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理论主题学习实践

2024-06-19连振东

电脑迷 2024年4期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连振东

【摘  要】 跨学科教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实践和生活中的问题。《道德与法治》作为部编版的新教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语文、美术、音乐、历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领域,跨越领域广泛,学科融合度高。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深度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基于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理论知识,通过整合跨学科知识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实践;核心素养

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展现出了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广泛涉及学科领域、高度学科融合性的特点。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好地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发展和改善成为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章旨在对跨学科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以小学四年级下册“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以满足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跨学科教学含义

跨学科教学的核心概念是“跨学科”,它涵盖了超越单一学科范畴的知识和技能,旨在解决复杂问题或实现综合目标。这种教学或研究方法鼓励学生跨学科思维,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以促进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首先要坚持学科立场,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的界限;其次以主题为纽带,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整体创设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国家意识以及全球观念。教材内容涵盖了诸如“女排精神”“实践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等众多知识和观点,直面了社会生活中的多样矛盾和现实问题。然而,这也导致了教材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而深刻,使学生需要学习的量增加,但往往学得“多”而非“深”,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充分。

此外,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的“新知识”量大、难度高,使教师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方法,难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部分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或者对新知识的学习进度较慢,导致难以适应新教材中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教学要求。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跨学科主题时的泛化倾向

跨学科主题的选择是连接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关键,其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在选择跨学科主题时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知识学习的精准对接,导致选题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和深度。首先,选题常脱离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挑选主题时过于注重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简单叠加,而忽略了主题应具有的实质性和引领性特质,结果使选题显得过于笼统。其次,设置的主题缺乏切实的问题情境。虽然跨学科主题应具有开放性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空间,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选取的主题未能有效地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匹配,使选题显得过于抽象,难以有效促进教学的深入发展。

(二)实践中跨学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困难

实施有效的跨学科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跨学科教学的本质在于聚焦日常生活现象,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合作和探究时面临多重挑战。首先,跨学科教学团队之间缺乏协作。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专注于各自学科的知识和评价体系,形成了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当转向跨学科教学时,教师之间未能建立有效的教学合作关系,仍然停留在各自为主的教学状态。其次,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方法上遇到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如讲授法、问答法等,尽管它们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效率,但与跨学科教学所倡导的项目式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尝试不足或半途而废。例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生命的思考”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时,尽管尝试融入“健康生活”等体育健康内容,但未能与体育学科教师进行深入合作,授课仍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视角为主。此外,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引导学生在表面层面上讨论文本中的直白问题,如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健康、生命的意义等。这种浅层次的探讨并未真正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缺失了跨学科教学追求的深刻内涵。

三、跨学科理论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本文结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论述以及跨学科教学的含义与价值,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以四年级下册的“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一)采用“思政+学科”内容融合模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应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和主体,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构建“思政+学科”的综合模式。考虑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道德、人身安全与健康、心理、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国情社会等相关主题。通过“思政+学科”模式,能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机结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以“低碳生活每一天”为例,根据课程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采用“思政+科学”的模式,学生不仅能了解课程内容和目标,还能运用科学知识理解碳排放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表现;而“思政+数学”模式则能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家庭每月用电和汽车的碳排放量,从而更直观地认识碳排放的影响,并学会减少碳排放。可见,采用“思政+学科”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多方面应用。

(二)提炼跨学科关键概念,构建跨学科知识地图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中,关键在于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及其他学科的核心知识,整理出指向这几个学科的概括性概念。然而,在具体运用中,需要运用相关学科和其他领域大量而复杂的基础知识。因此,提炼跨学科关键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采用前文提及的“思政+学科”的模式,以提炼本学科即思政的核心概念为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充分理解和吸收,方能更准确地找到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并以此为主体,找出其他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及各学科概念之间的内外联系。举例而言,在“低碳生活每一天”的课文中,涉及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课程标准出发,自上而下进行提取。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四年级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被提出。结合这一目标与“低碳生活每一天”中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提炼出本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观点:“勤俭节约、减少碳排放”。最终,结合课程材料,可以列举出节约用电、公交出行、参与植树等多种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措施。

其次,在提取学科核心概念的过程中,要以本学科基本核心概念为主体,结合与本学科相关课程有内在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构建出跨学科知识地图,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可视化管理。这样做能更直观地呈现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准确提取跨学科核心概念。

(三)运用项目式教学,培育学生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活动化和实践化的特点,强调“思行并重”,即在激发学生对课文知识思考的同时,注重运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中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为了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感悟实践与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核心素养,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表达能力、创新和实际能力,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低碳生活每一天”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确定了“减少碳排放”为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积极性,设计了实践活动内容为“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来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为了有效组织这一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一个小组负责调查我国每年植树造林情况和学校种植树木种类,从而了解我国植树绿化的现状和需要改善的地方;第二个小组负责选择植树地点和植树工具,确保选址合适,工具齐全;第三个小组负责搬运树苗和给树苗浇水,确保树苗的安全运输和良好生长环境;第四个小组负责树苗的维护,包括定期浇水、施肥等,确保树苗能够茁壮成长。在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让他们分享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心得。通过图片、视频、演讲等方式,学生可以生动地展示他们的实践过程和成果,从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和提升对环保的责任感。项目式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深刻感受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更能理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课程学习的意义。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外获得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环境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积极参与者。

(四)采用主题学习方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及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方面有着相似的功能,并且它们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相互契合,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可以借鉴和融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比如语文学科具有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通过借鉴语文学科的阅读和欣赏语言文字的技能,可以实施主题学习。从阅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欣赏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低碳生活每一天”课程中,教师设立了“减少碳排放,从我做起”的主题。首先,向学生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即通过采取节能减排、环保行动来降低碳排放量的生活方式。其次,详细阐述低碳生活的好处,包括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益处。通过举例说明一些环境恶化的事件,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强调了环境恶化对人类发展的危害,以此引发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思考。最后,深入探讨如何减少碳排放,包括节约用电、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绿色能源等方法,并教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积极减少碳排放。通过这样一个“提出主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知识和内容,也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文章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跨学科教学的优化实践,首先介绍了跨学科教学的概念,并简要分析了当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受限、知识储备不足等。接着以小学四年级下册“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践。提出了采用“思政+学科”内容融合模式、提炼跨学科关键概念、运用项目式教学、培育学生实践能力、采用主题学习方法等优化策略。然而,本研究在跨学科教学理论和核心素养理论方面的深入了解尚有不足,对项目式教学和主题式教学等解决策略的知识了解也有所欠缺。因此,今后的研究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1] 张新银. 跨学科整合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临界点[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75+31.

[2] 孙荣. 小学科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

[3] 任学宝.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 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4):59-64+72.

[4] 王笑咪.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实录[J]. 中国德育,2020(03):76-80.

[5] 王慧.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学案例[J]. 天津教育,2020(23):96-97.

猜你喜欢

跨学科教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跨学科整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浅议高校跨学科教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跨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教师角色意识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