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2024-06-20虎马平

中国新通信 2024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联网+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丰富教学资源,创新与优化教学方式,并提高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和引导作用。为此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简要阐述,分析了“互联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意义,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其整体思想价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文化知识教育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此,小学阶段专门开设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其重点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且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切实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简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是小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以及道德品质。

二、“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阐述

“互联网+”是指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融合,其表现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之间实现密切结合以及深度融合,为促进这些行业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使得传统教育行业迸发出了新的发展活力与潜力。通过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平台,教学方式得到优化,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同时打破了时空局限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因为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社会中涌现出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有一些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有一些则是负面的。小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接触到负面的意识形态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必须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抵制负面信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切实可以帮助教师改进与优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解放思想。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根本与核心,坚持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根本目的,及时针对新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寻全新的教学方式。简言之,“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渗透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其整体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且小学生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将直接影响该学科的发展。

第一,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传统且落后。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只能够记住一些概念,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越发模糊,不具备任何的应用价值,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明显下降。此外,大多数教师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室内进行授课,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走入社会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只能够停留在理论知识掌握阶段。

第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且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许多学校在提供配套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许多教师依然会采用板书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感觉枯燥和乏味。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平板等进行授课,也会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小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纯文字的刺激反应相对不够敏感,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对道德方面的认知、法律层面的关注和意识形成相对薄弱,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感到困惑。为此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概念、含义、必要性等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重要教学方式。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拓展教学内容和素材

互联网平台中有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供利用,这是传统教材所不具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内容拓展,通过搜索相关的案例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等方式,拓宽眼界,了解这一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网络世界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有着非常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的存在可以更加具有说服力地向学生证明该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实际应用价值。传统意义上这门学科大多采用的都是理论教学方式,其效果不够显著且学生参与性明显不足。为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阐述和表现,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该学科的实践应用价值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小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与意识。传统意义上该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由教师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可能会感到学科内容枯燥乏味。互联网技术的加持可以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起学科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增强该学科内容的实践应用效果。

四、“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搭建相应的教学情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授课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很难真正帮助小学生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与感知。教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搭建相应的教学情景,打造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的生活场景。“互联网+”环境下,情景化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能够为学生建构真实的情景及学习场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去体验相关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并实现关于相关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深入探究。教师也能够通过教学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并深化学生法律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需要融入一些富有生活化元素和气息的案例,更好地激发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满足情境创设的要求,也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状态,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讲解“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一章节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然后对这一课堂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教师需要先组织学生学习和了解基础的交通规则,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将自己所知道的交通规则应用到具体的情境设计中。比如有些学生需要充当宣传员和讲解员,有些学生则扮演交警的角色进行指挥交通模拟,还有一些学生模拟行人过马路等。这样的生活场景模拟以及生活化交通情况的展示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也真正将该学科的知识实践价值体现出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导学生系统化掌握相关知识。思维导图作为将中心思想作为核心,通过分支及连结实现知识点串联的图形化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进而实现知识整合。与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资源,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要点和案例等信息实施串联,制作成为思维导图,为学生深入理解以及掌握相关知识提供支持。

(二)通过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施相应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互动式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为创建班级群主、发布学习任务,同时也能够实施学习资源分享等。对于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新型的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够让自身自主实施学习沟通。另外,在这一平台的应用下,学生也可以实施互动交流,和同学、老师分享自己的经验见解,进而实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其中“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切实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学会沟通交流”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只通过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简单地传授交流技巧,那么学生可能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也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挖掘素材作为辅助教学材料,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这样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出正常交流的场景、争吵的场景、冷战的场景等不同场景画面,让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中人物神态以及语言的变化,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场景中人物内心的变化。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形成信息化网络教学理念

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与优化,可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成信息化网络教学理念,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内容呈现,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利用一些短片和简单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全面了解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宏观把握。同时微视频也可以将静态知识转换为动态影像,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微课视频制作需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形成微课视频资源,之后将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融入视频当中。最后,在视频中布置相关的作业,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前做好相关的预习工作,在课后也可以及时查漏补缺。这能促进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也为后期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四)引导小学生通过线上途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模式应用是促进小学生提高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自主学习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游戏化学习方式,进而实现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体而言,则是教师设计部分具备趣味性、挑战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去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化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进而学习应用相应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此过程中,游戏的竞争性以及趣味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录像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到疑惑的内容记录下来,先尝试自己通过互联网搜索解答。如果问题未能解决,可以在后期请教教师。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让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一方面,这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了其视野;另一方面也切实增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价值,促进了小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与意识的形成。

作者单位:虎马平 舟曲县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郑均天.通过开发教学资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75-77.

[2]戴家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智力,2023(21):141-144.

[3]黄妙红.浅析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考试周刊,2023(27):146-150.

[4]杜美丽.“互联网+”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3):236-238.

[5]李慧.“沉浸式”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智力,2023(18):131-134.

[6]王友君.微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05):82-8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互联网+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