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2016-10-31罗畅
罗畅
【摘 要】汤显祖的诗歌题材设计范围广,蕴含内容多样化,但是整体来说,汤显祖的诗歌遵从自然,倡导以诗歌来抒情,因此汤显祖的诗歌呈现出寓情于景、情景妙和的艺术特点,以诗歌的形式对明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做出了描绘。因此,从社会层面上看,汤显祖的诗歌是当代社会现象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期帮助读者走进汤显祖的内心世界,感受汤显祖诗歌的灵魂。
【关键词】汤显祖;诗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90-01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是江西临川人。汤显祖生长在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具有开阔的眼界。在担任礼部祭司主事的过程中,汤显祖目睹了官僚腐败的现状,大胆提出皇帝用人不当,被贬为徐闻典史,后就职于浙江遂昌县。汤显祖在遂昌当职的过程中,实行仁政,改善了遂昌民风,后因看透朝廷腐败归隐家乡临川,并开始了笔耕生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戏剧和诗文的创作上。正因为汤显祖经历了坎坷的人生,诗歌创作中才会拥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虚实结合,感于世事
汤显祖所处的明代,朝政已经腐败不堪,非常需要一场大型的整顿。汤显祖上书《论辅臣科臣疏》,痛斥了辅臣科臣,尽管遭到了贬职,但是这种直言不讳的性格也充分体现在了汤显祖的诗歌中。万历年间,浙江出现了严重的旱灾,旱灾给当地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这时,汤显祖已经就职于南京,当他看到饥荒对百姓生活造成的压迫,忍不住将这些惨状用诗歌记录了下来[1]。例如《疫》,诗歌一开始就对灾情做出了描写,并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灾情庙里的孤魂野鬼还是由于无法吃饱而日渐消瘦,更不用说那像河里的鱼一样多的尸体。而后,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又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对当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做出了抨击,诗歌中说道:尽管由于自然灾害,百姓已经饱受摧残,但是上天似乎把精华的部分都留给了权贵子弟,有害之气在百姓的身上萦绕不散。既真实地描写出了当时的现状,又反映出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虽然天灾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磨难,但更黑暗的社会现实才是导致百姓被迫害到如此地步的罪魁祸首。
二、情景交融,以景抒情
汤显祖的写景诗歌也存在很高的文学价值,其诗歌中不仅有对美好景色的描绘,也有对自身心境的抒发,是汤显祖表达自己情怀的手段。由于汤显祖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心境,因此汤显祖在诗歌中对景物的把握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如汤显祖在被贬岭南徐闻的过程中,尽管内心十分不甘,且带有愤怒,但是他并没有将沉重郁闷的心情带入到作品中,反而写出了《九里》《曲江》这类短小清新的诗。以《九里》为例,“钓台何用筑?吾自泛清波。”诗歌开头便是描绘九里景色:连绵起伏的山,烟波沉沉,还有翠绿的山林,颇有景色这边独好的心境。在诗歌的后两句,诗人认为根本不用建筑钓台,泛舟在清波之上,更是逍遥自在,表达了汤显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除此以外,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六年,由于看透了朝廷的腐败统治,准备辞官归隐。在这一过程中,汤显祖也写下了不少诗歌,如《题王逸人庄》,整首诗都是描绘悠然静谧的风景:依山傍水的山庄、野草野花、天光云影,一切都是如此怡然自得。更难得的是,这里是一个富饶的鱼米之乡,让人忍不住想要长隐此地。汤显祖这种对自然的向往的心情,与归园田居心境相符合,字里行间都表现出了诗人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三、语言朴素,情感真挚
汤显祖诗歌辞藻并不华丽,主张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这也是其诗歌所具有的鲜明特色。汤显祖在诗歌中喜欢以简单的词句表达清晰的情感,如诗歌《雁山迷路》中,整篇都是用简单的语言描绘雁荡山大龙湫的景色。汤显祖在作此诗时说到:由于是第一次去雁荡山,因此在行走的过程中迷了路,为了到大龙湫,作者询问了采茶女,问采茶女还要走多久才到达大龙湫,采茶女回答:过了前面的剪刀峰就是大龙湫。汤显祖利用诗歌简单且形象地将大龙湫附近的地理环境表述了出来,即大龙湫位于前方的山涧之中[2]。这种问答式的诗歌方法,语言朴素,更利于读者明白。另外,在汤显祖的诗歌中,还有一部分是描写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通俗,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综上所述,汤显祖一生撰写了大量的诗文,其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汤显祖诗歌中虽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但内容还是较为独立,并没有因为虚实结合而导致内容涣散。同时,汤显祖诗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方式,虽然语言朴素简单,但更能突出情感。
参考文献:
[1]周衡.汤显祖的《牡丹亭》与唐诗[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1223-1227.
[2]何晓琪.论汤显祖《牡丹亭》之“双线”艺术特色[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15(8):2-3.
作者简介:
罗 畅(1990-),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