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水性绘画课程教学思考

2024-06-28宁可沁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措施

宁可沁

摘 要: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在各种艺术观念与审美价值的冲击下,由传统的水彩画教学延伸而来的水性绘画课程教学面临着挑战,即如何做到扎根基础教学的同时,适应当代绘画语言发展的新面貌。从水性绘画课程的现状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对水性绘画课程教学的优化,以此为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助力。

关键词:水性绘画课程;水彩画教学;教学措施

注:本文系长沙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改革研究项目“新美育视域下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水性材料表现》为例”(14)研究成果。

一、水性绘画课程现状

近年来,国内多所高等美术学院相继开设了水性绘画课程,面对当代艺术影响下的水彩画教学转型,各大学院都处在积极探索的道路上。水性绘画课程方面的探索,对于水彩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和水性材料艺术语言的拓展都是积极的尝试。只有打破不同画种之间的严格界限,伫立于当代艺术语境之下,结合水性绘画具有偶然性和实验性的特点,才能真正突出水性绘画本身的语言优势。

学生技巧技法的训练及主观创作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水性绘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组织学生进行造型、色彩观念和材料探索的实践练习,让学生熟悉表现水性材料的基本技法,了解水性绘画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其具备鉴赏及探索不同类型水性绘画材料的能力,并在综合创作的过程中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知,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水性绘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水性绘画课程是由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演变而来的,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与态度的发展、变化,不断有新的知识被纳入课程,而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比如,在传统的水彩画教学中,往往只要求学生进行技能技法的学习探究,但在水性绘画课程中,对材料技法的研究也被纳入了基础教学体系,其所涉及的材料范围、对学生创作思维的要求,以及多样化的表现空间形式都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体验与创造”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仍然停留于教师示范、学生观看的教学模式,教师仅仅向学生展示和介绍水性绘画材料,照本宣科地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学生所能利用的绘画材料仅局限于教师指定的范围,难以自发探索材料、研究材料特性,创作思维也得不到启发,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从人才培育的角度来看,部分高校水性绘画课程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对水性绘画课程的系统性研讨不够充分。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教学中所用教材的重点不够明确,或一味继承传统,或全篇“变法”、为创新而创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优化

(一)基础与入门问题

在水性绘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初期的基础与入门是后续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与完善创作观念的基石。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过于浅薄,则后期即使用再多“水”“彩”“材料”进行绘画创作,也难掩其驾驭水性材料能力的苍白。

这里的基础与入门并不是指单纯的干湿画法等,而是凌驾于“水”之上,需要妥善处理的造型与色彩的问题。“有色彩基础、造型基础、油画基础,这样的水彩才站得住。”早年国内水彩名师们都具有油画功底,究其原因,水性绘画所表现的水痕及水色淋漓的制作效果需要在理解客观对象的基础上,以主观表达进行支撑,而油画的可塑性和可修改性有助于绘画者更好地理解色彩和造型的表现方式。由此可见,色彩审美与造型理解的训练是在掌握“水性”与“彩性”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础环节。如果学生在入门学习阶段过于注重“水”的表达效果,而忽视造型与色彩的重要性,则其在创作环节就会缺乏绘画内容,难以取得进步。初期写生阶段多讲究对笔势与结构的理解,穿插色调组织与色彩构成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形成主观创造意识并掌握更多技能技法(图1)。

(二)教学模式的启发

随着新的艺术创作理念的涌现,原有的教师说学生做、教师出题学生训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水性绘画课程的教学需求。对此,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实验的方式积极进行水性材料探索。在实验性教学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锻炼其发散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探索水性绘画材料表现的多向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寻找水性绘画材料、探索材料,激发学生在面对新式水性绘画材料时长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学习态度。在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将发现和选择材料放在首位,目的是启发、调动学生在绘画艺术表现能力上的主动性,突破思维局限,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和探索空间。在此基础上,将实验探索成果运用于绘画创作,能够将实验与创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换位、学生主体、师生共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加强对水性绘画创作的实践意识和创造性意识,而教师需要在学生对材料和表现方法有了比较深入的感悟之后,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二者的关系,顺利进行水性绘画创作。

(三)语言的东方化传承

在水性绘画课程教学方向的探究方面,中国传统水性艺术与当代绘画艺术的衔接问题是重中之重,任何艺术都不是无根之水,其创作表现形式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认为,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整个世界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成为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的力量……传统文化不仅不会和现代文化产生冲突,还会成为现代文化的发展基础。”因此,将当代的审美观念、艺术方法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有机融合并进行拓展,既有利于探索出美术基础教学改革的全新可能性,又是高校绘画艺术传承与理念创新有效结合的途径之一。

水彩画虽然是由西方传入的,但却因其水性材料的种种特点而与我国以水作画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共鸣,因此将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注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能够创造出意蕴无穷的中国特色水性绘画模式。对于高校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中的东方化传承,既要看到其与西方绘画艺术的相同点,又要看到它的独特之处,而且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更要研究将传统进行传承与弘扬的途径。在高校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中,要将传承民族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作才能,实现传统与当代的衔接和对话。高校水性绘画课程教学应立足于东方传统艺术文化特点,传承写意,体现透明性与非透明性的融合、浓与淡的结合,将笔法、墨法、空间虚实的绘画效果相融合,体现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表现力,传达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要紧随当代艺术发展,重视水性绘画材料创新性、作品观念的传达,在实践中感知并掌握水性绘画材料的表现性与差异性,深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图2)。

(四)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对于引导学生有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学生对实验创作成果的记录收集,并形成数据反馈,将其与前后期的课程进行创作线索联结,进而使学生在较短的课程时间内有效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同时,因为课时的限制,许多知识的巩固练习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尤其是水性绘画技能的掌握,单一课程教学在短时间内并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充分提升各项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充分的练习,则难以显著提升水性绘画技巧,这种浅尝辄止和蜻蜓点水的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投入绘画创作的乐趣。因此,教师一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上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需要借助线下教学资源扩充网络教学资源,高效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探索自己擅长的水性绘画方向,并在平台中设立讨论交流的开放空间,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五)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打造

由于高校对水性绘画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再加上传统学院派对教学的影响,部分水性绘画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边探索边教学的状态,相关教学经验较为匮乏,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师资队伍中教师的专业背景各有差异,在水性绘画课程教学中的特长和优势有所不同,这也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对此,可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因为其是促进水性绘画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首先,高校应大力提升水性绘画课程主讲教师的艺术素养,提高教师对水性绘画材料的认识和感悟。高校可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并进行交流学习,相互借鉴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还可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与水性绘画课程相关的研修班,学习水性绘画材料的相关知识,提升其水性绘画材料创作实践经验,使其更好地将创作与教学相结合,进而显著提升教师自身的艺术素质和水性绘画课程的教学效果。

其次,有必要实现课程环节设计和教师个人教学特点之间的平衡。对此,高校应鼓励水性绘画课程教师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入手,循序渐进,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融入教师个人的教学特点,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明晰教学线索。同时,教师还需要定期开展教研交流与分析,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提升水性绘画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可利用高校的跨专业融合优势,鼓励水性绘画课程教师与其他专业合作,使教学内容融入更多跨学科元素,并使教师在此过程中探索更多教学的可能性,激发教学创新思维。

四、结语

本文概述水性绘画课程现状,分析水性绘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水性绘画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包括基础与入门问题、教学模式的启发、语言的东方化传承、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打造。水性绘画课程教学应基于当代艺术语境,运用美术学科核心知识技能,从创作思维、感知能力、思辨能力、审美态度、学科综合等方面进行实训研究,培养学生个人意识和情感艺术表达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多向度的美术专业人才。此外,应优化学生学习环境,以促进水性绘画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并通过多种渠道开展跨学科教学研讨,进而将水性绘画课程建设成能够充分体现艺术的社会价值、人文关怀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振江.浅议水性材料实验绘画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26-127.

[2]曲今伟.雨夜自语:对于水性材料的思考[J].美苑,2012(4):42-49,2.

[3]张军,林峰.浅议水性材料实验绘画教学料语言的拓展[J].美与时代(中),2018(3):95-96.

[4]栗珊.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宝鸡文理学院水性材料绘画课程为例[J].大众文艺,2020(14):185-186.

[5]陈嘉蓉.论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水性材料语言的拓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8(19):172.

[6]胡永奇.高校水彩画教学中的水性材料研究与表现[J].美术文献,2021(9):104-105.

猜你喜欢

教学措施
关注智力多元化,推进高中生物分层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讨
试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措施
人性化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