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4-11-03唐良玉

山东青年 2014年9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信息素养

唐良玉

摘要:随着信息化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外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外语教师在信息化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信息素养;外语教师

一、引言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早在上世纪90年就制定了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美国克林顿政府于 1993 年 9 月提出的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建设计划,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①,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社会大系统组成部分的教育,自然也是深受影响。我国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在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必须“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②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里耗时最长、学时最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关系到几乎每一位大学生。近三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革新,但改革力度最大的当属 2004 年初以来由教育部直接推动的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 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③显然,在这一改革中教师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庄丽娜④,李淑萍⑤,陈伟红⑥,杨发青⑦等调查都表明,我国目前高校外语教师的信息化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正是本文想要探讨和关注的。

二、外语教师在信息化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信息意识薄弱。有些教师没有随着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推进而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仍然以教材、黑板和粉笔为主,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课堂活动,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这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大学英语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提倡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究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倡个性化教学、交互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导师的角色和助学者的角色。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重点在于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存在“五重五轻”现象,即重视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对课堂的控制而轻视对课堂的开放,重视统一化培养而轻视个性化培养,重视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而轻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⑧

第二,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素养,即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一般认为,信息素养包括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含义:从技术层面来说,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面对信息的修养。⑨部分教师因为早期的知识结构不同而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又因为年龄或兴趣等其它原因而不愿重新学习,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现代信息技术产生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在教学中会回避甚至拒绝使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另有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信息化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在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以及信息化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信息化活用技术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信息资源高速膨胀,出现了信息爆炸、信息危机的局面,教师如何才能给那些随意而无结构的信息赋予结构和意义,如何为学生设计学习环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才能保证学生拥有查找、获取、接受、判别并和别人交流他们所获取的信息的能力,这些都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

第三,硬件条件限制。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 2009-2010 年对全国 530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所做的调查⑩,53.2%的高校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网络机房,平均每校有 343 个座位;有 78.2%的高校建有大学英语教学专用语音室,平均每校有 467 个座位。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高校都非常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提供物质条件,但这些机房、语音室主要针对听说课程和学生自主学习之用,精读课程还是在普通教室进行,很多教师只有在要参加竞赛时才能使用上多媒体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

三、提升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基于信息化的大学英语改革是大势所趋,要保证这场改革顺利地开展实施,外语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第一,转变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意识。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整个社会都融入到信息化当中,传统的以黑板、粉笔为主的单一教学环境正在逐步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普通教室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环境所替代。混合学习原有含义是指各种学习或教学方式的结合,其理念和思想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存在。Margaret对混合学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她指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技术结合(或者混合), 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 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 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 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混合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作用。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要主动面对,与时俱进,转变旧观念,了解信息化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运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意识,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大学英语改革当中,学习和灵活运用各种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

第二,提高教师的信息知识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传播、更新速度是其他工具所不能比拟的,这就对教师的信息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知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对信息进行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全球化网络就是一个巨型图书馆,对外语教师信息知识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教师了解信息检索的专业知识与各学科的知识,让他们知道采用哪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可以获得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信息,从而具备信息理论和信息实践两方面的能力。同时,教师信息知识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使他们能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建立长效稳定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学校在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方面应该建立长效稳定的制度,例如规定每个新进教师都必须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并获得经过考核颁发的合格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其它空闲时间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同时学校也要扩大培训面,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参与进来。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两年左右学校就会有一次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但涉及的对象主要是网络中心的专任教师和各系部推荐的骨干教师,其他教师则再由这些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培训,但最终这样的间接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并未起到任何实际性的作用。

此外,培训的内容也应做适当调整。笔者也曾参加过几种不同形式的计算机培训,在培训之时感觉收获很多,可在实际运用中却时常无法自如运用。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培训主要侧重于计算机技术本身,认为教师只要掌握了计算机技术,便能自然将其运用于语言教学。显然,这种单纯以技术操作为主的培训内容,对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难以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培训机构或高校需要及时更新教师发展项目的内容和方式,将技术培训与语言课程设计整合起来,将重点转移到以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主的方面来,将培养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积极接受信息化教育。学校还可以定期、不定期地聘请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深入到学校,并以专家讲座、示范课、竞赛课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等全方位的指导,使教师信息化水平得到提高。

第四,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运用提供保障。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为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正如之前提到的,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专门的网络机房和专用语音室,但与学生的总数相比还远远不够,可供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室也远不能满足需求,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还需加强建设,为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平台。软件方面,除购买相关出版社制作的软件或学习系统外,还应鼓励和组织信息技术人员和信息化能力较强的教师自行制作课件、开设网站,建立外语学习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源。

四、结语

自2004年至今,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当中的应用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空间,使之从单一的教室延伸至空中课堂教室和网络虚拟教室;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和学习资源,互联网将全球资源共享,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各类资料应有尽有;信息技术还转变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自由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信息技术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对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外语教师要迎难而上,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只有外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更深入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使我们在21世纪全球人才战略竞争中取得优先权和主动权。

[参考文献]

[1]李湘虹, 庞景安. 信息化浪潮[M]. 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8:??127-1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3]庄丽娜,孟凡一.对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 464-465.

[4]李淑平.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情报科学,2009 (6):851-853.

[5]伟红.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0 (7): 126-130.

[6]杨发青.平顶山市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时空,2008 (4): 85-87.

[7]刘长江,吴鼎民.实施研究性学习,创新英语教学观念[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1):46-49.

[8] 李豫颖. 信息技术教学论[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197.

[9]王守仁,王海啸.2011,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9):?4-11.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11] 刘文宇, 查吉安.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英语学习有效性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0): 23-26.

本文基金项目:2011年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2012年湖南科技学院教改立项项目《新规定下的大学英语分级分类教学模式探讨》(项目编号:XKYJ2012200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信息素养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二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