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

2024-06-20穆瑞兵

村委主任 2024年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环境保护

作者简介:穆瑞兵(1989—),男,回族,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研究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通过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与环境友好产业发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等策略的实施,旨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22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X171.3 文章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共同富裕密不可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存在内在统一性,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共同富裕,也是生态环境上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均离不开生态环境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关重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乡村振兴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并通过相关策略的实施,希望可以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农业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治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生态环境得到合理治理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首先,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其充足的资源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其次,乡村振兴需要依靠生态资源。农村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这些资源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注重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再次,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直接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最后,乡村振兴需要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产业方向。这些产业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发展提供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优质的农产品,以吸引消费者,带动当地经济增长。此外,乡村振兴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还需要实现农村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即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以确保农村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 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会引发土壤侵蚀和水源枯竭[2]。其次,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如矿产开采、水利工程建设等,往往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例如,矿产开采可能会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污染,水利工程可能会破坏河流生态系统。再次,农村地区大规模的农业种植、森林砍伐、湿地开发等活动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失衡。最后,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往往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导致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得不到及时控制和解决。

3 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3.1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

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策略可以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社会的繁荣。第一,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加强对农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包括湿地保护、森林修复、水域生态修复等。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保护敏感生态区域和重点生物多样性资源。第二,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加强农村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如采取防风固沙、建设水土保持林网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同时,推动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土壤的生态功能。第三,农田生态系统建设。推广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推动农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连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3]。第四,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农村地区资源循环利用,包括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农村能源的清洁利用等。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第五,生态农业和生态产品。推广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和培育。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助于推动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第六,鼓励农民参与环境教育活动。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生态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3.2清洁生产与环境友好产业发展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减少农村地区的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培育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一,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减少农村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燃煤炉、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第二,环境友好型产业培育。支持发展以环保为导向的农村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可再生能源等。鼓励农民转型升级传统农业,发展绿色种植、有机农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第三,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导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投资和合作,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村产业的环境友好性[4]。第四,绿色供应链管理。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农村产业中的应用,鼓励企业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和原材料,推动供应链产业链条绿色化,减少环境负面影响和资源浪费。第五,农村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支持并引导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如绿色农业园区、生态村庄等。通过示范效应,引领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农村清洁生产和环境友好产业发展。第六,技术支持和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农村企业和农民掌握环保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清洁生产能力和水平。

3.3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与利用,推动农村垃圾资源化。改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质量。第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推广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提高垃圾的无害化处理量。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第二,农村垃圾焚烧和填埋场环境管理。加强对农村垃圾焚烧和填埋场的环境管理,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加强对焚烧过程中的废气处理和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农村污水治理。改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推广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厌氧消化等,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并实现资源回收利用[5]。第四,农田灌溉与污水再生利用。推广农田灌溉与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将经过适当处理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合理规划和管理农田灌溉系统,提高用水效率和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第五,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包括垃圾箱、公共厕所、垃圾站等。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设施,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第六,技术支持和培训。提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的支持和培训服务,帮助农村居民和农业企业掌握先进的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能力。

3.4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优化农田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浪费,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第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实现对农田灌溉用水的精确控制和有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对地下水和河流等水源的依赖。第二,小型水库和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小型水库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提升农田的灌溉供水能力和水资源调控能力。合理规划和建设水库,确保水库的储水量和灌溉用水的充足供应。第三,农田排水系统建设。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强排水沟渠和泵站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农田排水畅通,防止土壤因水分过多积聚引发病虫害等问题。第四,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对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采取防护措施,如梯田建设、植被恢复、沟壑治理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第五,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与维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定期检修和维护灌溉设施、水利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第六,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建立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机制,科学合理地调配农田用水,确保农田灌溉的水量、质量和适时供应。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协调满足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

3.5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同时,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生态价值内部化和外部效益的转化,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动力[6]。第一,补偿标准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以衡量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的贡献。补偿标准可以考虑纳入防止土地退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源质量等指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二,经济激励措施。通过给予经济补贴、奖励或其他形式的激励,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者采取生态友好型耕作方式、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生态系统等。补偿可以体现在直接资金支持、农产品溢价、生态服务市场等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补偿机制的有效监督与评估体系,确保补偿资金的使用和效果。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防止资金滥用和浪费现象,同时激励农民和农业生产者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第四,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促进企业、社会组织和农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和实施。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各方可以共同协商、确定补偿标准和分配方式,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3.6绿色金融支持

通过绿色金融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推动相关项目的实施和开展,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绿色信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绿色信贷专项资金、建立绿色信贷评估体系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向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供贷款,降低贷款难度,推动项目的实施。第二,绿色债券。扩大绿色债券市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第三,绿色保险。推动开发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绿色保险产品,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提供风险保障。绿色保险可以覆盖生态环境修复、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等方面,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经济补偿和风险保障。第四,绿色投资基金。设立专门的绿色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投资项目。基金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为项目提供长期经济支持,促进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3.7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通过创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指导和精细管理,提高治理效果和决策的准确性。同时,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第一,数据收集和整理。建立健全数据采集机制,收集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如土壤质量、水源状况、空气质量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第二,数据分析和建模。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深入理解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和特点。采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挖掘数据规律和趋势,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和问题。第三,决策支持和预警。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决策建议。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监测、预警功能,帮助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第四,舆情分析和社会参与。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对舆情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公众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合理关切和意见。同时,通过系统提供的信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共治共享的格局。第五,监督和评估。利用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治理策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议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且必须予以重视的任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质量,应以保护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来推动生态文明创建。同时,将环境保护与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助力更好地实现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外,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只有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才能真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新奎.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思考[J].河南农业,2022(36):39-41.

[2]鲍越,吴文浩,周霞,等.绿色发展视域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路径——以泰州市戴陈村为例[J].现代园艺,2023,46(20):149-151.

[3]张建琦,赵长昆,刘洪忠.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6):37-39.

[4]张可,王新波.马克思生态观指导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环境工程,2023,41(07):292.

[5]席缘.乡村振兴语境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路与法治保障[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5):7-9.

[6]杨朋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规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3(05):59-60.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