建树的成果,但不意味着韩愈散文的研究和发现已经到了尽头,还有许许多多埋藏其中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掘。
参考文献:
[1]郭新庆.论韩愈和柳宗元师道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04).
[2]郭中发.韩愈《师说》和《进学解》的比较研究[J].新纪实,2022,(09):35-37.
[3]邓春林.浅谈欧阳修山水游记散文的艺术特色[J].数码设计,2017,6(09).
[4]汪政.试议白居易的文章及其与古文家的区别[J].晨刊,2021,(06):58-60.
[5]尹逸如.韩愈刘禹锡连州贬谪文学之比较[J].今古文创,2023,(15):35-37.
[6]刘馨明.攘斥佛教,复兴儒学:韩愈辟佛思想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27-30.
[7]甘也达.韩愈刺袁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04):42-50+124.
[8]杨波.韩愈的“文”与“道” [J].秘书工作,2023,(02):
77-79.
[9]王学蕊.汉初散文研究[D].鲁东大学,2022.
[10]宋冬梅,解光宇.韩愈尊孟与孟学的复兴[J].江淮论坛,2019,(05):94-99.
[11]宋宇轩.初期宋学与韩愈思想[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01):26-30.
[12]吴振华.雄深雅健与清丽芊绵——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与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比较探析[J].名作欣赏,2019,(28):47-53.
[13]李雪香.韩愈《师说》的文创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22,41(04):31-35.
[14]韩蕾蕾.韩愈“散文”另解——韩愈实用文管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06):63-66.
[15]熊志敏.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J].文学教育(下),2010,(07):14-15.
作者简介:
谢立强,男,侗族,广西柳州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