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绣图样选择风格分析

2024-06-28吴一茗

大观 2024年4期
关键词:苏绣民间艺术

吴一茗

摘 要:苏绣发展至今,经由古往今来各路苏绣艺术家的创新,已有数十种用以表现不同题材以及物象质感的针法流传于世,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双面绣和乱针绣两种表现形式所偏好的题材为例,对以这两种针法为主导的绣品进行简单的风格分析。

关键词:民间艺术;苏绣;双面绣;乱针绣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苏绣作为民间艺术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多由女性艺术家继承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记录、研究并且传承。气候宜人、湿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养蚕缫丝的宝地,由此,丝线这一特殊而美妙的纺织材料应运而生。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变,充满智慧的手工艺者为洁白的丝线赋予了各种颜色。苏绣以各色丝线为丹青,以各种丝绸、绢布为载体,以江南秀美的历史人文以及自然环境为成长的温床,成为流传至今著名的民间手工艺。苏绣最早发源于江苏苏州吴县一带,现已在周边无锡、常州、宿迁等多地广泛传承和发展。

苏绣具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在苏绣图样的选择、色彩、构图等方面。民间艺术研究中鲜有将苏绣图样选用倾向进行风格学分析的资料文献。风格学的提出实际上是立足于西方艺术,众所周知西方绘画注重写实,而东方绘画尤其是中国画一般注重写意。那么以绣线为中介的苏绣作品是否也体现了这些差异呢?笔者从风格学集大成者沃夫林在《艺术史原理》中提出的五对范畴出发,并将这五对范畴中国化、本土化,以双面绣和乱针绣两种形式进行简要分析。双面绣是以工艺手法来呈现艺术效果,而乱针绣富有创造力的针法体现了绣者创新性和塑造事物的技巧。无论是双面绣还是乱针绣,其针法都要围绕题材进行选择。因此本文根据两种针法的特点,取典型的图样进行分析,试图还原苏绣艺术家在创作绣稿时对于物象的取舍。

一、双面绣

双面绣最突出的特点为双面均可见独立、精美的图案。双面图样可呈现反差色对比或前后完全一致的形式,背景色基本为纯色,或是可以凸显中心物象的反差色。

双面绣在题材选择上多以中国画式的画面效果为蓝本(图1),擅长表现图案的细腻精美。双面绣作品拥有工笔画一般流畅圆满的线条轮廓,色线亦可选用华美富有光泽的类型,追求一种如宋人花鸟工笔画般精致秀美的艺术效果。双面绣作品通常会装裱在可翻转的木质架子上,其作为可以在桌面上呈现的手工艺术品得到了苏绣爱好者的推崇,在苏州园林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区中常伴着盆景、兰花进行展示,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其双面均可欣赏的特点给予观赏者视觉和触觉趣味性相结合的体验。

传统中国画式的平面图案倾向性体现在许多双面绣作品之中。以针脚为中国画中的“线”,则双面绣在线条上追求线条的清晰、明朗,多以平针法整齐地平铺图案为工笔画中的色块(局部根据图样的需求辅以其他针法),针脚密集之处色彩较深,稀疏处色彩较浅,例如姚惠芬的作品《吹箫仕女图》。

《吹箫仕女图》双面图案相同,以中国画中传统仕女图为创作蓝本,在绣面同样的位置正反两面隐藏针脚,色彩绚丽,以线条表现的人物轮廓清晰可见,动作轻柔,面容秀丽,别具匠心。

与乱针绣或仿真绣不同,双面绣的图样多呈现平面化(亦可看作中国画特点),其中无背景的图样居多,选用不同的纯色绣布进行绣绘。笔者认为,在处理双面图样的针脚排列时,如工笔画般有确定性色彩块面的平面图案更适用于双面绣双面相同图案的表现形式。作为手工艺术品,双面绣作品多以圆形、方形小尺幅垂直放置,用以观赏双面的图案,因此多表现为单个封闭型图案。

基于上述分析,双面绣所选用图案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其中,猫、金鱼、螳螂等为绣者最喜用的双面绣元素。《猫戏螳螂》一开始是由北京画猫专家曹克家设计,苏绣艺术家顾文霞开创的主题绣作,后来猫与螳螂嬉戏成为双面绣的经典题材。其图样虽然相互独立,但是蕴含着中国画的“气韵生动”,相互映衬,气韵相连,与双面绣别具匠心的精巧设计相辅相成。

双面绣中金鱼和水草的题材图样多轮廓清晰,以中国画的平面式构图为主要构图形式,物体与物体之间不加背景或色彩,而是选用高透明的尼龙绡作为底料。若不施颜色,则可以表现清澈见底的水中金鱼穿梭游动的自然意趣;若施以深碧色染料,则金鱼在静谧的绿波环绕之中,更富有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双面绣与传统单面绣相同,在同一作品中应避免一劳永逸地全部使用平针的手法,而应该根据所表现的物象之质感的不同反复变换针法,如表现金鱼鳞片时选用反光性强的丝线,使之呈现波光粼粼的效果;金鱼尾部采用虚针,从密到稀展现薄如蝉翼、吹弹可破的质感。双面绣无背景的特点与有密集针脚的图样对比强烈,给观者以感官上的刺激,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乱针绣

乱针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线代色,用反复穿梭的色线来形成有体积感的色块,达到一种近似西方油画,体现色彩渐变、色彩厚度以及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林锡旦认为,乱针绣作品相较于其他苏绣作品有着更加新颖的针法。乱针绣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可以丝线的互相交织、长短参差来表现色彩变化或者物象不甚清晰的轮廓,甚至转化对色彩深浅要求极为严格的具有光影效果的绘画作品。

以乱针绣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线条不清晰,更像是涂绘型的苏绣工笔手法。“乱针”顾名思义是排列不规律的笔触(此处指代苏绣针脚),常见于西方绘画,在素描中多用以涂绘以及填色,用不同深浅的灰色表现物象的固有色、明暗阴影的不同。清末时期的苏绣艺术家沈寿在创作一些以人物肖像画为蓝本的仿真绣作品时,就有意识地将西方绘画的虚实、光影融入自己的苏绣作品,例如《美国女优倍克像》。此图的蓝本为单色素描的形式,人物面部由铅画排线表现人物骨骼,发丝流畅细腻;胸口针脚的走向呈环绕状,用以表现人物光滑的皮肤;放射状的针脚走向体现蓬蓬裙的形态;背景为深色,针脚垂直排列,通过针脚的密集与稀疏表现颜色的深浅,并且与主体人物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将不同的针法融入同一个绣品的表现手法为乱针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人物肖像画的题材给乱针绣的题材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灵感。

杨守玉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开创了乱针绣,其相较于传统绣法,在结构上更趋近于油画、摄影等开放式构图(特别是风景、人物题材)。潘文龙归纳道:“当西洋绘画把光作为造型的手段表现运用之后,晚清苏绣迅速汲取了它的营养。”而当双面绣题材选择更倾向于中国画“阴阳留白”之美时,乱针绣以光影的塑造开辟了一方新的天地。

在将绘画作品转化为绣品时,乱针绣通常以反复堆砌的色线表现色彩的渐变,使画面具有纵深效果,为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根据特定题材选择合适的光与影、疏与密的排列手法。乱针绣比单面绣或双面绣更适合转换一些西方的绘画作品(例如素描、油画、水彩、水粉等)。以任嘒闲的人物肖像作品《齐白石像》(图2)为例,不难看出乱针绣对于西方人物画来说是非常适用的针法,不仅能表现富有质感和体积感的深色帽子和人物皮肤,还能起到烘托主体的作用。

乱针绣讲究以丝线为丹青,图案具有统一性,各个色块之间相互连接,各个物象之间彼此关联。例如在绣品《乱荷》(图3)中,以青绿色色块表现荷叶,色块之间相互关联、有虚有实;在荷叶之间穿插深色色线绣成的荷花杆,凌乱而不失序;再点缀以白粉色的嫩荷。乱针绣的针法可谓将虚与实、光与影都融入同一幅绣品,色彩的穿插跳跃又为画面蒙上一层莫奈油画般的效果。

相较于双面绣,乱针绣色彩的变化和类似厚涂的绣绘手法使作品轮廓模糊,若有若无,意蕴绵长。与双面绣独立精美的小尺幅图案不同,乱针绣的题材选择倾向于具有开放式构图的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以创造一种气势恢宏、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

三、结语

从苏绣的发展脉络来看,平绣是苏绣中比较基础和泛用的绣法,顾名思义是以平行排布的彩色丝线来绣绘图案,其最基本的特点是“排比其线,密接其针”。双面绣和乱针绣是在平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双面绣的特殊性不在于绣法的不同,而在于工艺风格的不同。双面绣常以圆形或方形木框置于台面中央,以让观赏者从两面皆可以观赏为最佳。绣者善于运用绣法的不同打造不同的作品风格,而风格的不同立足于画面表现对象的不同。可见,苏绣艺术家广泛汲取中国画、油画、摄影等艺术之精粹,以手中的针线为媒介,以绢丝为底料,创造了独属于吴地的优秀民间艺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沃夫林.艺术史的基本原理[M].杨蓬勃,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

[2]林锡旦.博物 指间苏州·刺绣[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4.

[3]潘文龙.锦绣兰心[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8.

[4]孙佩兰.吴地苏绣[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苏绣民间艺术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苏绣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研究与运用
民间艺术演绎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民间艺术篇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