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2024-06-21鲍松熠白初一

关键词:问题意识历史教学高中

鲍松熠 白初一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源泉。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学创新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思维的重要步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本文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的策略,建构和培养高中学生问题意识,通过夯实基础、创设情境、辩证研讨、归纳梳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培育和加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99-03

2020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学历史学科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问题意识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疑惑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动机和思维方式。它是一种主动、创造、批判的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和记录,它不仅反映了过去的事实和经验,也影响了现在的认知和判断,甚至预示了未来的趋势和可能。因此,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满足知识的需求,更是为了培养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问题意识[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本质的深刻认识,辩证地看待历史发生的过程与结果,提高在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历史素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乐于将课件和史料迅速播放呈现给学生,一节课的节点结束之后,部分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信息化生动的课件画面当中。所谓“以论带史”的教学方式,却造成了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容否认的是,我们在重视史料研学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历史学科素养需要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贴标签。教师应抓住启发式教学这个环节,突出学生的素养培育,多种方式开展讲授、探究、追问,特别是通过设计并抛出问题,多问问为什么,达成核心素养。因此,历史学科素养不只是字面上的含义,更应融入中学历史的课堂,进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好问”,这意味着师生之间能够有效地互动,学生乐于探索历史,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愈加浓烈,其思维习惯日趋形成。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课程标准》指出:“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地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2]在倡导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思维至关重要,而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产生学习的兴趣,逐步习得独立思考问题的创新潜能,促成历史思维的发散。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史料进行复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意识是中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养成,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而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课程标准提供了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提示:“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3]基于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度研读,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学生一起对历史的再现进行不断地探索。

(三)有利于转变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完知识点后,让学生背诵和完成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形成。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研习材料,思考问题做出判断。”[4]当前,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维,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注重学生的历史认知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教师应当转变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历史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课堂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在发现和学习历史之中,解读历史思维与能力。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固化的教学思维,以历史史料为辅,引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过程中认识历史的本质,促使学生持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问题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

现阶段历史教学不是教师一方面的授课或者学生单独探究,而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可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实践活动。不但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将其化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好问”。学生要加强练习,夯实基础,能够自主学习,专注课堂,合作探究,敢于质疑,学会辩证反思。唯有这样,科学合理的策略将有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成长。

(一)夯实基础,自主学习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校越发注重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然而“核心素养”目标不是抛弃“三维目标”,而是继承和弘扬其内涵,顺应我国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提倡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中,教师仍需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做好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巩固基础知识。江苏一线历史教师金云也指出扩充学生历史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同时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使学生扩宽视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学会自主学习,筑牢历史知识的根基,学会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以历史思维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在讲授统编版高中历史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的过程中。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世界史的书籍,如《文明的曙光:古代两河流域》《法老、神权与亡灵:古代埃及文明》《轴心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古典时代与希腊化世界》《罗马帝国的兴盛与衰亡》等,促进学生对古代世界的帝国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将同时期古代世界联系起来,认识各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性,领会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交流。在授课环节,教师在展示本课的主题之后,追问学生在初中都学过哪些古代帝国?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就会联想到有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帝国、亚述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等。所以,关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预习,阅读课外书籍,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根据课前预习,以夯实基础知识,对于教师的授课,就会产生一定的历史兴趣,产生历史探究的想法。由此,学生孕育问题意识,日益深入探究古代世界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二)设置情境,设计问题

历史是过去的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融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一起感同身受,进而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兴趣。《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当时人们所处的历史背景,感受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5]据此,教师可以充分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专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领悟本课的学习要点。福建历史教师谢春丽认为,创设史料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发挥问题学习导向作用,加深学习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讲授统编版高中历史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在进入本课学习之前,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广西洪秀全故居的图片。有的学生就会问:“洪秀全故居为什么会写上‘官禄布这三个字?”教师讲解:“官禄布”这三个字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官禄布村,是洪秀全成长、读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当地农民生活贫苦,当时流传的一首歌谣:“官禄布,官禄布,食粥送薯芋;乌蝇咬米饭,追到新街渡。”教师继续讲解:“据传说,官禄布与邻近的乐同、大布等土地均属毕氏所有,当时有位姓洪的外地人来到这里,后来做了九潭毕官禄的长工,其为人诚实可靠,工作卖力,深得毕官禄的赏识,于是就把这片荒芜之地赠送给他。洪氏得到毕官禄的赏赐后,在此就地采材,挖泥打砖,建成简易的客家式民房,居此繁衍后代。立村以后,则用毕官禄的名字为村名,以表感恩,故名官禄布。”教师从洪秀全人生起点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还是农民阶级救国救民的伟大探索实践,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通过比较“新鲜”的历史图片来创设历史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对洪秀全经历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从而开启本课内容的学习。又如,教师在讲授统编版高中历史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山海经》的古地图与欧洲中世纪的古地图,创设不同的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假如你代表着中欧古代的民众,你将如何看待这些地图?这时候,教师可以提示,从两幅地图的绘制细节进行分析,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地图是体现了九州、对自然的敬畏等思想,而欧洲中世纪的地图却反映了其严重的宗教色彩、上帝创造世界等思想。于是有的学生就会发问:为什么这两幅地图绘制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惑设计其问题:对比两幅地图,体现中国和欧洲古代怎样的对外和文化观念?从而进行本课的学习。由此,教师创设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内驱力[6],得以抓住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往本课的问题导向。

(三)辩证研讨,归纳梳理

依据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学生能够对史料进行辨析,以发现历史的真实。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搜集和整理的史料,使学生学会辩证,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完成对某一历史知识的归纳梳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汲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个性,即因材施教。通过借助多类型的史料,学生能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遭受了中外联合势力的绞杀,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它必然失败。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史料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教师和学生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学习的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然而,因为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本文对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相关论述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未提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相关的教学评一体化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本先.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5(10):41-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铁永香.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20(6):110-111.

〔4〕金云.培养问题意识 深化中学历史课改[J].中学教学参考,2017(1):94.

〔5〕谢春丽.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20(21):152.

〔6〕张瑶.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高考,2019(32):122.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历史教学高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