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当代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2024-06-28姚宁
姚宁
摘 要: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既为雕塑家提供了新的创作工具,又给其带来了创作过程、情感表达和艺术归属等方面的深刻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极大地拓宽了雕塑艺术的表达形式和观众的参与方式;另一方面,其也带来了雕塑艺术本体性的危机。对此,需要在拥抱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机会的同时,警惕其可能对艺术本体性和文化主体性带来的侵蚀。雕塑家和观众需要重新考虑是什么构成了艺术的本质,以及技术如何影响艺术的创作和感知。探讨数字技术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价值,以及对当代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数字技术;雕塑创作;情感表达
随着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现实与科技的角度再度变小,数字技术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于当代雕塑创作来说,数字时代同样也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它使雕塑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拓宽雕塑形态、规模和材料的界限,使雕塑的物性与媒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今,雕塑家们大量地运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创作各式各样新奇的作品,人们不可避免地开始担心新技术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在数字化和信息泛滥的时代,艺术作品在变得更易复制、传播的同时,也更易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这引发了人们对情感表达真实性与朴素性的讨论,即数字技术是否会导致情感表达的“缺失”,或者它是否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丰富的情感交流方式。
一、数字技术在当代雕塑艺术创作中的价值
数字技术对当代雕塑的影响是深远和多维的。它不仅改变了雕塑的创作、展示和体验方式,还拓宽了雕塑的界限,为雕塑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一)精确与高效
传统的雕塑制作往往需要雕塑家通过手工雕刻等方式逐步塑形。这一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难以保证精确性。而数字技术为雕塑家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和创作工具,让雕塑制作过程更加精确和高效。三维建模软件,如Blender、ZBrush、Maya等,允许雕塑家在虚拟环境中自由地探索形状和结构,实现传统工具难以达到的精度和复杂度。他们可以类似于传统的雕塑方法“雕刻”他们的作品,同时又拥有无限的修改和试验空间,不需要担心物理材料的限制。3D打印、CNC(计算机数控)雕刻等技术的应用,让雕塑家可将他们的数字设计通过机器精确地转化为实体材料,这大幅缩短了从概念到实体的制作周期,并降低了制作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和作品的复制精确度。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国内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都先后启动了对古物藏品进行3D打印、高精度复制的项目。这些项目通过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数字扫描和虚拟修复,有效地解决了文物保存、修复和展示等方面遇到的诸多问题,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精确高效的优势。
(二)形式与材料
数字技术拓展了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材料,使雕塑家能够超越传统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例如动态雕塑、光影雕塑、交互式雕塑等,这些都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的创新艺术形式,为艺术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新的技术推动了新材料的使用,如合成树脂、塑料、金属粉末、生物材料等,这些材料可以通过3D打印等技术加工成雕塑作品。数字技术的应用甚至打破了物理材料的限制,雕塑家可采用虚拟材料,在数字空间中创作,实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中的雕塑作品,让观众沉浸在一个完全由数字雕塑构成的虚拟环境中,以全新的方式体验雕塑作品,甚至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参与性和互动性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体验,使创作具有无限可能性。传统雕塑可以说是众多造型艺术中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而数字技术对传统雕塑物理属性的颠覆,必定引发人们对雕塑概念边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
(三)跨界与融合
数字技术拓展了雕塑创作的表达形式,促进了雕塑艺术的跨界合作和多领域融合。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雕塑家可以更容易地与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形式。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雕塑的内涵,还促进了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以国际性的艺术团队teamLab为例,他们由雕塑家、程序员、工程师、CG动画师、数学家和建筑师等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刺激多感官的沉浸式和互动式的展览体验,在全球各地备受欢迎,激起了沉浸式艺术展览项目的热潮。
(四)展示与传播
数字技术对雕塑的展示和传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技术使雕塑作品的复制和分发变得更加容易。雕塑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他们的作品,观众无须亲临现场即可体验雕塑的情感表达,这改变了人们与艺术互动的方式。通过网络和数字媒体,雕塑作品可以轻松地跨越地域限制,接触到更广泛的观众。同时,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观赏体验,这使雕塑艺术更加贴近公众生活。
二、数字技术与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一)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艺术创作的本质需求之一。无论是表现具体形象还是抽象概念,它都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它不仅驱动雕塑家进行创作,还是艺术作品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艺术创作的“求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雕塑创作中,情感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材料的塑形和空间的构建,雕塑家将个人的情感、经历和思想融入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情感和意念的具象化表达。雕塑创作,尤其是传统雕塑,是众多造型艺术中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是情感的物化过程。
(二)数字技术对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具体影响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不仅革新了雕塑制作的手段和工具,还拓展了雕塑家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维度,为雕塑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使他们几乎不受任何物理或技术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数字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雕塑本体性的危机。
1.关于物理互动的减少
如果说情感是雕塑作品的内在灵魂,那么材料便是雕塑作品的肉体。雕塑作为情感物化的载体,通过材料的质感与特性强调其精神性。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相较于其他的艺术种类而言更需要物质材料的支撑,雕塑家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雕刻塑造或利用各种材料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立体效果的艺术形象。在传统雕塑中,雕塑家通过直接触碰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等,与作品建立一种直接的、物质性的联系。这种互动不仅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还是情感投入的一种形式。雕塑家的触感、力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都可以直接转化为作品的一部分。而在数字创作中,雕塑家主要通过电脑和软件进行创作,这种直接的物理互动被替代为与数字界面的交互。雕塑家通过鼠标、键盘或数位板与作品互动。这种间接接触可能导致情感表达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雕塑家与作品之间的直接联系。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在数字环境中,雕塑家与材料的感官互动受到各种软件和硬件的影响。数字技术作为创作工具,在雕塑家的创意想法和最终作品之间扮演了中介的角色。技术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在纯粹依赖数字技术的创作中,作品的某些方面可能显得过于精确或冷漠,缺乏人工的独特性和温度。尽管这些工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度,使雕塑家能够探索新的形式,但它们可能在无形中引入了一种机械性的计算逻辑,而这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存在本质区别。雕塑家在使用这些工具时可能会发现,虽然能够精确地实现视觉效果,但在转换过程中,作品的情感温度和细腻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2.关于“手性”与偶然性的缺失
在传统雕塑中,每一个塑痕都承载着雕塑家的个人风格和情感,然而这种独一无二的“手性”在完全数字化的创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再现。同时,偶然性在雕塑创作中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创造性的火花,这种不可预测性也是艺术作品情感深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数字艺术创作工具的高度可控性和精确性虽然可以帮助雕塑家实现技术上的完美,但“手性”与偶然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作品缺乏个性和温度。
艺术的独特往往来自不完美和不确定性。创作中的“手性”与偶然性是赋予雕塑作品独特情感的关键元素,这些元素往往能够赋予作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和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3.关于创作的效率与反思
数字技术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创作工具,使从概念到成品的过程大幅缩短。这种快速的创作过程虽然高效,但可能抹杀雕塑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反思和情感沉淀。在传统雕塑创作中,雕塑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作品上,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劳作,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投入。这个缓慢而深入的过程帮助雕塑家建立起与作品的深层联系。这种创作方式往往需要雕塑家长时间地与作品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雕塑家的思考、情感,以及对世界的理解逐渐融入作品,其反复的推敲会在作品中留下痕迹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使作品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呈现,更是雕塑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的真实而又立体的反映。
4.关于观众体验的差异
观众对雕塑作品的体验和感受亦是情感传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绘画主要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不同,雕塑的一个核心特点在于其三维性。它占据着物理空间,同时也塑造和重新定义着空间。雕塑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周围空间的感知,创造了新的空间意义和体验。不可否认,数字技术给观众欣赏雕塑作品的体验带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比如可访问性的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性的提升,甚至数字技术本身也成为雕塑创作的一部分。但同时,它也有潜在的限制,比如物质性互动的缺失。数字技术虽然能提供视觉上的互动体验,但无法完全替代与雕塑的物理互动,如触摸雕塑的表面,感受材料的温度和质感,这种直接的感官体验是数字化技术无法完全复制的。与传统雕塑相比,数字雕塑可能需要观众通过屏幕或特定的技术设备来体验,这种间接的体验方式可能影响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度理解。直接的物理触觉和空间感受在数字雕塑中可能被削弱,影响到作品与观众之间情感联系的建立。甚至在如今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雕塑艺术作品逐渐表现出商业化与同质化的特征。
如在teamLab的展览中,其作品尽管融合了多种风格和元素,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为观众提供了独特的感官体验,但观众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与展览相关的社交媒体行为,如拍照和“打卡”,而非作品本身的深层意义。这种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尤为明显,当以“展览”或“艺术”为关键词时,搜索结果往往是模式化的、以展览为背景的图片。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将人们的现实经验转向了更加科学化和抽象化的方向。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处理方式,还拓展了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方式。从19世纪印象派画家利用摄影技术改变绘画手法,到当代雕塑家们运用新媒体艺术探索技术化生活的各种维度,这一过程不仅标志着艺术表现形式的革新,还反映了雕塑家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应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真正的艺术来自雕塑家的创意和情感投入,来自雕塑家所坚持的人文精神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深入观察,技术只是实现这些创意和情感表达的工具之一。
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特别是雕塑创作的影响,已经不可忽视。这种影响体现在创作的方法、雕塑作品的形式、观众的互动体验以及雕塑创作的概念上。尽管数字技术为雕塑创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但雕塑家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需考虑其对作品情感深度和真实性的影响。雕塑家需要在技术的助力与干预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创新潜力,又要保持艺术的深度和复杂性,确保雕塑作品能够反映出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考。
参考文献:
[1]符周阳.作为双关语的“底层”逻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当代雕塑[J].艺术工作,2022(2):38-42.
[2]赵炎.技术伦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一个论题[J].世界美术,2019(4):11-15.
[3]何桂彦,符周阳.中国当代雕塑的方位与话语[J].艺术工作,2023(2):34-39.
[4]李新颖.当代雕塑的路径与新面向:首届“中国当代雕塑的方位”学术论坛综述[J].当代美术家,2022(2):72-75.
[5]李茗.雕塑创作中情感表达的物质媒介:材料[J].新美域,2022(10):75-77.
[6]李彦炅,史钟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情感在雕塑创作中的表达[J].艺术市场,2023(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