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体系建构

2024-06-21姜万兰张若男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共同富裕

姜万兰 张若男

摘 要: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本文在深入分析劳动建构共同富裕的学理与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劳动教育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独特价值意蕴,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对共同富裕产生的现实意义及影响,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建构体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劳动;劳动教育;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89-06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新的历史任务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如何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是一切价值的尺度。”[1]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出“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2],明确了勤劳创造共同富裕的道路要求,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独特时代价值。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思想政治课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赋能共同富裕意义深远。

一、劳动建构共同富裕的学理性与实践性

马克思认为,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劳动这一重要途径实现的,并且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3]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观与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高度一致的,内含了共同富裕价值目标,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突出了实践动力这一重要维度,明确了劳动建构共同富裕的学理性与实践性。

(一)生产劳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构成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必然离不开社会生产,在生产劳动中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创造出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物质内容,使自身不断得到发展。在实践中,伴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逐渐多样化,这就对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需要劳动者不断革新生产劳动工具,提高劳动效率,以更高的生产力创造符合人们需要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因此,马克思犀利地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4]它表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的,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是离不开生产劳动和劳动水平提高这一根本前提条件的。

(二)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其深刻内涵。新时代共同富裕一方面包括全体劳动者的生活条件得到整体改善和提高,劳动成果由全体劳动者享有,另一方面也包括这种富有的生活形态是由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可以理解为共建共享。唯物史观将其上升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共建对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前面已经提及,共享着重强调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一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新型劳动关系,向着共同富裕方向努力,社会生活安定和谐,劳动者在生产中团结互助,获得合理报酬,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为社会做贡献;二是体现出对自然的充分尊重,人是自然的产物,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们在获得满足自身物质需要时,要兼顾对自然的保护,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破坏生态、残暴掠夺式开发。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要求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互助、团结协作的生产关系,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关系,以实现生活富足,生态环境整体平衡良好。

(三)分配公平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共享劳动成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劳动者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这些财富的分配原则是否公平则直接影响劳动者生活状态与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马克思深刻指出:“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5]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客观要求公平分配劳动成果,以避免对生产积极性的挫伤,避免出现人们在收入上出现两极分化的消极后果,否则影响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要求日益提高,影响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社会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共同富裕不养懒汉,但必须保证劳动者能够公平享有劳动成果,人们通过辛勤劳动钱袋子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平等享有发展带来的实惠。鼓励勤劳致富,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在全社会营造出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这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着力点之一,也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四)自觉劳动是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对劳动者自身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劳动的认识。劳动者一方面应该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就是要具备自觉劳动的觉悟,这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这里强调的自由自觉地劳动意味着人逐渐摆脱“单向度”的发展态势,劳动行为不再是谋生手段,不再是来自外部的指令,而是源自自我需求。劳动时间的长短根据个人爱好、特长等发展性活动而定,劳动成为一种享受,不是为了更多占有社会财富,而是在劳动的全过程中追求那种体验的幸福和快乐,并且随着劳动活动的丰富程度,使人的发展走向自由全面的更高层次,最终达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理想状态[7]。新时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在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每个人通过社会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并将这一价值最大化,实现自我发展,这种自觉劳动已经成为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劳动教育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价值意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教育的唯一途径。“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8]2021年4月,在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五条调整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至此,党的教育方针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也随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建构在马克思劳动解放学说基础之上的劳动教育内蕴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价值。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劳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的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向高级形态进阶的动力与基础,也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深刻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10]劳动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继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产品,甚至是具有更高品质的物质产品,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而优质的物质产品生产离不开社会成员辛勤的劳动创造,劳动者素质高低直接决定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实现共同富裕,“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11],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同时共同富裕也绝不是坐享其成,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所有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劳动,共同创造更多更好社会产品。在生产劳动中,通过激发社会成员的劳动创造热情,开启美好生活新模式。在劳动中,劳动者不断提高自觉劳动的认识觉悟,不断获取新的劳动技能,真正体会集创造与享受于一体的共同富裕生活带给他们的愉悦与享受。

劳动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家通过劳动教育促进新时代劳动者掌握核心劳动技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每个劳动者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我们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使共同富裕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同富裕必须建立在生产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之上,这是历史已经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本质也内含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没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关键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城乡区域差距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立足新发展阶段,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党中央做出了重大决策,就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2],突出了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劳动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要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赢得一席之地,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培养众多有知识、掌握核心劳动技能、具备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需要在大国工匠上下功夫,在培养能工巧匠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确保实现共同富裕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

(三)凝聚社会发展共识的内在要求

消除贫困,在解决了贫困问题之后,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为中华民族发展中要完成的另一个重要任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道难题,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得到完美解决。所以,推进共同富裕,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一场硬仗,同时也需要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共同富裕的良好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发展共识。在这一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关于共同富裕的模糊认识必须在思想层面上澄清,在舆论上加强引导,以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13]为此,必须加强劳动教育。一是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使广大社会成员深入理解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提高对劳动形成价值的认识,深刻理解共同富裕蕴含的丰富内涵,从思想上解决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问题,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勤劳致富精神。当下有一部分人存在惰性思维,有“等靠要”消极思想,早早就要“躺平”不动,还有一些人有“仇富”思想,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去消除。二是有利于我们宣传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共同富裕的实现不能同步共振,我们倡导、鼓励先富带后富,在劳动教育中引导人民群众尊重劳动创造的成果,杜绝浪费现象,还要在思想上防止滋生“为富不仁”情况的出现,避免因物质生活富裕而带来的精神生活落伍和精神空虚,精神上也要同步富裕起来。让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人人热爱劳动、通过劳动致富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为共同富裕打下社会舆论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阐释恰到好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日益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展现出苏维埃人丰富的精神生活。按本人意愿从事劳动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之一。”[14]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

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形成“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劳动认知、形成劳动理念、养成爱劳动良好习惯以及提升劳动素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勤劳致富、赋能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学生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

马克思深刻指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5],为我们指明了劳动与富裕二者在逻辑上的关系,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基础。今天党带领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更加明确,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更为迫切,追求共同富裕迈出的脚步更为坚实,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广泛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中包含着劳动创造形成价值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与追求共同富裕唯有通过劳动在理论上是贯通的,在教学中容易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丰富的案例能够让学生看到依靠勤劳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实践结果,使他们坚信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劳动奋斗。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形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素养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拓宽了劳动教育的渠道与途径,进一步巩固劳动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天然联系,为赋能学生坚定共同富裕信心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实现共同富裕内涵丰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上的共同富裕,而且还包括思想层面上的“富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全民族通过共同劳动奋斗共同努力来实现。这就需要全体人民深刻认识共同劳动奋斗是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因此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引领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使广大学生储备起劳动创造价值的政治经济学知识,为学生劳动价值观念形成打下知识基础。高中阶段是学生社会化前的重要阶段,在他们即将进入大学之前通过劳动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共同富裕与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其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一代一代在接续奋斗中实现,使其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这是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助赋能共同富裕的独特价值。

(三)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6]共同富裕与劳动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任何人都无法割断。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劳动中学生不仅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考。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术应用到现实中,解决现实问题。这样通过真实多样的生活劳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自觉性,引导他们通过直接体验切实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促使他们不断去探索新知识,解决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从而更有力地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让学生尽可能将劳动教育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深化对于共同劳动的认可,加深学生在专业劳动实践中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体系建构

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7]。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劳动教育是承载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必须不断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高素质人才基础。

(一)建立以“劳”促“德”的教育目标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开启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科学手段。培养劳动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个达成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同年级根据教学内容相应地设定劳动教育目标,促使学生深刻理解实现共同富裕与劳动之间的天然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科学态度、崇尚劳动创新的精神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使其不断增长劳动智慧、增强劳动体能、提升劳动审美,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教育的促进作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18],为实现共同富裕培养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劳动教育内容

高中四本思想政治课必修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学生直接学习起来是难以理解,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任课教师有必要深刻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将深奥的学理性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使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点,包括劳动历史观、劳动幸福观、劳动价值观等内容,把这些劳动知识蕴含的劳动教育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深刻感悟辛勤劳动和诚实劳动以及创造性劳动才是幸福的源泉。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辛勤劳动推向前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通过中国人民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教育学生要弘扬劳动精神,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幸福观,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尊重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共同富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方法

取得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良好的育人效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必然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接受劳动教育内容,提高育人实效。首先,可以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劳动教育教学中,教师将各种多媒体素材准备充分,使劳动教育更形象生动更具体具象,以此手段弥补课堂单纯的理论灌输的不足;其次,可以选择议题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在不断解决障碍、沟通理念的过程中获得劳动教育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再次,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认识劳动就在日常生活中常伴自己左右,感悟劳动的魅力,加深对劳动意义的理解,深刻体会“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最后,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访谈法、榜样示范等灵活的授课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科学劳动观,激发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民族复兴努力培养自身劳动素养。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教育资源建构学生易于参与活动型学科课程,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劳动实践是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通过实践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做饭、做家务等力所能及的生活实践,通过劳动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其思维方式,激发创新创造热情。劳动教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还可以使学生珍惜自己劳动创造的成果,进而尊重他人创造的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寓教于乐,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赋能了共同富裕建设者的劳动素养。

(五)建立综合劳动考评机制

良好的劳动考评机制,无疑能够提升劳动育人效果,同时有力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一是可以将多元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是由教师一元主体完成,教师一人说了算,考核方式方法完全由教师决定,弱化了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其中,使评价更科学。通过采用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的综合考评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效果。二是在评价方式中注入思政课评价维度,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评价内容中,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等多方面成绩纳入考核评价范畴,有效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综合评价的科学性。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与积极性,又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中劳动教育的时代性要求,赋能共同富裕顺利实现。

劳动教育是一项复杂工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现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劳动教育赋能共同富裕体系,对于新时代担当劳动教育新使命,丰富劳动教育新内涵,拓展劳动教育新形式,实现劳动教育新价值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0.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1-10-16(0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8〕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27.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EB/OL].(2021-04-29)[2021-11-25].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104/7cf7f9db53ac47bcad2dfed8371b1 ce8.shtml.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11〕陈金龙,钟文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方位与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21(1):4-8.

〔12〕〔17〕〔18〕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13〕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

〔14〕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萧勇,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8.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6〕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劳动教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