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
2024-06-20丛雪雯
作者简介:丛雪雯(1994—),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
摘要: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双重挑战。文章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际出发,对该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包括加强保护意识、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服务质量及构建有效的互动机制等策略。旨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互利共赢,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发展;互动机制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1-0117-03 中国图书分类号:G127 文章标识码:A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社会的进步,农村文化遗产维护与乡村旅游业成了地方发展的新亮点和动力源泉。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在市级项目中表现突出,不仅彰显了该地区深厚的文化根基,还为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特色资源[1]。文章旨在分析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互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1 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1.1文化遗产资源调查
2023年,威海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成功入选了28个新项目,这些项目反映了威海市农村地区在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等方面的丰富遗产。例如,传统技艺类纳入了威海旗袍制作技艺、胶东传统婚服制作、传统制陶技艺等20项。民间文学类项目有鸡鸣岛地名传说。传统体育项目有醉八仙拳[2]。威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累计达142项。这一系列项目不仅展示了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也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体现了威海市在保护传统文化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努力与成绩。
1.2威海市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
威海市旅游业近年来呈显著增长趋势。《2022年山东省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22年威海旅游接待人次约3 542万人
,旅游总收入近389亿元。携程等平台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威海暑期旅游订单实现增速369%,在山东省订单增长速度排名第一;五一期间,威海市在线旅游出行人次和游客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额分别为1 705.16%和3 491.12%,日均游客接待规模同比增长641.2%,文旅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速783.9%,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威海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在旅游高峰期,威海市市场表现稳定,住宿业房间出租率达90%,旅游市场管理成熟,有效投诉量同比和环比均降低[3]。旅游业的兴旺也带动了该地服务业的回暖,2022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了3.6%。乡村旅游的繁荣同样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2022年威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同比增长了4.5%,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达5.2%,显示出旅游业的正向效应。威海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在旅游数据上的成功,在市场秩序、服务业扩张和提升居民收入等多方面也展现出积极影响。
1.3农村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
在威海市乡村旅游发展框架中,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农村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具有双重角色:一方面,作为吸引游客的核心资源,农村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原真性为乡村旅游市场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文化遗产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社会关注,促进了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4]。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满足了市场对高质量文化体验的需求。例如,威海市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展示,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还吸引了众多对手工艺品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游客。游客的到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直接性经济收入,如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文化体验活动。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为农村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互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挑战
2.1.1传统文化逐渐式微与断代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激烈变迁,年轻一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日渐疏远。传统技艺缺乏传承,老一辈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着无人接班的困境,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技能掌握明显不足。文化的连续性和生命力受到威胁,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及手工艺品制作等传统文化形式受到冲击,逐渐被边缘化或被替代。缺少行之有效的文化教育活动和公众参与机制,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青少年文化教育之间缺乏桥梁,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难以存续和发扬。
2.1.2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不健全
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限制了提升民众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活动的开展。同时,现有资金分配机制缺乏透明度,难以保障资金切实应用于最需要的领域。此外,相关管理体制不完善和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监督体系,使得资金使用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2.2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2.2.1旅游资源整合能力不强
由于缺乏高效的资源整合机制,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独立运作,未能形成资源互补和协同优势。这种现状限制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发展和旅游体验的多元化,减弱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吸引力。此外,资源整合不仅需要物理层面的连通,更需要策略层面的联动,包括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深化以及利益共享机制的推陈出新。
2.2.2旅游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威海乡村旅游服务在专业性、个性化和高品质体验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现状与消费者对高质量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地旅游服务的缺陷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更在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提升上。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可以从培训专业型服务人员、优化服务流程和环境布局等方面着手,加强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巧妙融合,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旅游体验。
2.2.3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滞后
威海市现阶段的市场推广策略未能有效提升威海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其市场定位不够明确,营销手段单一,缺乏亮点和针对性。品牌建设方面,尽管威海市拥有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但在形成有辨识度的旅游品牌和故事叙述方面后劲尚显不足。品牌影响力的缺失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限制了旅游发展潜力。
2.3互动机制不明晰导致的问题
2.3.1保护与开发矛盾
一方面,农村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制定严格的规范以确保文化遗产按原貌保存。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追求经济效益,往往要求对遗产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利用。这种保护与开发的张力容易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在没有明确界限和有效管理策略的情况下,旅游开发活动可能会对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造成破坏。
2.3.2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缺失
利益相关方包括地方政府、社区居民、旅游企业、文化遗产保护者及游客等,他们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可能导致利益分配不均,继而引发冲突。此外,缺乏完整的参与机制也阻碍了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认同和支持,影响了旅游发展的社会接受性和对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
2.3.3可持续性原则难以落实
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却忽视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失,这就要求将环境、社会和文化因素纳入到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中,确保发展活动对各类因素影响最小化。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可持续性原则往往难以落实。
3 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完善互动机制的策略
3.1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
3.1.1增强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
为增强公众对于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需从基础教育和社区教育两方面入手。教育体系应纳入地方文化遗产的内容,使学生从小接受相关知识与价值观教育,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同时,通过媒体和公共活动,向公众普及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鼓励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和保护。例如,举办文化遗产节或工作坊,让居民亲身体验和学习传统技艺,在情感上珍视文化遗产。此外,政府和社区应携手打造一系列宣传活动,借助各种媒体渠道传播农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升公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3.1.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制定专项法律,明确农村文化遗产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设立保护红线,确保开发活动不会侵犯农村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同时,政策应包括激励措施,鼓励个人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文化遗产保护。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投资农村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此基础上,还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形成一套有效运作的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3.2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3.2.1资源整合与产品创新
为促进资源整合,可以创建一个区域性旅游发展联盟,有效整合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农业体验等多种资源,形成联合产品包,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产品创新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开设体验活动,让游客参与陶艺、编织、传统渔业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如AR(增强现实)等,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元素,为游客提供新型的互动体验。
3.2.2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体验
提升服务品质与游客体验需要将着力点放在培训专业性服务人员和改善旅游设施方面。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要以提升其文化素质和服务技能为核心,使其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的解说和高质量的接待服务。同时,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和餐饮设施,确保游客旅行的舒适度。为进一步提高游客满意度,还需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如建立游客反馈系统,以便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3.2.3强化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策略需要结合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双重优势,开展多元化营销活动。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对市场潜在游客群体开展精准营销。品牌建设则需要塑造独特的地方形象,讲述地方特色故事,并通过标志、口号等形成强有力的品牌识别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性文化节庆、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提升威海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构建有效互动机制
3.3.1打造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协调机制
需要制定包括行政法规、财政政策与监管措施在内的全方位管理体系,以确保开发活动能持续保护农村文化遗产。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的原则纳入到旅游开发规划和实践中,确保任何开发行为都不会破坏或削弱农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可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集成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关数据,以监控旅游活动对遗产地的影响,及时调整保护措施和开发计划。此外,政府可以加大相关建设项目投资力度,如恢复传统建筑、开展农村文化遗产教育活动,促进遗产活化利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3.3.2建立多方参与的利益协调框架
建立利益协调框架,该框架涉及政府、社区、投资者、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群体,通过召开定期协商会议和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进行运作。在协调过程中,各方能够表达他们的合理关切、共享资源信息、提出发展建议,并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方案进行协商。为了促进共识的形成和对冲突的有效管理,建议引入第三方调解和评估机构,以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决策的透明度。此外,制定具体的利益分享机制,确保当地社区和文化遗产保护者在旅游开发中获得公正的经济回报,激发他们保护农村文化遗产的积极性。
3.3.3制定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在制定农村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时,应基于对威海市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规划应明确发展的长期目标、策略和实施步骤,并以法规形式予以确认,确保其强制性和指导性。规划应包括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标准和方法,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以及这两者的融合与互动方式。通过实施详尽的培训计划,提升管理人员和从业者对规划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规划还应设计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实施成效,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
4 结束语
通过深入探讨威海市农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机制,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正循环互动关系。然而,这一过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如提升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完善资金与管理机制,以及拓宽乡村旅游市场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展望未来,威海市在继续推动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更应注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强化资源整合能力,提升服务品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5]。
参考文献:
[1]黄震方,张圆刚,贾文通,等.中国乡村旅游研究历程与新时代发展趋向[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15-2633.
[2]宁志中,张琦,何琼峰,等.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城乡要素流动过程与机制[J].中国生态旅游,2021,11(03):386-397.
[3]朱鹤,唐承财,王磊,等.新时代的旅游资源研究:保护利用与创新发展——旅游地理青年学者笔谈[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04):992-1016.
[4]明庆忠,李志飞,徐虹,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的理论认知与应用创新[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02):286-304.
[5]焦剑,王艳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载体研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1):18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