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2024-06-21张亚珍马欣舒
张亚珍 马欣舒
摘 要:作为亚洲较早实施金融工程化策略的国家,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国家的金融工程教育理念,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以理工类学科为依托是其突出特点。具体而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经验集中体现在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以及国际合作中。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坚持精英化的培养思路,以培养既有国际顶尖专业实力又适应金融领域需求的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层次丰富、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从纵横两方面发力,稳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实力。日本高校搭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实现共赢发展;十分重视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学理念紧跟国际前沿。探析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可为我国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日本高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24)03-0107-10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4.03.010
金融工程学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诞生的一门工程型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为创造性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培养专业人才[1]。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专业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遭受了泡沫经济的冲击,由此开始关注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在数十年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层次上看,日本高校在本科阶段未设立独立的金融工程专业,而是依托理工科专业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必需的基础能力和素养。所依托的主要有数理工程类专业(即以数理逻辑、工程学思路为工具,解决相关现实问题的学科)、管理工程类专业以及经济经营类专业三类。与日本相比,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在金融环境快速发展的今天,急需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人才质量。本文对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水平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建议。
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背景与历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日本关注金融工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国际政治背景来看,二战后的日本迎来了经济恢复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随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日本更加活跃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日益增强,而这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使美国开始打压日本经济的发展。1985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以此为契机,日本外汇市场开始大量抛售美元,日元随之大幅升值,而持续的低利率也使日本地价和股票价格上涨。经济压力的不断累积终于使泡沫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初破灭,日本急需稳定金融市场[2]。
从日本国内经济形势来看,一方面,泡沫经济的崩溃引发了严重的金融机构坏账问题,同时也威胁着每个金融客户的资产安全[3],急需相关专业人士帮助他们维持金融资产的安全与稳定[4]202;另一方面,彼时日本国内进入产业转型期,信息业与金融业发展迅速,这也引导危机中的日本金融界关注西方先进国家兼具数理工程学与计算机背景的金融工程师在处理经济问题、保护资产安全方面的强大实力,日本由此开始积极探索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5]。
从日本教育改革情况来看,此时的日本教育非常重视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临时教育审议会作为当时日本国内主要的教育改革研究机构,经过三年的审议研究,提出了指引21世纪日本发展的三个教育审议报告。1985年6月发表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适应国际化社会”[6]等人才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方面,报告提出创造性思维和优秀的表达能力是适应21世纪社会变化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学校教育应当在打好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为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学校教育要紧跟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让受教育者广泛地了解异国文化。在1986年4月发布的《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日本人在世界舞台中的责任和地位,提出要培养能够在各个领域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的教育目标[7]。
另外,针对动荡的经济形势,经济金融业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1996年3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发表了题为《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教育改革建议书,指出在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日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尖端技术领域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放宽对教育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把日本建设成为一个富裕而有吸引力的国家[5]。
在经济政治危机和全新教育发展策略的影响下,日本高校开始了本科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一开始,为了尽快发挥工程类人才的作用,解决泡沫经济危机,金融产业招募了大量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和工程师,希望这批人才能够直接帮助日本金融业恢复繁荣。但这批理工科人才并无任何金融知识背景,在金融工程领域未能展现出工程学优势。同时,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也使金融业难以应对金融工程新领域的投资[4]203,日本第一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探索失败。
这次探索为日本后续依托理工类学科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模式提供了启示,让日本意识到直接将工程类人才引入金融领域的战术是短视的,金融工程人才需要专业培养。由于日本文科入学考试科目不包含数学,彼时承担金融人才培养的法学院和商业经济学院等文科类学院的学生大多缺乏数理素养,难以承担金融工程领域的工作[5]。因此,如何培养兼具数理能力、信息技术和金融知识的人才,成为日本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1991年7月,日本应用数理学会设立了“数理金融研究分会”,成为金融数理研究者的大本营。1993年,由日本计量经济学家、统计学家、运筹学专家共同成立的“金融、证券计量和工学学会”(JAFEE),在整个金融工程领域积极开展研究活动[5]。这些多学科合作的金融研究启发了大学的金融教育,使日本高校意识到金融人才的培养应灵活运用学科资源,走多学科综合培养的发展道路。1999年4月,东京工业大学设立了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东京大学也设立了尖端金融技术研究中心,将金融工程学定位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日本由此开始了依托理工类学科或理工类大学培养金融工程人才之路。
如今,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依然沿用依托理工类学科的发展模式,通过理工类大学和综合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即不在本科阶段设置独立的金融工程专业,而是在相应的理工类专业学生中培养金融工程人才必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体依托的专业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类高校工学部或理工学部的数理工程类专业或管理工程类专业,另一类是理工类高校的经济经营类专业。
二、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课程体系
(一)培养目标:精英化、国际化的人才
日本高校本科阶段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精英色彩,旨在培养具有全球领导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一方面,日本高校提出了金融工程人才高精尖的培养目标,希望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金融工程人才。另一方面,为适应金融市场全球化,日本高校确立了“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不同特色的学校也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1.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金融工程学主要服务于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因此市场需求对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金融工程学主要应用于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开发与实施、创造性地解决金融财务风险问题,以及为解决相关现实问题而开发新的金融手段三个领域。为了适应这些领域的工作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基础,要有优秀的数理运算能力、管理学技能、计算机技术,能运用工程学的逻辑思维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另外,金融工程面对的现实问题复杂多变,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具体分析。为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思路,学生需要积累丰富且广博的知识,以获得多元的分析视角和思路灵感。金融工程专业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深入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进行真实的金融操作,因此金融工程师的实操能力也是破解新形势下金融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8,9]。
2.强大的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市场,金融人才的培养需要紧跟国际前沿以维持与世界市场的互动与合作。日本高校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技术运用能力,使其能够游刃有余地融入数字金融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8];在知识技能外还培养学生强大的综合素质,如逻辑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金融市场[8]。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儒家文化的教育优势,培养学生刻苦、自律等素养,以确保日本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高质量[7]。
3.基于学校特色的个性培养目标
日本各类高校因校制宜,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设定上有所侧重。首先,从所依托的学科来看,依托数理工程类专业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高校在目标上会更关注人才在数理方面的能力,重视学生数理思维以及数理模型应用能力的培养[8]。依托管理工程类专业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高校更强调对管理能力的培养,侧重培养学生与金融产品的管理配置以及金融机构、企业内部的优化运作方面相关的专业能力[10]。依托经济经营类专业进行培养的高校在培养目标上更关注学生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强调文理兼顾的思维方式以及工程学技术和逻辑,使学生虽就读文科专业但仍能超越文科专业界限[11]。其次,从培养方向上来看,以培养研究者为主要目标导向的高校在本科阶段更强调培养学生精深的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9],如庆应义塾大学。而以应用型金融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高校则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及职业性的培养[12],如东京理科大学。
(二)课程体系:多层次、阶梯式的课程设置
为适应日本金融工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和深厚的专业实力,日本高校构建了层次丰富、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从知识视野的宽度到专业能力的深度都能在国际领跑的金融工程人才。
1.层次丰富、内容多元的课程体系
从横向的课程内容来看,主要由三类课程组成。第一类是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以专业大类教学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管理工程学、数学、经济学等科目。同时还要学习每个具体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对各个学科都有一定了解,为后续具体专业的深入学习研究打好基础[13]。
第二类是实践课程体系,由与专业课程配套的实验课程构成。日本的实验教育包括观察、测量、发掘、探测、现场调查等活动,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领域。人文社会科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而进行的实验性活动,是理论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4]。同时也有一部分为了锻炼实践技巧而开设的实验课程,目的在于为处理现实问题积累经验[13,15]。
第三类是综合教育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一方面,与金融工程相关但非直接关联的课程被纳入综合课程群,如人类学与社会学。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对社会背景环境等形成更丰富的认识,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获得更多思路支持,创造性解决现实金融问题[7]。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革,日本各高校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物联网等领域的课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技术实力,让金融工程教育走在时代最前沿。同时,为了平衡综合课程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日本高校设置了选课制度,以合理协调专业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占比,既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修,又对选修课程进行了学分限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和自我沉淀时间[13,15]。
2.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
日本高校本科一年级是通识教育阶段,实行“学门制”,即按学科门类设定通识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以达到规定学分,积累广阔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庆应义塾大学为例,该校将管理工学部的五个学科进行整合,设置了从A到E五个学门,其中每个学门包含二到四个不同的学科课程,不同学科按不同比例组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新生入学前不是选择自己要进入的专业,而是选择要进入的学门,其中选择学门C和学门D的学生可进入管理工学科学习。在本科一年级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学门包含的学科中进行最终选择[16]。
本科二年级开始实行“逆T字型专业教育”(逆T字型教育プログラム),该类型的教育着力构建一种底层宽广、上层精专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广泛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特定领域的毕业研究两部分组成。二年级的学生着重学习专业基础科目,构筑“逆T字型”底层的部分,夯实专业基础。这一阶段十分关注专业知识的扩展,有的高校设置了包含学部各个学科的十二门特别指定选修课,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至少十个学分的课程进行学习后才能毕业[17]。
三年级的学生将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这一阶段专业课程更多,领域更加具体、精深且难度更大,配套的实验课程及实习计划会增多,以求实现专业性的跃升[17]。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科目的同时,要进行毕业综合研究工作。在毕业综合研究中,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最终的研究主题。志在从事金融工程相关工作的学生会被分派到金融工程方向的研究室,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具体而言,一是在研究室进行“轮讲”学习。研究室由数十人组成一个小组,围绕选定的研究方向以互相汇报研读心得的形式来钻研知识、交流思想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选题。二是开展综合性研究。毕业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现场调查等,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三年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对某现实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学校会为四年级的学生提供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除研究室教授之外,还为每位学生安排了帮扶教师。帮扶教师不同于研究室教授,他们负责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暴露出的专业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17]。
另外,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的的高校与以培养应用型金融工程师为目的的高校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倾向。前者更为重视培养学生深厚的专业能力,专业课程的占比更高。以庆应义塾大学管理工程专业为例,在毕业要求必修的138个学分中,专业课学分要求为96学分,约占总学分的70%[18]。后者更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课占比相对较少。以东京理科大学商务经济专业为例,在毕业要求达到的128个学分中,有必修要求的专业课程占66学分,为总学分的一半[11]。该校还专设了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供学生选修。
总体而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课程体系建设从纵横两个方向发力。纵向的体系确保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广阔知识视野、精深专业实力、扎实实践能力和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横向的体系避免了功利性、灌输式的学习,循序渐进的课程计划保障了专业学习的步步深入和学生能力的逐层发展。纵横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现了日本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精英化倾向。
三、日本高校本科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外部合作体系
(一)校企联合:全过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金融工程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日本高校与企业积极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的一系列项目为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合作的机会、企业师资力量以及实践所需的设备和场所,为构建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支持。
1.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
企业为高校实验课程提供环境和设备支持。实验课程是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能力的训练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开展实验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实验硬件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实验设备的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日本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吸纳资金。如庆应义塾大学中央实验所是该校产学研合作的教学研究中心,它既是学生实习实验的场所,也是维护、管理实验环境的技术部门。该实验所拥有很多企业捐赠的尖端技术设备,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先进技术,能参与到校内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新技术的工作中[19]。
2.校企合作开展联合研究
日本高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了许多联合研究的顺利展开。以庆应义塾大学为例,2000年,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设立了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将之建设成当地企业与该校管理工程学科各研究室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负责研究咨询、联系、协调工作。该中心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对学部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十分了解,能够灵活应对企业的咨询,根据企业的需求匹配委托研究、共同研究、意见交换、技术指导等不同的合作形式,分配到对口研究人员和学生手中,每年能进行约400项共同研究和受托研究项目。这些合作研究有的是根据企业要求新开展的研究项目,也有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进一步发展的合作研究[20]。
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员会与学生组成研究团队,带领学生完成企业委托的研究工作。这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研究案例和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拓宽研究思路,了解市场需求。在合作研究中,企业方提出对新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市场化、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求,研究团队针对具体问题展开金融分析、实证研究与技术开发。为完成研究任务,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以金融研究者的身份提供专业的解决思路,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由于合作对象大多为当地企业,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需求和业界的最新动向,让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
3.校企合作举办讲座及研讨活动
高校与企业合作举办有关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讲座,或开展研讨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使其了解业界发展动态。讲座方面,日本高校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一线工作者作为业界导师,以特别讲座的形式与学生分享业界最新动向和实践经验。2004年,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热衷于与企业合作,以“捐赠讲座”即由日本民间企业或行政组织等以捐赠资金或提供人力支援的方式,帮助大学和研究机构举行教育研究讲座,是产学合作的方式之一。
的形式邀请企业家进校园。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作为出资方负责讲座的筹备工作。对企业而言,举办讲座也是进行自我宣传、教育未来职工的好机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才招聘困难的问题[21]。
研讨方面,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每年都会举办庆应科学技术展,以展示该校理工学部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果。该展于每年12月在东京向社会发布该年度的研究成果,并举行“联合技术研讨会”“十二人会议”等,结合当年的研究成果,对热点研究主题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出相关的产学合作建议[22]。这些活动综合了第二课堂与研讨会的双重功能,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参与,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日本高校积极与国外优质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希望在承担国际责任的过程中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他们认为:当下的金融问题是全球性的、综合性的,兼具文理科背景的金融工程人才应积极参与到全球综合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中,而集合国内外优秀大学的研究资源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必要的。具体而言,日本高校主要从培养模式国际化、师生资源国际化、学术资源国际化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3]。
在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探索,开展交换留学,实施双学位制度,扩大海外合作研究点。一是交换留学。日本高校与国外优秀高校签订交换留学协议,对金融工程研究方向有兴趣的学生可自行申请出国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提供部分奖学金支持。二是实施双学位制度。日本高校顺应国际趋势,打破现代学科划分过细的壁垒,允许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个学位进行辅修。该举措符合金融工程专业对学生多元知识能力的要求,可为学生之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和更充足的专业支撑。三是扩大海外合作研究点。日本高校积极与国外知名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如庆应义塾大学尖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卓越研究中心、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格雷诺布尔微纳米技术创新产业园等签订合作研究协议、确立合作关系,合作的对象范围仍在不断扩大[21]。
在人员方面,引入国际师生资源以营造文化多元的教育环境。一是积极引入国际师资,比如在培养英语研究能力的通识课程中,积极引入有国际教育背景或研究经验的外国教师进行授课。同时,利用国际资源,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定期举办讲座并召开座谈会,介绍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思想。如庆应义塾大学全球研究中心每年都邀请国内外从事尖端研究与教育的人士举行演讲会,以谋求国际性的研究与教育交流。二是积极接纳留学生,开设短期留学项目,允许留学生用英语学习并获得学位[21]。
在资源方面,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的资源共享。一方面,日本高校建立了全球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发布全球最新、最先进的研究信息,邀请研究者用母语录制简要介绍自己论文的视频,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和研究者学习。另一方面,将日本高校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公开。日本高校通过积极参加全球性的演讲、研讨会以及在网络平台上传研究成果等形式,向世界宣传日本的研究成果,以增加日后开展国际研究与合作的可能[24]。
四、 反思与启示
(一)狠抓基础能力,培养行业精英
首先,在培养目标上,日本高校重视金融工程人才的基础能力和素养。从金融工程学的学科特点来看,金融工程学包含多领域的知识内容,对人才培养提出了由基础到专业、由知识到实践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因此,对人才基础素养和能力的要求高,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厚积薄发。
其次,在培养层次上,日本高校希望培养一批堪当国际金融领航人的专业精英。因此,在本科阶段注重培养对学生过硬的专业水准、丰富的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及扎实的实践实操能力,为高精尖人才的发展打牢基础,并最终服务于日本“以教育立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
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建设教育起步晚[25],目前开展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是应用型本科及高职类院校,在本科阶段以传统的专业划分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学生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仍有所欠缺。应吸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在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教训,在本科阶段利用好理工类学科和金融学科的双重资源,既要避免过于关注理论学习造成的狭隘性,也要避免过于偏重技能操作造成的短视化,培养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的金融工程人才。
(二) 依托理工类专业,综合多学科资源
在金融工程专业的院系设置上,日本在吸收了欧美多院系模式的同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依托理工类大学或综合类大学理工科专业培养金融工程人才的日本特色。在金融工程领域,现实金融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借助工程学的逻辑思维对金融问题进行拆解,再综合金融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进行解决。由此可见,理工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解决现实金融困境的重要抓手,日本高校的院系设置方式有利于发挥理工科的优势。在课程实施方面,既以阶梯式的方式使学生的工程学能力走向精专,又以“学门制”等形式拓宽学生专业大类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对工程学的知识技术理解更深入、连贯。在师资力量上,由工程专家直接对金融工程本科学生进行高质量教学及指导,充分利用了优质的师资资源。
中国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大都在金融经济类院系中进行,学生所学大多为经济学专业课程,师资也多为单一经济学背景的教师,对相关理工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开展不到位[26]。应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灵活设置院系,利用好各院系的教育资源。
(三)树立主人翁意识,紧跟国际前沿
金融工程学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当今金融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世界金融浪潮中,保持教学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和时代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日本教育系统通过内外两方面的举措,为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保驾护航。
从外部来看,日本高校十分重视与业界的沟通合作,积极搭建互动桥梁。一是积极与企业交流。通过讲座、展览会、研讨会、合作研究等方式,积极利用业界资源、吸纳企业意见,基于此更新大学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二是积极与学界开展合作沟通。日本高校积极建设尖端研究集团和实验室等,通过与各国优秀研究室的合作研究,接触并学习前沿的技术和思想。从内部来看,一方面努力引进来,通过国际会议、校企联合会议或“捐赠讲座”等方式,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学生解读业界前沿信息。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设立留学交换项目及相关奖学金,鼓励学生走出国门,掌握国际金融工程领域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满足全球化发展需求,毕业生人数虽多,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仍较为稀缺[27]。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金融专业并非以培养全球顶尖金融人才为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全球金融市场意识的培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金融工程专业基于其学科特性,相较其他金融类专业更有能力承担培养世界顶尖金融人才的重任。因此,我国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可借鉴日本的经验,认识到全球金融市场意识对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建立国际前沿跟踪机制,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前沿研究,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满足市场需求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金融类人才的基本素质,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金融市场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日本金融工程人才的实践教学与地域产业联系密切,高校在地域企业的帮助下获得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学生实践机会,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未来的劳动力进行了提前培训,使人才的培养更适合市场的需要。合作研究以解决企业现实问题为前提,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
按照伯顿·克拉克提出的由政府、市场和学术权威构成的三角协调模型,每个角代表一种模式的极端和另外两种模式的最低限度,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因其权力结构的差异而处于不同位置[28]。我国高校属于政府主导型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对市场需求的考虑还不够充分,因此容易出现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等现象。日本高校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启示我们应更积极地与地域企业和行业进行沟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合作研究、企业讲座等形式积极吸收业界信息,及时更新人才培养内容与模式,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璐,倪兴兴,薛松超,等.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189-192+198.
[2]橘川武郎.日本失落了吗:从日本第一到泡沫经济[M].田中景,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138-143.
[3]刘骏民.宏观经济政策转型与演变——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实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53.
[4]黄泽民.日本金融制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今野浩.金融工学と人材教育[J].研究技術計画,1999(3):169-173.
[6]小林洋文,コバヤシヒロフミ.臨時教育審議会「教育改革に関する第一次答申」と信濃教育会[J].長野県短期大学紀要,1985(40):39-46.
[7]周川.为素质而教来自国外的启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42.
[8]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人間」「もの」「情報」「金」を柱とし、現実社会における問題の解決を図る[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introduction/#top.
[9]東京大学工学部 計数工学科.計数工学科パンフレット[R].东京都,2023:2.
[10]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4つの教育分野と7つの研究分野[EB/OL].[2023-04-02].https://www.ae.keio.ac.jp/introduction/field/.
[11]東京理科大学経営学部.履修科目一覧[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education/coursetaken/.
[12]東京理科大学経営学部.一般教養科目(経営学部)[EB/OL].[2023-03-13].https://www.tus.ac.jp/academics/liberal/files/keiei_kagu.pdf.
[13]東京理科大学経営学部.カリキュラム[EB/OL].[2023-03-13].https://dept.tus.ac.jp/mgt/be/curriculum/.
[14]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学びの特徴[EB/OL].[2023-03-13].https://www.st.keio.ac.jp/education/feature/.
[15]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実験」の意味?わかりやすい解説[EB/OL].[2023-03-13].https://kotobank.jp/word/%E5%AE%9F%E9%A8%93-74017.
[16]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学門および学科選択について[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study/.
[17]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教育プログラム[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education/.
[18]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学部案内[R].神奈川县,2023:3.
[19]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技術支援課[EB/OL].[2023-03-13].http://www.eesc.st.keio.ac.jp/eesc/.
[20]慶応義塾大学先端科学技術研究センター.科学技術の最先端を切り拓く[R].神奈川县:2014:1-2.
[21]東京理科大学経営学部.寄附講座[EB/OL].[2023-03-13].https://www.tus.ac.jp/ura/collaboration_info/donation_course/.
[22]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KLLとは[EB/OL].[2023-03-13].https://www.kll.keio.ac.jp/about.
[23]慶応義塾大学.実学(サイエンス)によって地球社会の持続可能性を高める[R].神奈川县:2021:1.
[24]慶応義塾大学理工学部管理工学科.慶応義塾大学グローバルリサーチ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EB/OL].[2023-03-13].https://www.kgri.keio.ac.jp/index.html.
[25]童中文,张炜.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浅析[J].时代经贸,2017(15):12-15.
[26]刘海飞,盖丽,林树.基于能力本位视角的工程类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国际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8(9):77-80.
[27]周小琪.浅析我国金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9):57-58.
[28]朱彦,蒋凯.制度主义透镜下的当代高等教育图景——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理论[J].高等教育研究,2022(9):92-109.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arliest countries that initi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strategies in Asia, Japan began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80s, and developed an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he reliance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Specifically, the cultivation experienc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is primarily reflected in their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dhere to an elitist approach, aiming to develop professionals with both top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y have constructed a rich and progressive curriculum system, focusing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rom both broad and in-depth perspectives. Japanese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a whole-proces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corporate resources to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development. They also place great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eping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up-to-date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Analyz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uch talents in 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mode; Japanese universities;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