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作业减负思考

2024-06-25邹兆云张玥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邹兆云 张玥

[摘 要]“双减”背景下,各中小学校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要确保减负增效,保证教学质量。文章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的作用与作业负担产生的原因,并从“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检索、调用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加工处理、解决问题”这一一般思维过程出发,提出了作业减负增效的具体方法。通过加强审题方法指导,提升学生从作业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重视识记方法训练,缩短学生检索信息、处理信息所需时间,提升学生记忆水平;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科学设计作业,适度设置挑战,发展学生的思维。基于这些学习心理机制设计的作业既能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又能促使学生复习巩固,并最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

[关键词]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心理机制;“双减”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2-0043-03

“双减”是当下义务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学校层面,“双减”就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作业是什么,作业对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何作用,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哪些,什么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负担,应该怎样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以及布置作业以后怎么办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一、作业的作用与作业负担的产生

学习离不开作业,大家对作业都不陌生。《辞海》指出作业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教育大辞典》则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完成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是提高成绩的保证。有学者认为作业不仅是课后巩固课堂知识的工具,还是课前学生多样化的认知观念和“迷思”观点的展现,更是教师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1]。有学者认为做作业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2]。与其他在课堂或学校情境中的学习活动相比,做作业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3],特别是在做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与各种干扰因素抗争,聚焦思维。由此看来,做作业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但作业并非越多越好,做适量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做过量的作业会导致学生疲劳、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态度[4]。 毋庸置疑,恰当的作业设计能够提升教育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旦作业设计不当,带给学生的将会是负担和困扰。笔者将作业的作用归结如下(见图1)。

作业负担的轻重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与作业设计有关,如有些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大质低,难度过高或过低,多是重复性、机械式练习,缺乏梯度和挑战,枯燥无趣;与作业完成形式、评价方式有关,如面批、互批或单独订正等评价方式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有关,如一些学生学习动机弱、自控能力弱,不能合理分配时间;甚至还与师生情感有关,如有学生因为厌恶某学科老师,所以并不想完成相应的学科作业。

作业既然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延伸,则必然与学习心理机制有关。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应着眼于相应的学习心理机制。

二、基于学习心理机制的作业设计思考

(一)做作业涉及的学习心理机制

对学生来说,作业负担的实质就是学习负担。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既要获取新信息,又要调用记忆中的已有信息,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深度思维,将相关信息加工之后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个艰苦的过程。

做作业的一般思维过程(见图2)与学习过程类似,大致可分为“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检索、调用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加工处理、解决问题”三步骤。学生需要动手动脑、创造挖掘等,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作业难以完成,进而加重作业负担。

(二)提升信息获取能力

面对同样的题目,有学生看一遍就能明白相关的要求和条件,有学生要看好几遍才能搞清楚题目的意思,还有学生根本看不懂题目或者一看到题目中有较多的文字就直接放弃。很明显,存在后两种情况的学生更容易面临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常有学生说,老师讲的例题(特别是应用题)都能听懂,但轮到自己做题时却无从下手;课后练习都能做对,但同类型的题目,在单元练习或大型考试中又做不出来了。导致这种情况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不会审题,难以快速从题目中获取有用信息。在听教师讲题的时候,教师的语音轻重、断句位置、手势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关键信息。但在单元练习或大型考试中,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等往往隐藏于具体的情境,需要学生独立甄别,做题难度自然上升。

因为审题能力偏弱而导致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相对比较容易处理,教师均有很好的做法,比如有意识地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训练,或者从简洁到复杂改变题目的表述方式,立足不同梯度促使学生掌握审题技巧、增强信心等。

(三)提升记忆水平

写作业时“想不起来、没想到”是导致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常见原因。书到用时方恨少,难以快速联想、回忆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知识学习存在缺漏,遗忘及方法技巧的使用不熟练等,都会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对学生来说,如何才能牢记知识和方法,并快速应用它们解题呢?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提升学生的识记水平。学生只有先记住足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才有可能构建结构、发现规律,进而快速组织调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学习与遗忘同时发生,并且学习初期的遗忘速度很快,之后才逐渐减慢。图3所示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由图3可知,学了新知识后如果不及时复习,1个小时后还能记得原来的44%左右,1天之后仍记得34%左右,1个月之后就只记得21%左右了。

艾宾浩斯在长期研究后指出,及时复习能显著增强记忆效果,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能保持更长时间,恰当利用编码和及时复习有助于把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还可以恰当设置视觉、听觉、嗅觉、体感等活动体验,增强记忆效果。这些研究结果为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提供了帮助,也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指明了方向:着眼及时复习巩固,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进而牢牢记住所学知识和方法,确保在需要时能快速调用。

(四)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做作业指向学生的自我调节,是对学生意志的磨炼。

与看电视、玩游戏、吃水果这些能够带来即时快乐的行为相比,学生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体验到完成作业或学业进步的积极情感。对一些学生来说,外界的各种干扰使他们在做作业时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以及疲劳感,从而增强负担感。教师应优化作业设计,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龚少英教授认为,积极情绪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努力程度,促使学生更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学习策略,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厌倦、失望等消极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更依赖一些刻板的学习策略,并刺激学生依靠外部来调节学习[6]。这提醒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留意如何通过实践体验、同伴互助、及时反馈等方式促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不仅要关注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作业习惯,以催生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自觉调节作业行为,主动克服做作业过程中的困难,创造性地解决学习问题。

(五)适度设置挑战,发展思维

如果要问学生是喜欢有难度的作业,还是喜欢容易完成的作业,估计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回答喜欢难度不大、容易完成的作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学生更喜欢简单的基础作业,如机械识记或抄写,因为这些作业容易上手、不费脑筋。他们对那些需要深入思考,涉及知识迁移的作业望而生畏,以致选择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义务教育阶段往往更重视基础作业,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基本技能的训练。“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更多的是在强调重复练习的重要性——在练习中反思、积累经验、修正错误,而不是在强调不动脑筋地重复做事。重复练习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对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帮助并不大。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发展涉及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使教学不偏离学生的发展轨迹。教师应用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推动学生的内部心理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那些容易完成的作业契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已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了。而那些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作业,对他们心智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支持、激励学生挑战自我,指引学生不仅要关注作业结果,还要关注作业过程,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发展思维,以使作业实现增效。

做作业是学生思维的过程,能助推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作业减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诚如钟启泉教授所言,一方面需要批判应试教育背景下作业被扭曲的局面,另一方面不要把作业妖魔化,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7]。教师应遵循学习心理机制设计作业,实现减负增效,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胡苇.国外中小学家庭作业问题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52-55.

[3]  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2.

[4]  李涛.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1(3):642-646.

[5]  何利军.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高中数学教学优化探索[J].新课程,2022(29):174-175.

[6]  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92-97.

[7]  减负,不单是减法[N]. 光明日报,2013-08-28(1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减负增效作业设计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新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