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皮黄》中的戏曲元素及其表现技法研究

2024-06-28杨坤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皮黄钢琴

杨坤

摘 要:京剧是我国的四大国粹之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流传至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钢琴在传入我国后,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二者在各自的领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它们的融合可以促进音乐艺术的多样化,从而加强世界各类音乐的交流。京剧和钢琴融合的优秀作品有很多,《皮黄》就是由中国当代作曲家张朝根据京剧改编的优秀作品。该曲目融入了大量京剧元素,并运用钢琴对京剧中的伴奏乐器、节奏、板式、唱腔等进行了模仿。基于此,分析钢琴曲《皮黄》的戏曲音乐特征,结合笔者钢琴教学的感悟,分析这部作品独具特色的作曲方法,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此类中西结合的钢琴作品。

关键词:钢琴;京剧元素;板式结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

一、创作背景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分为文场和武场两类。文场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要伴奏乐器。除此之外,京剧结合了多种艺术表演,声腔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这是两种不同的声腔体系,西皮源于秦腔,二黄从徽剧中发展而来,但在京剧表演中,这两种声腔常常被一起使用,所以被合称为“皮黄”。京剧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经过各种融合提炼,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艺术程式。京剧还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钢琴作为一种舶来品,自明朝传入中国后一直发展得很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各国之间的音乐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国内才掀起了学习钢琴的热潮。钢琴是世界三大乐器之一,将钢琴与中国音乐文化元素相结合,有利于国内音乐推陈出新、走向世界。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一直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不断升华和创新。这当中有各种不同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其中具有京剧元素的作品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京剧的伴奏乐和唱腔。从江文也创作的一系列钢琴小品开始,二者就逐渐精巧地结合了起来。

张朝是彝族人,出生于云南,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创作了非常多的音乐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这些乐曲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钢琴曲《皮黄》。他将京剧元素与钢琴完美结合,创作的时间较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首乐曲描写的是张朝13岁离开家乡到昆明学习,在上艺校期间回忆云南滇池边的生活场景。作品既结合了京剧的板式结构,又展现了现代文化气息。他将京剧中的声腔及结构特点运用在钢琴曲的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曲式结构。这首乐曲结合了传统又不失创新,于2007年获得首届“帕拉天奴”杯中国音乐创作大赛一等奖,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二、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钢琴曲皮黄”为关键词,共搜索到一百余篇相关文献。常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音乐本体入手进行研究。其中陈薇的《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分析》和曹航的《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最具代表性。这两篇文献主要研究这首钢琴曲的音乐特征,对其中有特点的创作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第二,从演奏手法入手进行研究。其中陈昱青的《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演奏研究》和刘莉的《“黑白键上的戏曲魂”——初探钢琴曲〈皮黄〉的演奏技巧》最具代表性。这两篇文献以实际演奏与教学实践的经验为基础,探讨如何在钢琴演奏中表现这一极具京剧特色的民族原创作品,缩短演奏者与原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这两篇文献重点研究这首作品中京剧板式结构和旋律唱腔的运用,并结合作者自己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深入探讨了作品在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的演奏技法。

综上,目前对于钢琴曲《皮黄》的研究主要是从音乐本体、演奏手法这两方面进行研究,对戏曲特征进行融合研究的较少,所以笔者将对此曲的戏曲音乐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以《皮黄》为代表的国风类钢琴作品教学进行探究。

三、钢琴曲《皮黄》的戏曲音乐特征

(一)板式结构与节拍节奏

《皮黄》作为经典的中国本土钢琴作品,将京剧中的板式结构与西方的奏鸣曲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旋律中透露出浓浓的京剧味道,音色上也尽力模仿了京剧的乐器,音乐效果明显,把京剧中的一些唱腔姿态和伴奏形式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保留了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调式方面大体上是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中间有部分变化,调性有一些复杂,但最后还是和西方的调式规律相似。在变奏方面,并没有像西方变奏曲那样改变外部形式,而是通过改变内部节奏和速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腔体是我国戏曲音乐中的一种结构体式。不同板式之间的转换和相互连接,组成了整场戏,描述了故事情节,很好地表现了不同情绪的变换。板式是戏曲元素的基础,可以通过变化节奏来改变板式,这和西方奏鸣曲式的表达方式十分相似。一个小节即为一板,根据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一眼”(即现代乐理中的二拍子)、“一板三眼”(即现代乐理中的四拍子)、“有板无眼”(即现代乐理中的一拍子)等。钢琴作品《皮黄》总共由十个板式组成,分别为“导板”“原板”“二六”“流水”“快三眼”“慢板”“快板”“摇板”“垛板”“尾声”,其中以“原板”为核心。

“导板”在该作品中属于引子部分,运用颤音、波音、短倚音、琶音和自由的节奏来创造音响上空灵的效果,进而为作品烘托气氛。“导板”的最后出现了无穷尽的演奏记号,颇具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原板”是主题的第一次呈现,为“一板一眼”,整首作品都以此为核心展开。该段落实际上就是西皮。“二六”由“原板”压缩而来,为“一板一眼”。该段落第26—44小节的每句旋律都从“板”的弱位开始,第45—51小节的旋律则都从“眼”的弱位开始。“流水”段从结构上看是二拍子,但在西皮中“流水”板的特征是“有板无眼”。低声部第54、55小节是对第52、53小节向下小二度的模进,第56—59小节低声部进行向下大二度的模进。第63、64小节低音与高音声部的每一拍都运用了顶针的手法。“快三眼”的旋律是“二六”的再现,从结构上看即4/8拍,该段落中的四拍分别是板、头眼、中眼和末眼,和“二六”相比,此段节奏更加鲜明快活。该段落还模仿了京剧中的京胡与打击乐,将作品推向高潮。“慢板”为该作品中的弹性乐段,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五拍子和六拍子交替出现。第86—92小节上声部为单音重复,与低声部旋律相呼应。第93—98小节低音旋律向下模进并从第97小节开始进行紧缩。“快板”在结构上为二拍子和三拍子,伴奏声部采用小二度营造紧张的气氛,使该段落有一种不稳定感。“摇板”模仿武打场景,通过紧拉慢唱,模仿胡琴将音腔拉长,再次将作品推向高潮。“垛板”在结构上为一拍子,句式短促,旋律层层递进,并连接着结尾部分。“尾声”部分用和弦来表现辉煌的感觉,结尾处的琶音与震音将作品推向更高的高潮。

该曲中的节奏和速度,是区别十个板式之间不同韵律的关键。而这里借鉴了京剧中的板腔结构,并将其贯穿了整个旋律,所以乐曲有板有眼,一目了然,具有中国音乐特色。踏板的应用对曲目意境的展现十分重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使曲目更加饱满,富有色彩感和画面感。踏板的使用会直接影响音乐的整体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音比较密集的地方,要确保音韵明显,富有乐感。

(二)调式调性

“导板”是全曲的引子,在降E宫调式上展开。“原板”以降E宫调式开始,结束在降E宫的主和弦上。“二六”中前三小节为该乐段的引子部分,属音在低声部持续出现,在第36小节乐句结束在F商上,之后的乐句是上一乐句的低八度重复。第45—51小节是向“流水”段过渡的连接。“流水”段为A商调式,第62—67小节为连接。“快三眼”段调性从降E宫转为F商再到降B徵结束,从第83小节进入连接部分。“慢板”为降G宫调式。“快板”中调性为A徵转B羽转升C徵转升D羽。“摇板”为F羽调式。“垛板”高声部为G宫调式,低声部为E徵调式。“尾声”又回到降E宫调式,调性回归,“原板”主题再次出现,首尾呼应。

四、由《皮黄》引发的钢琴教学思考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学习钢琴的人很多,但是学习京剧的并不多,所以促进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们经常能在各类现代音乐中看到京剧元素的影子,特别是钢琴音乐。钢琴作品对于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方式是促进学生了解和学习的关键。钢琴教师不仅要传授弹奏的技巧,还要讲述乐曲背后的故事,充分发挥钢琴曲目的教育意义。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作者出发,讲述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成就;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作品出发,介绍作品的创作时间、目的、风格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钢琴作品的弹奏技巧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目前中国的原创钢琴作品数量并不多,根据部分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公布的钢琴作品还不到五百首,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可以接触到的作品就更少了。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是学生学习戏曲音乐相关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各个地方的学校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欣赏此类音乐。部分高校的钢琴教材中只有少量的中国作品,很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更多质量高、适合当前教育体系、能提高学生兴趣的作品。在很多高校的钢琴教育中,西方音乐作品的占比远高于中国钢琴作品,导致学生对中国作品了解不足。因此,在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应承担起责任,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将中国钢琴作品和本民族传统音乐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他们对传统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调整各类音乐元素在课堂中的比例,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

将京剧元素融入钢琴作品,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强化他们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爱上京剧音乐,并形成弘扬京剧文化的意识。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地方,而中国钢琴的发展正需要当代大学生挑起大梁,将本民族音乐推广至世界。这不仅能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社会需要许多复合型人才,同样的,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对多个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音乐本来就具有互通的特点,不同种类的音乐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在创新中实现新的发展。

五、结语

《皮黄》是一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钢琴作品,其在技法、风格、结构、题材等方面无一不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中国化审美特征。它不仅可以体现出京剧的韵味,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还可以让更多的钢琴学习者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探索音乐历史、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从而提高中国钢琴的总体水平。在这种创作视角中,各种因素的交织赋予了作品强烈的画面感和听觉冲击力,但对于演奏者来说,这无疑是对其民族审美观和处理能力的一种考验。在我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空前强大的当代,无论对于钢琴学习者还是创作者来说,只有更深层次地挖掘民族音乐的财富,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审美观,引导更多的音乐学子将中国传统音乐发扬光大,才能将中国钢琴推向更高的学术高度,最终促进中国钢琴音乐的整体繁荣。

参考文献:

[1]陈薇.钢琴曲《皮黄》的音乐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8(7):46-47.

[2]曹航.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J].戏剧之家,2016(17):84.

[3]刘莉.“黑白键上的戏曲魂”:初探钢琴曲《皮黄》的演奏技巧[J].黄河之声,2013(18):32.

[4]陈昱青.张朝钢琴作品《皮黄》的演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5]张维.钢琴曲《皮黄》及其带给中国钢琴界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7(3):88-93,8.

[6]杨雅茗.钢琴曲《皮黄》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68-69.

[7]徐凯东.浅析《皮黄》的创作特色及演奏中易忽视的细节[J].黄河之声,2019(12):78-79.

[8]李黎霞.我国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9(19):85-86.

猜你喜欢

皮黄钢琴
现代钢琴作品中国粹文化的传承分析
——以《皮黄》为例
纸钢琴
浅析中国钢琴作品《皮黄》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研究
最牛钢琴
钢琴
取材宏博 立论中肯 成一家言——评《南北皮黄戏史述》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