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2024-06-21刘晓红

南北桥 2024年9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管理事业单位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9.024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各类事业单位在推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这些机构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挑战。为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营并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文章旨在呼吁事业单位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财务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财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

作为为公众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法人组织,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政府或其他组织设立与管理、收入来源多样化、组织结构稳定以及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等特征。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防范应对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并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1 事业单位性质与特征分析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组织设立,以提供公益性服务为目的的法人实体,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质。其主要目标是为公众提供各种基本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这些服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并且在市场经济中往往无法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和提供。第二,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或其他组织设立并管理。这意味着它们受到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监管和指导,并且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与私营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第三,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捐赠以及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虽然一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效益,但其核心任务仍然是为公众提供基本服务。第四,事业单位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编制。相比于市场竞争激烈的私营企业,事业单位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人才培养。它们通常拥有一支专业化、稳定的员工队伍,并且在管理上更加注重规范性和程序性。第五,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由于其特殊性质和公共利益属性,事业单位面临着一些特殊的财务风险,如资金浪费、腐败等问题。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于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特殊性质和运营模式,事业单位面临着一系列的管理和财务风险。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限制[1]。第二,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面临着各种外部风险挑战。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帮助机构及时识别、评估并应对这些风险。例如,在资金运作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管机制以及内部审计制度,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同时,在人员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招聘、培训与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组织运作的不利影响。第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还有助于提升组织形象和信誉度。一个具备良好内部控制体系的机构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树立起诚信、透明、规范的形象。这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事业单位,也能够增强其与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关系。第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和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之一。只有科学规范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方法

3.1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方法是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机构规范运作、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一,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责任分工。每个岗位都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并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监督与协调机制。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可以避免职权滥用和责任推诿等问题的发生。第二,建立健全的审批流程是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之一。审批流程应该包括对各个环节的审核、核准和备案等程序,并且需要经过多级审批以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审批流程中还应当设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第三,加强财务管理是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财务管理涉及资金使用、收支情况记录、会计核算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必须建立起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2]。第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对组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优化组织运行。第五,在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时需要注重监督与评估。事业单位应该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委员会,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当然,事业单位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等方式来检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2 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编制制度。这包括明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各级负责人对预算编制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评估和监控各项经济活动。第二,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预算执行情况的问题。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等方面的跟踪与核查。第三,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事业单位还应该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信息系统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透明,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进行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3]。第四,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与培训。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内部刊物、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

3.3 增强内部控制观念和能力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就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培训教育。通过组织内部培训班、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工作人员普及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同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具体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内部控制知识的能力。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流程,并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和权限。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注重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此外,在关键环节上设置审批程序、双重核算等防范性措施也是必要的。第三,加强沟通与协作。内部控制管理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内外部信息交流渠道,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座谈会等形式,让工作人员分享经验、交流问题,并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矛盾。第四,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事业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可以通过组织内部控制知识竞赛、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活动等方式,让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到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注重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行为的纠正和惩处,以此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4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

4.1 落实财务风险管控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策略之一是制定和落实财务风险管控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保障资金安全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首要目标。事业单位通常涉及大量公共资金,如何确保这些资金不被挪用或滥用成了关键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以及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第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事业单位需要合理规划和使用自身资源,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项目选择机制、加强绩效评估以及推动科学决策等方式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三,规范经济行为也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之一。事业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经济活动中坚持诚信原则,杜绝违规操作和不当行为。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第四,加强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控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和权限,并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人员素质培养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提高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4.2 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是保障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事业单位应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第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确保其严格执行。同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与权限,并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与监督,以提高整体风险防范能力。第二,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测和分析。事业单位应及时搜集、整理并分析相关财务数据,通过比较、趋势分析等手段识别出潜在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预防。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还需注意将其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避免盲目依赖数字结果而忽视实际问题。第三,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注重风险因素考虑。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同时,还应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第四,加强与外部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与银行、审计机构等外部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相关政策变化,并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此外,在面临重大决策或发生重大财务风险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寻求专业咨询服务,以提高决策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4.3 重视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要注重对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事业单位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和欺诈行为。第一,事业单位可以运用电子支付系统来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和管理。传统的纸质支付方式容易出现资金流失、挪用等问题,而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实时记录每一笔交易,并且能够自动生成相应的报表和账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还能够更好地进行预算控制和内部审计。第二,在采购过程中引入电子招投标系统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电子招投标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将整个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化,并且能够有效避免腐败行为和偏向性选择。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自动生成相关文件和合同,并且具备追溯功能,有助于保证采购活动的合规性。第三,在财务数据处理方面,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来进行风险预警和数据挖掘。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异常情况,并且能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了解自身运营状况,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四,在信息安全方面也要注重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网络攻击日益增多,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保护。事业单位可以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来防范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感染。

5 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益,还能够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升组织形象和信誉度。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相关工作,才能够确保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彭丽. 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 经济管理文摘,2021(23):156-157.

[2]李瑞.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4):164-165.

[3]黄丽荣.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分析[J]. 当代会计,2021(19):118-120.

[作者简介]刘晓红,女,新疆昌吉人,昌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昌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消防技术服务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管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探究如何完善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评价与优化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
浅谈新时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