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犯罪中的信息传播与媒体作用探索
2024-06-24吴洋
吴洋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背景下,公众生活水平日渐提升,但食品安全问题却频繁发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食品犯罪不但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信息传播即食品安全性相关信息于社会各界的传播。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其特有的传播快速、覆盖广泛、关注度高等特征,在帮助掌握事件真相,监督与防控食品安全风险中发挥了积极意义。文章以文献研究为主,结合实践以及自身认知,针对这方面内容给出几点体会。
1.引言
食品犯罪即在食品加工、生产、运输以及销售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应用、劣质成分掺杂、虚假标签等违法行为。食品犯罪除了会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还会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下降,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媒体在信息曝光、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食品犯罪问题也频频曝光于媒体之下,可以说媒体在食品犯罪案件的揭露中,起到了信息传播和引发公众关注的效果,让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大大增强,便于政府及企业通过可行举措来应对食品犯罪问题。但是,媒体在揭露食品犯罪信息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过度渲染、散布不实信息等,得到了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因此,媒体还需充分利用信息传播功能,在食品犯罪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而本文则结合实际,对食品犯罪信息揭露及媒体作用展开了探索,力求能为公众食品安全维护以及权益保障提供支持。
2.食品犯罪信息传播的特点分析
食品犯罪信息传播特征如下。第一,容易引起公众恐慌。由于食品是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因此,公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相当敏感,若食品犯罪信息曝光,会让公众出现焦虑与恐慌心理。第二,传播速度快。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食品犯罪信息可经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快速传播,有更宽泛的影响面,使公众及时明确最新食品犯罪状况且快速作出反应。第三,引发公众共鸣。食品犯罪信息是和公众健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此类信息一旦曝光会在短时间内激起公众愤怒与不满情绪。第四,促使社会公众关注食品安全。食品犯罪信息曝光后会收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让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使相关监管及改进措施更加完善。第五,催生舆论监督。食品犯罪信息揭露更利于舆论监督工作的推进,能够让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引起重视,确保食品生产者能够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开展工作,提高生产透明度与诚信度。
3.媒体发挥信息传播与监督引导作用
3.1 揭露食品犯罪案件
使用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可实现各种食品犯罪案件的揭露。新闻机构可通过对相关当事人进行采访、报道等形式曝光食品犯罪案件细节以及实情,使公众对犯罪事件有充分了解。同时,媒体可通过专题报道的开展,对某一具体食品犯罪案件背景、影响、解决方案等展开深层次探讨,以更全面深入的报道对案件多方信息进行揭露,引发全社会讨论关注。并且,媒体可通过制作揭露性质的食品犯罪纪录片,将案件过程以及影响给予展示,为公众展现更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提升公众的关注度与认知度。此外,媒体可通过地图、图表等数据可视化方式,呈现食品犯罪安全数据,让信息更易理解,促信息传达效果更强;最后,媒体可通过个人故事与经历的形式,将受害者或亲历者对食品犯罪事件见解进行分享,激发公众共鸣情绪,从而使之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如2020年新京报报道了一些企业把过期食品重新加工、保质期更改后重新销售的问题。该报道曝光后,相关企业被监管部门责令整改,且监管部门对相关企业作出了处罚。
3.2 增强公众意识
媒体通过对最新食品犯罪案件(包括案件发生地点、涉及产品与公司等相关信息)进行报道,警示公众在相关产品使用与购买时保持慎重。同时,媒体能够以专业调查与报道的形式,进行食品犯罪现状、常见风险、案件类别、防控措施的研究报告发布,使公众对食品犯罪问题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媒体能够设置专题节目与访谈,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对食品犯罪后果及危害性展开探讨,向公众传达食品犯罪对安全与健康造成的威胁。媒体还可借助案例分析以及警示故事,来对食品犯罪案件详细情况与后果给予展示,便于公众在他人经验里总结学习,对食品犯罪保持警惕。此外,媒体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互动活动,对公众存在疑虑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答,使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得到提升。
如2018年至2020年,南方周末连续推出“舌尖上的安全”系列报道,对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食品添加剂滥用等多类问题进行揭露,致力于食品链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探讨,引起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3.3 监督政府与企业
媒体能够对政府与企业在食品安全监管与管理方面所存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报道,对存在的疏忽、失职以及不当行为进行揭示,使不法行为被曝光,督促政府与企业通过有效举措来让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媒体能够评估与监督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对监管机构运行情况、执行效果及监管政策进行报道,明确后续改进目标与方向。并且,媒体能够对食品犯罪案件调查及处理过程展开全程追踪,关注政府和企业在侦办案件、惩治犯罪分子以及赔偿受害者等方面的做法,在政府与企业追责与问责上起到监督作用,即媒体能够呼吁国家与企业及时将和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检测结果、数据、企业自查报告等公开,维护政府与企业的良好形象,使公众的信任度得到提升。如澎湃新闻在2019年报道了地沟油回收、加工再销售的黑色产业链,报道揭露的地沟油流向、非法加工工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废物处理的监管。
3.4 保障消费者权益
媒体能够对不法商家的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添加有害物质等食品犯罪行为进行报道,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使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媒体能够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发布,提醒消费者留意特定产品质量问题,以防购买存在风险的食品,使消费者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并且,媒体能够基于常见食品犯罪手段与消费者易受骗的现象来加强消费者教育,为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知识以及甄别辨识的方法普及,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问题警觉性。如2023年初,“蓝环章鱼”在全国多地商超、餐桌出现,1月16日,一位广东网友发帖爆料称,火锅店菜品里发现疑似蓝环章鱼的动物,且经微博询问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博物杂志》官方微博“能否下锅”。而后,《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对网友的问题作出了回应,表明相关菜品确为蓝环章鱼,毒性相当强。此消息一出即刻登上微博热搜且持续发酵。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在1月19日作出回应,对全深圳27家山姆、沃尔玛门店的货架与库房进行了紧急排查,确定没有蓝环章鱼。而商家回应小章鱼的原料为饭蛸,因而存在斑点,但是通过该事件为公众进行了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与宣传,使公众的食品安全保障意识大大增强。
又如,在202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3·15”晚会期间,“315老坛酸菜”被送上微博热搜第一,曝光了湖南插旗菜业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老坛酸菜出现了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实地探访发现,该企业标准化腌制池腌出现的酸菜主要是加工出口产品,老坛酸菜包中的酸菜主要是从外面收购的土坑酸菜。农田中用于酸菜腌制的土坑附近,工人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光着脚直接踩于酸菜上,有的一边抽烟一边干活,直接将抽烟的烟头扔于酸菜上,但插旗公司在酸菜收购时,并不检测卫生指标,因而统一、康师傅、麦当劳、肯德基等不少知名企业由于插旗官网的合作被卷进风波里。相关部门对此引起重视,并严肃追责,要求做好涉事产品风险管控,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3.5 引导舆论舆情
媒体能够多视角、全方位的对食品犯罪案件前因后果,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报告,得到公众广泛关注,或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展开权威解读,对事件背景、原因以及应对举措进行分析,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意见,使公众能够理性看待事件的发生。当食品犯罪案件发生后,媒体可通过评论与社论发表,展开观点分析,引导公众保持理论舆论态度,使舆论朝着积极可控的方向发展。此外,媒体能够呼吁企业与个人自觉担起食品安全问题社会责任,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促使其在法规制度下办事,使消费者利益更有保障,维持食品市场规范秩序。
如2021年“3·15”晚会对瘦肉精在部分养殖场的非法应用问题进行了揭露,该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地监管部门对养殖场实施了全面排查,对违法行为给予了严厉打击。
4.媒体如何在食品犯罪中发挥信息传播与监督引导作用
4.1 提高食品安全报道质量
媒体要使自身在食品犯罪中的信息揭露与监督引导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还需做好下述几点。第一,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媒体在食品犯罪事件报道时,要做到内容公平客观,为公众进行真实情况与后果传达,不夸大事实、不断章取义,关注消息来源的可信度与准确性,使所报道的数据更加权威,以防出现错误或误导性信息传播。第二,深入调查。媒体在食品犯罪案件报道时需先展开全方位调查分析,明确事件关键细节、背景以及对应利益方的立场,发布全面丰富的信息报道。第三,公正客观。在食品犯罪案件的解说报道中,媒体需坚持公正客观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为各方提供发声的机会,使公众可以得到更加完善的信息,且能自行作出判断。第四,专业解读。媒体能够邀请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学者展开解读以及评论,为公众提供专业性评价与分析,使读者对食品犯罪问题有更充分的理解。第五,多元化报道。媒体可通过多元化形式与举措(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纪录片等)来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报道,让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力及知晓度大大提高,使受众新闻获得需求得到满足。第六,加强内部质量管控。媒体需强化内部质量管控,通过严格审核机制以及编辑规范的建构,保证所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以防出现虚假信息与低俗炒作,提高公信力。
4.2 做好食品安全法规执行监督
媒体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在食品安全问题信息传播中的责任,时刻留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对监管机构工作人员展开定期访问,了解措施与成效,使监管部门加大对食品犯罪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3 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媒体要注重自身引导作用的发挥,协助相关部门建立评审机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认可与奖励,曝光和批评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同时,媒体应发挥正确的引领宣传工作,组织公众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活动,使消费者选择支持有极强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使企业能够自觉承担责任。并且,媒体应和企业彼此协作推进社会责任项目开展,支持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营造诚信、健康市场环境。此外,媒体需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意义进行宣传,敦促企业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注重服务态度的转变,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增强公众信任度。
4.4 进一步增强和企业、政府、公众的互动
首先,由于企业为食品生产与销售的主体,故而媒体需进一步增进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力度,搭建互信互利关系,对于企业内部出现的优秀做法以及正面案例可通过媒体展开大力宣扬,提高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知名度。而媒体也应继续发挥好监督引导作用,曝光违法经营行为,使企业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增强社会责任感。
其次,媒体要进一步发挥好问题曝光、监督问责作用,协助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使政府能够根据媒体曝光的食品犯罪案例进行更完善的法规政策制定,使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更健全。同时,媒体充分发挥信息传播功能,可使政府及时了解公众声音,快速回应社会关切,增进和媒体以及公众的互动,进行更透明开放的执政机制创建。
最后,媒体要进一步发挥好自身的宣传普及作用,为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使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更强,提升公众的食品真伪辨别能力,以防成为食品犯罪事件受害者。并且,要进一步做好媒体进行食品犯罪事件举报的工具,使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结论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通过食品犯罪案件的报道,能够把食品安全问题直观呈现给公众,使隐藏于食品背后的安全隐患与危害被揭露,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保障意识,又在一定程度上威慑制假售假行为,让相关企业与政府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来维护食品安全。但媒体要在食品犯罪中发挥更突出的信息传播作用,还需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报道质量,进一步增强和企业、政府、公众的互动,方可共同创建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