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图书馆背景下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
2024-06-23余家燎
余家燎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对于古籍文献的保护利用工作也应当做到相应的转变与革新。该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现代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分析公共图书馆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策略。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观念;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设施;同时健全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还要积极推进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以期提高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利用工作效率,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传统文化;问题;优化策略;古籍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5(b)-0089-05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Public Libraries
YU Jialiao
(Nanhai Library, Foshan Guangdong, 528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lso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in modern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s.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public librarie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ar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increase publicity efforts and transform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protecting and utilizing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funding investment, improve the collection facilities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reflect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ncient book work and better disseminat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Traditional culture; Problem; Optimization strategy;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古籍文献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体,保存着我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风貌,凝缩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国历史悠久,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古籍文献,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来我国民族文化的思想财富与智慧成果,具有重要的当代研究价值。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保存与推广古籍文献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主力[1]。因此,对于现代公共图书馆来说,需要对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予以高度的重视与研究,从而让古籍文献在当代社会也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让全社会的民众能够更好地利用古籍文献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古籍保护与利用的背景
1.1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2007年,国家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数字资源库,编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利用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推进古籍标准化建设,培养古籍保护人才,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加强古籍保护的宣传与利用工作,并在“十一五”期间积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随后,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都通过各自的渠道积极宣传,为古籍保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对易受损的不可再生古籍文献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还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古籍保护的高度关注[2]。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发展方向。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创新表达方式,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要求,使文献保护利用与古籍保护处于同等地位,各界文化工作者积极参与古籍开发与利用。进入“十四五”时期,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应顺应国家大势与时俱进,加强保护基础,深挖古籍中的文化底蕴,策划丰富多样的古籍文化活动,使其服务于社会大众。国家级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一项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为后续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1.2 公共图书馆与古籍保护、利用
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的工作机制、方法、安全措施等,为公共图书馆开展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了公共图书馆有责任通过古籍保护与利用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该法律从四个层面对古籍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相关规定:一是组织实施方面,要求“国家图书馆负责古籍保护的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和相关组织工作”;二是保护措施方面,要求“公共图书馆应采取防火、防盗等措施,并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古籍和其他珍贵、易损文献信息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三是开发利用方面,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加强馆内古籍的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同时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的宣传,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是科学研究方面,要求“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单位进行重复件、复制件或目录的相互交换,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编辑出版相关史料或进行史料研究”等[4]。
2 现代公共图书馆背景下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对立观念仍然存在
通常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由于成立历史比较久远,很多图书管理员形成了一种定式思维,往往认为古籍文献是不能够轻易使用的,认为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是矛盾对立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各方面还不够发达,数字信息技术还未引进,那么经常对古籍文献进行翻阅查看,的确不利于古籍文献的保存,容易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古籍文献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在过去,这种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矛盾对立的观念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古籍文献应当“束之高阁”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观念已然不适用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信息化技术已经可以高效应用于公共图书馆,一些影印、缩微技术可以将古籍文献进行清晰的复制,并且能够更加自由地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还能够修复一些损坏的古籍文献,这种将古籍文献电子化的手段充分降低了古籍文献原件的翻阅频率,减少了古籍文献原件的损坏率,能够切实地解决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因此,现代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结合工作实际,紧随时代步伐,破除以往的传统观念,推进古籍文献的利用与推广[5]。
2.2 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缺乏保障
相对于普通的书籍文献资料,古籍文献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储存保护的条件要求非常高。2014年12月开始实施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该为古籍文献特藏书库提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消防等适宜的保障条件,在明确的指标下对古籍文献进行精心的保护。然而,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往往达不到这种规范化的要求,导致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保障。究其原因,首先,公共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多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面积远远不足,不能够很好地给古籍文献设置充足的储存空间。其次,一些保护古籍文献的设备也非常陈旧,不适用于古籍文献的长期储存与保护。这些都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没有得到良好的整理与储存,常年积压导致古籍文献落满灰尘,严重影响了其正常使用与推广[6]。最后,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也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这种有限的经费往往使用于公共图书馆的一线开放部门,保证受众最广的职能部门能够正常运作,这也导致了受众相对较少的古籍文献管理工作的资金分配较少,导致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缺乏应有的经费保障。
2.3 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虽然在国家文化部的努力下,在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方面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促进了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工作提升质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持续深入、长足发展,我国目前对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同时,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需要从业人员不仅拥有丰富的检索、著录等图书管理能力,还要有文献学、目录学、古汉语等诸多层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这种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要求也使得很多古籍文献保护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能达标,难以让古籍文献保护工作顺利进行下去。除此以外,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公共图书馆行业内部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古籍文献的进一步开发、梳理、汇编及二次编写等方面的从业人员较少,局部范围内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这种从业人员的结构分布情况很难满足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不论古籍文献保护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还是业务能力,抑或是从业人员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
2.4 古籍文献的借阅制度不合理
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对于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重点在于减少翻阅频率,因此对于古籍文献的借阅制度的设置也非常苛刻[7]。公共图书馆对于古籍文献的借阅制度主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对古籍文献的借阅与使用要求条件相对较高,同时,国家也并未制定针对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借阅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文献,公共图书馆对于古籍特藏书库的使用设置了比较严格的限制条件,读者进入古籍文献特藏书库通常需要出示身份证,而且在使用古籍文献资源的过程中不能拍照、扫描等,这种限制条件虽然能够很好地保护古籍文献,但也导致了很多人在获知这些限制条件后就对古籍文献藏书库望而止步,这给古籍文献资源的利用与推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在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对于古籍文献的借阅制度限制已经可以放宽标准了,数字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古籍文献重新面见大众,发挥出其应有的阅读普及功能。公共图书馆如果还局限在以往的古籍文献借阅制度,反而会将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割裂开来,这种过度保护的工作模式使得古籍文献丧失了大量的读者,也失去了在当代社会被广泛阅读与研究的机会,不利于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3 现代公共图书馆背景下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优化策略
3.1 实践思路
3.1.1 做好整体性规划
建设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需要进行全面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明确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重点方向和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1.2 健全长久性机制
建立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长久性机制,包括组织架构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明确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责任主体,建设专门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团队,并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确保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经费的持续投入,为其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1.3 梳理阶段性工作
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分为不同的阶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第一阶段可以梳理古籍文献的目录和库存情况,制定古籍文献保护的优先级并制定保护措施;第二阶段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和保存;第三阶段可以组织古籍文献的展览、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古籍文献的传播与利用频率。
3.2 实践路径
3.2.1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观念
传统的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相互割裂的观念已不适用于新时代的古籍推广工作,这要求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员积极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树立新型的古籍文献工作服务意识,加强对古籍文献的利用推广工作。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一律向读者免费开放,古籍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具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特色满足服务区域内读者需求的有力支撑,因此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古籍文献便捷的阅读途径是应有之义。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可以大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从业人员转变工作观念,明白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在当代社会是一体的,二者应当共同推进,既要保护好古籍文献,又要将古籍文献推向大众,发挥出古籍文献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而不能像以往一样束之高阁,积满尘灰。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该加大读者宣传力度,提高读者对古籍文献的了解与认识,培育读者良好的古籍文献阅读习惯。古籍文献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财富,每一位读者都应该精心保护,防止其遭受损坏。但是很多读者往往不明白如何正确使用古籍文献,尤其对于一些初步接触古籍文献的读者来说,对于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不甚了解。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传播渠道,积极向读者宣传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翻越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与注意事项[8]。
3.2.2 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设施
古籍文献的保存条件比较苛刻,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各个方面进行调节与完善,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于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资金投入,让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资金保障,从而完善古籍文献的馆藏设施条件。针对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净化等古籍文献储存的具体条件,政府应当尽力改善公共图书馆的古籍馆藏设施,对于一些硬件设施进行积极的配置与引进,从而保证古籍文献拥有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资金,积极投入现有古籍文献的管理与修复工作。当前的科技日新月异,可借助现代化技术对于一些受损的古籍文献予以充分修复,从而大大提升古籍文献资源的质量。此外,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大都没有古籍文献的复制服务,然而一些少数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却具备这个功能,由此可见,古籍文献的复制工作并非不能进行,只不过是缺少了相应的技术条件。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加大对古籍文献数字信息化技术的投入,积极引进新型技术进行古籍文献的复制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保护古籍文献的原件,还能够大量推出古籍文献的复制品与替代品,从而更好地将古籍文献资源推向大众,让更多的人得以阅读使用到古籍文献资源,从而提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率。
3.2.3 健全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古籍文献保护工作要求众多,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也要从长计议。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古籍文献保护人才长期发展计划。目前,我国的古籍文献保护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学校培养;二是实践培养。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加强对于从业人员的实践培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公共图书馆应该定期派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人员参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在这种高层次高质量的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加强古籍文献保护的工作质量。其次,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成立古籍文献咨询专家团队,对于古籍文献保护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指导与管理,从而让古籍文献保护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古籍文献保护专业素养,使得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良性的发展与进步[9]。
3.2.4 积极推进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引入数字信息化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保护与利用古籍文献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古籍数字化建设对古籍文献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转化为电子数据形式,再上传至网络平台完成储存与传播。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古籍文献原件,还能够让古籍文献的使用打破时空限制,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古籍文献的阅读,加强了古籍文献的开放力度。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可以充分结合本地区域的传统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古籍推广体系[10]。每一个地区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并用古籍文献数字化的手段呈现出来,给读者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各个维度的古籍相关内容,提高古籍文献对于当地人民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还能够潜移默化地科普古籍知识,传播传统文化,让古籍文献发挥出当代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主动开展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目前,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普遍存在因技术和观念更迭产生的对立,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缺乏制度、人员和经济等方面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不足,队伍结构不够科学,古籍文献的借阅制度不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的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观念;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设施,同时健全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积极推进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保证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亚萍.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初探: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1):17-19.
[2] 万伟伟.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阅读推广研究:以河南省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2):24-25.
[3] 李剑强.肇庆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实践与思考[C]//广东图书馆学会.2018年广东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肇庆市图书馆,2018:4.
[4] 左海燕,张旸,刘越.古籍的收藏、保护和资源共享:以邢台市图书馆为例[J].文教资料,2021(13):56-58.
[5] 伍力.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利用探析:以重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3):142-143.
[6] 冯璐.论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中古籍保护与利用的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7,4(34):313-314.
[7] 李欣欣.浅析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保护、开发与利用[J].参花(下),2016(10):156.
[8] 黄玲玲.基于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3(S1):288-291.
[9] 陈建华.关于将古籍保护扩展为文献保护的建议[J].图书馆论坛,2021,41(8):55-59.
[10]颜艳萍.数字人文背景下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新实践:以云南省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0,42(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