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音乐美学特征与演唱分析
2024-06-24李芷蓥
李芷蓥
[摘 要]歌剧《红河谷》是中国民族歌剧艺术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是歌剧《红河谷》中女主角丹珠的著名咏叹调之一。本文就其音乐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并结合演唱实践,对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进行音乐美学特征与演唱分析,以求更好地诠释歌曲内涵、演绎角色。
[关键词]红河谷;《我是头人的女儿》;音乐美学特征;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6-0083-03
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由孟卫东作曲,2011年于北京保利剧院首演。此歌剧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背景,以“爱情与民族斗争”为主题,表现了藏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真挚感情。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了解了西藏的民族文化与习俗,使该剧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族风格特点。作曲家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作曲技法,为剧中的重要人物谱写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旋律。
一、《红河谷》情节概述
歌剧《红河谷》讲述了头人的女儿丹珠与康巴汉子格桑、汉族姑娘雪儿达娃等人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催人泪下。
故事发生在西藏草原上,康巴汉子格桑一家收留了被黄河水冲上岸奄奄一息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两人日久生情。另一边,英国探险家罗克曼和琼斯在青藏高原上遭遇了雪崩,后被格桑与雪儿达娃救出。格桑让琼斯与罗克曼在他家养伤,巫师则认为应该处死他们,否则会为家乡带来灾难,但善良的格桑还是救下了他们。在此期间,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琼斯也爱上了美丽而热情的藏族女孩丹珠。
头人的女儿丹珠被格桑的英勇吸引,但格桑心里只有雪儿达娃,因此没有接受丹珠的爱意。善良的丹珠没有强迫格桑和她在一起,而是尊重格桑,成全了他和雪儿达娃。
然而好景不长,当琼斯第二次踏上西藏土地时,他彻底改变了身份,成为英国远征军的追军。琼斯爱慕丹珠,而这场侵略战争把他和丹珠放在了对立面,让他深感痛苦。罗克曼则带领军队入侵西藏,西藏人民群起反抗,英勇无畏。但丹珠不幸成为英军的人质,英军以此逼迫格桑投降。但丹珠没有屈服,而是从容地与敌人同归于尽。她是一位英勇无畏的英雄,用生命守护了藏族的土地。
《我是头人的女儿》是歌剧《红河谷》中第三幕丹珠的唱段,所描述的情节是:丹珠得知雪儿达娃是逃犯,但是看到心爱的格桑与雪儿达娃心意相通,不忍拆散,瞒着父亲将密函毁掉,决心保全雪儿达娃,成全格桑。丹珠尊重格桑的人格和爱情,没有利用自己头人女儿的身份来强迫格桑,而是选择成全,如此善良高洁的品行使人深受触动。
二、《我是头人的女儿》的音乐美学特征
(一)曲式结构与和声美学特征
丹珠的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结构为A+B+C,由三段不同的材料构成,该咏叹调为女高音独唱作品。其中,第一部分A(9~33小节)为呈示部分,该部分在F大调上陈述,使用了Lento(慢板)的速度缓缓进入,节奏为[SX(]2[]4[SX)]拍。A段由五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的关系为变化重复,运用了同头变尾的手法,使用了相似的材料进行展开;第三个乐句采用首句的四度模进进行,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重复的动机,使音乐情感逐级递增,透露出丹珠讲述经历时的情感递进。第二部分B(36~70小节)为展开部分,是前四个乐句变化重复而成的八个乐句。调性多有变化,从一、二句的f小调转为三、四句的F大调,后又变化重复一遍。速度上也由第一部分的慢板转换为Adagio(柔板),速度加快,音乐生机勃勃,讲述了丹珠对初见格桑时一见倾心的怀念之情,以及爱而不得的苦恼。第三部分C(71~105小节)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段为F大调上稍自由的散板,运用了崭新的旋律材料,情绪逐渐激动;后半段则转为降B大调,在主音上完满终止,配合着长音与重音,将情绪推向最高峰。
从和声美学特点上看,作曲家使用了西方和声技法,乐曲从主音开始,乐句大多结束在主音或属音位置,具有强烈的收拢感与终止感。和声多为正格进行,和声节奏为一小节一换,较为规整。情绪起伏较大,由平缓到高亢,作曲家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融合,呈现出精妙绝伦的音乐风格,并且让角色讲述自己的故事,使情节更加动人心弦。
(二)灵活多变的旋律与节奏
从旋律上看,第一部分A(9~33小节)的旋律进行相对缓和,是丹珠的叙述部分,整体旋律运用了级进与跳进交替进行的手法。其中,采用了多处相同的动机,该动机为级进进行,呈现出环绕式的旋律线,细腻、含蓄、委婉,句尾的长音将她不忍供出雪儿达娃而产生的复杂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第二部分B(36~70小节)则采用级进的手法进行演绎,以平稳的情绪连贯地进行,通过速度的提升,使歌曲的旋律性增强,旋律也更加连贯流畅。丹珠自白部分的音区设置也符合音乐的发展,该部分的旋律位于小字一组,音区较低,如同面对面说话一般,加强了主人公讲述自身经历的真实性,该手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缩短了主人公丹珠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传递。第三部分C(71~105小节)的旋律使用了短促的同音重复,具有强烈的语言性,音区在小字一组与小字二组之间,比第二部分的陈述部分音区高,因此更能激起情感的爆发,便于过渡到最后的高潮部分,而后利落收尾。
乐曲运用了大量不同的节奏型,在起始阶段多使用均分节奏,节拍为拍,节奏平缓而稳定,其中夹杂着长短节奏,使旋律更加婉转深沉,赋予乐曲丰富的情感力量。前奏部分出现了切分节奏,使乐曲获得紧张和不稳定的别致节奏,连续使用的切分节奏型具有向前推进的作用,铺垫了故事的开端,引出丹珠的话语。乐句起始部分的弱起节奏铺垫了下一小节的强拍,更加具有推动力,加强了肯定语气和向下一拍进行的倾向,同时也加强了音乐的吟诵性。在乐曲中段也使用了均分节奏,使乐句具有生活气息,更具陈述性。第三部分(71~105小节)则别具匠心地运用均分节奏与休止符的巧妙结合,使音乐掷地有声,每一句的开头与结尾均出现一个休止符,突出铿锵有力的句读,形成动力性的节奏,营造出紧张感,配合着稍自由的散板,表示此处能灵活演唱。接近尾声的部分,作曲家使用了紧凑的三连音与长短节奏型,使激动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此刻加上自由的处理与散板的运用,让音乐从紧凑强烈、富有动力性的状态过渡到宽广的、让人身心舒展的状态。
(三)情真意切的歌词
唱段中,歌词具有深刻的含义,丹珠复杂的情感通过歌词中体现出来。起初,丹珠发现了雪儿达娃内地通缉犯的身份,怀着复杂矛盾的心情,“将阿爸瞒住,把密函毁掉”。这么做的原因是格桑与雪儿达娃两情相悦,丹珠深爱格桑,不忍拆散,于是瞒住了阿爸,毁掉了密函,保护了雪儿达娃。歌词深刻地体现了丹珠的大爱之情。“可怜的女人……前路迢迢。”这段歌词描述到,丹珠作为头人的女儿本该供出雪儿达娃,但她不忍心让雪儿达娃面对凶险的前路,身为贵族,她没有心高气傲,而是对可怜人具有怜悯之心,可见她宽广的胸怀与善良的品格。
紧接其后,是丹珠的一段回忆,歌词描述了丹珠从前的日子无忧无虑,“草原上纵马,雪山下奔跑,我的生活没有忧愁只有欢笑”。但自从遇见格桑,丹珠被英勇的格桑深深地吸引了,并爱上了他,但爱意却得不到回应,这让丹珠的心情变得无比苦涩。这段旋律描述了丹珠见到格桑后心境的变化,由原来的无忧无虑变得被情所困、满怀苦闷。曲末的“我是高山上的雪莲,不是泥土下的小苗”一句歌词,体现出丹珠胸怀大志,她不愿做嗷嗷待哺的小鸟,而是要展翅高飞,她愿意为了心中的志向放下对格桑的感情。全曲的歌词简单质朴,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变化及鲜明的人物性格。
(四)丰富多样的伴奏织体
钢琴伴奏在乐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声一起推动情绪达到高潮。乐曲开头多使用柱式和弦,和声节奏规整,一小节使用一组和弦,有时用分解和弦作为修饰。“可怜的女人啊,雪儿达娃。”该句末长音部分的伴奏织体转变为分解和弦,长音结束时伴奏落在柱式和弦上,音乐由流动转为稳定,预示着情感从波动到坚定。音乐过渡到第二部分(36~70小节),伴奏为左手连贯的三连音与右手柱式和弦或单音的有机结合,整体结构紧凑流畅,体现丹珠回忆往昔岁月时的心境。尾声也采取了这样的伴奏手法,并且加入震音,使音乐情绪达到新的高峰。
紧接着,音乐直转而下,在第二部分向第三部分过渡阶段,伴奏使用了连贯的三连音柱式和弦,随后连续13个小节的震音将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丹珠的率真豁达和胸怀大志。结尾处采用了短促的十六分音符与休止符的结合,并使用重音记号强调力度,在人声部分最后一个长音即将完结时,又使用了三个重音完满收尾,衬托出了丹珠的激动之情,充分展示了乐曲的音乐美。
三、《我是头人的女儿》的演唱分析
(一)音色的处理
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可以发现,乐曲一开始是丹珠的自言自语,透露出她内心的纠葛,因此,在演唱乐曲起始时,音色不需太过明亮。该句的音色处理应该是含蓄的、黯淡无光的,缓缓进入乐曲,不宜使用过强的力度。紧接着,情绪逐渐叠加时,应使用圆润饱满的音色,积极打开共鸣腔产生共鸣,推动情绪发展。
在情绪递进的时刻,音色应逐渐明亮,这时体现的是丹珠诉说往事美好时的怀念与重返现实的苦楚和忧伤。因此,当丹珠深深怀念起从前的岁月,随后想到现实生活的无奈时,需表现出稍显哀伤的情绪,音色也应该随之黯淡一些。在演唱到“但是,我是高山上的雪莲”时,情绪明显有了转折,需要演唱者转为大气恢宏的饱满音色,同时做到字正腔圆,唱出丹珠的傲骨。
(二)气息的控制
饱满的气息是歌唱中关键的一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使用的是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能使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更加自如,在遇到歌曲语气切换时,也能做到随机应变。正如唱段中出现的第一次长音,即“可怜的女人啊,雪儿达娃”中的“娃”字,该句的情绪在逐渐推进,因此不能使用过大的音量破坏情感的塑造,这时对气息的要求是弱而不虚。
结束句使用了大量的三连音,需要用小腹的力量紧促地收缩着推动气息。该句音区较高,最后一个高音“傲”更是达到了小字二组B音的位置,因此,在此处需要收紧小腹,使用大量的气息,以保持乐音的时值,此外还需要演唱者调动内心深处的情绪,用此力量感染观众。
(三)咬字吐字的把握
在演唱乐曲中,咬字吐字也有利于调动情绪。第一部分中唱到“你就留下吧”语气中饱含着不忍与劝说,每个字都不能够咬得过于生硬。演唱者应该对每个逻辑重音有自己的理解,相同歌词的处理方法也需根据人物情感而改变。第一次“留下吧”,每个字都应轻巧饱满,第二次“留下吧”可对韵母进行适当加长,使情绪递进。在情绪的转折部分:“但是,我是高山上的雪莲,不是泥土下的小苗。”可适当运用爆破性的咬字吐字,使其干净利落,铿锵有力,突出丹珠的大志与胸怀,以及高尚的品格和气魄。
(四)人声与伴奏的融合
良好的人声与伴奏的配合有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以整首乐曲的旋律为核心,钢琴伴奏应该与旋律部分巧妙配合、相辅相成。演唱者需要注意伴奏的强弱、音色、速度等,并在演唱中仔细聆听伴奏声部,以便在情感上更好地与之契合。
人声演唱至乐曲第一部分的最后一个音“迢”时,伴奏在人声保持长音的同时加入其中,使演唱者能在情绪的推动下更好地进入下一个乐段的演唱。在演绎过程中,人声与伴奏需要相互交流,伴奏给予人声推动感,使人声旋律富有动力,人声也给予伴奏强大的生命力。人声与伴奏是完美的合作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割裂开来,因此演唱者不可忽视伴奏的作用。
(五)表演者舞台形象的塑造
表演者丰富的面部表情展示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因素,歌剧人物的心路历程需要通过演唱者的面部表情直观、及时地传达给观众。
乐曲开头在演绎丹珠纠结的内心时,眼神应深沉而不夸张,要让观众感受到眼神中的挽留与怜悯。当丹珠回忆往昔时,面部肌肉应该是放松的,同时眺望远方,眼中充满希望,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昔日美好的景象又在眼前浮现。自从丹珠遇见英武的格桑,她的心就被爱情缠绕,满腔愁苦不知道该向谁诉说,此时情感上的对比也应该在表演者的表情中有所体现,从上一句回忆中的美好,转化为对现实的无奈,面部也应自然地流露出苦涩的神情。紧接其后,情绪又有了新的转折,此时应该将丹珠的自豪与包容演绎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眼神变化,例如目光由近及远,再凝视远方,将丹珠的民族自豪感饱满地抒发出来。
在演唱过程中,人物的性格决定了扮演者的动作幅度。由于丹珠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善良包容、豪爽大方的藏族女孩,因此在演绎角色时,可以使身体舒展开来,双手不必拘束在身体两侧,可以适当地做出符合情绪与律动的肢体动作。在演唱乐句“凶险的前路迢迢”时,表演者可以配合着给出向远方看去的眼神以及担忧的神色,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表达对雪儿达娃的担忧之情,与前一句的挽留形成呼应,体现丹珠的善良与包容。最后一部分,在唱到“把你的雪儿达娃保护起来吧!”时,演唱者坚定的语气应伴随着内心的情绪;在唱到“保护”二字时,可以舒展双臂,表现出果断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结 语
歌剧《红河谷》为中国民族歌剧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其中,著名唱段《我是头人的女儿》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对其音乐美学与演唱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塑造角色。只有通过对乐曲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分析,不断地练习与体会,掌握优秀的演唱技法,演唱者才能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剧情之中,从而更好地通过音乐诉说剧情。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拥有钻研精神,更要有努力弘扬中国民族歌剧的民族精神,为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唐梦瑶.歌剧《红河谷》中丹珠的音乐形象分析——以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为例[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2]李凯蒂.中国民族歌剧演唱中的咬字吐字方法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8):84-85.
(责任编辑:李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