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实践与创新

2024-06-21康英华孙志永

关键词:外语教师策略

康英华 孙志永

摘 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肩负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研究背景,以外语教育为例,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外语教学的建设目标,探讨外语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教学任务和路径,提出外语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总体思路和相关策略,旨在提升外语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和途径,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重任。

关键词:外语教师;策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85-04

56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民族相互帮助,相互融合,相互关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及共同进步的和睦局面。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的创新论断,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也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民族政策,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一、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经势在必行。教师肩负着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进行多方面,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是各级学校,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级学校教师应该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承担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任,并发挥教师在此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探讨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发展路径和教育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方面讲,探析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教学策略将有利于凝聚各族人民的合力,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文化认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实际意义方面讲,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和增强文化认同,也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重任。

当前,语言研究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外语教学作为各级学校的重要学科,应承担起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任。当前外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方面,有些外语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还达不到要求,外语教师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学能力,尤其在将本专业知识同思想政治教学融合时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教学方面,外语教学目标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还主要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很少包含甚至没有涉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外语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和教师的课堂互动较少,思政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不足。因此,作为外语教师,有必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肩负起承担外语语言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二、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策略

(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头脑”

“三进”理念是各级学校贯彻民族工作的重要新举措,是弘扬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新尝试,也为各民族团结和融合提出了新路径,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对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头脑”是深入贯彻实施“三进”工作的价值归宿和情感归宿。在外语教学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头脑”不仅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外语教师头脑,也要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入学生头脑,旨在铸牢各级学校全体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头脑”。外语教师自身应该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观念,认真学习和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件和方针政策,加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课上课下学习来增强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不断探索,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除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观念植根于师生头脑,同时外语教师要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情感价值渗透到学生头脑中,帮助学生在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外语教育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努力开创教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事业新局面。外语教师应该通过外语实际教学不断探索反思学习,反复的经验累积,要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性、正确性、时代性和紧迫性,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广大师生的坚定信念,并为之努力。

(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进课堂是深入推进实施“三进”工作的实践探索,也是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在外语教学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外语课堂即外语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设计,设置专题课程,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外语课堂教学的始终。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外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习得同德育培养相结合,利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条件和教学因子展开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

1.确立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选择及评价机制的设置。在外语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背景下外语教师应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作为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材的选择,评价考核要严格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和实施,并且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确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是改变外语语言学习的本质,而是要通过语言文化学习渗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语言提升和素质培养的结合。

2.融入课堂设计和课堂活动

在外语教学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外语课堂设计和课堂活动,即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提升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应该改革孤立的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做横向及纵向的延展,从专业知识中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并进行深入讲解,就教材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做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培育内容应将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外语语言专业知识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民族观。

在教学方法上,外语教学可以尝试新型教学模式,例如5E教学法、ADDIE教学模型、BOPPPS教学模型、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CDIO教育模式等多元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语言知识点和掌握思想政治元素的内涵,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无缝融合到外语教学各项活动中。

3.提升自身素质,建设“课程思政”学习资源库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下,教师应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共建学科“课程思政”学习资源库。在外语教育中,教师应主动投身于课程思政教学建设,积极参加外语教师思政培训课,进行思政研究,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外语课堂的途径,实现外语教师自身语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专业知识扎实,有道德情操的外语教师。教师还要挖掘外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建设外语类“课程思政”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紧跟时代脉搏,以满足不同门类课程教师教学的需要。外语类“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等内容纳入进去。还可以将外语与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实训案例素材纳入其中,提升外语教学效果。

4.开展专题活动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专题思政课程,可围绕积极正向的话题进行辅导,例如中华文明,民族英雄等话题;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直播等形式开展思政专题辅导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广大师生头脑,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提供资源,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贯穿整个外语教学活动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民族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拓宽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学习知识的愉悦感和自豪感,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环境。例如,在外语教学课堂以外,可以开展双语讲述中国故事活动,内容可以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民族团结等主题,还可开办文化专题讲座和民族节日风俗体验活动等,这些都可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师生感受家国情怀,凝聚中国力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中华文化自信和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赤峰学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定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自主学习,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最新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各科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研活动,完善课程教案,采纳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专业课教授中。例如,外国语学院教师,多次定期参与思政教学的科研和教研活动,老师们在研讨中积极发言,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旨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融入外语教学中,实现思政融入外语的教学模式。外语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假期培训,与其他院校外语教师交流合作,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举办青年外语教师技能大赛,老师们在技能大赛展示中都体现出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分享授课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在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的作用下,还有效发挥了第二课堂阵线的优势,开展了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活动,将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通过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途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外国语学院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研读思政材料,录制微课视频,供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共享。这些举措都体现出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的重要作用及教师自身承担的重要使命,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立德树人教育的始终,增强了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水平,也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榜样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助力外语类师范生培养

外语教师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在校外语类师范生代表的正是未来的外语教师队伍,是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主力军。因此,为了提高外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应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逐步提高师范生培养的质量。在外语类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中,外语教师应高度重视外语教学对外语类师范生语言的能力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探索外语类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包括积极开展外语类师范生培训,提高外语类师范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外语类师范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和加强外语类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师范生通过多渠道多途径获得语言和思想政治学习资源,为国家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型外语人才。这些举措都能更好地服务于基础外语教育,为基础外语教育提供师资保障,提高基础外语教育教师综合能力。

三、结语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地方高校的使命担当,而教师则是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导者。本文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出发,深入挖掘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以外语教学为例,分析了教师在开展和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教育策略,并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头脑”,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专题活动,助力外语类师范生培养五个大方面展开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使教师在开展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作用最大化和高效化,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指出各科目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要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带给学生理性以及人格的提升,旨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这些都考验着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考量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立德树人的能力,以期将本研究运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同时能够为课程思政教学拓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褚远辉.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进”研究[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3, 6(1):96-104.

〔2〕高振勍.内蒙古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3):9-12.

〔3〕何玲,刘瑜.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担当[J].高教论坛,2023(2):80-83.

〔4〕李道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背景及意义[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1):5-9.

〔5〕马永全,桑国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使命承载及深化普及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2,33(1):146-152.

〔6〕任军.地方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与实践——基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探索[J].民族教育研究,2022, 33(4):62-67.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