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化路径研究

2024-06-19柏立山

中国标准化 2024年10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

摘 要: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人才培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012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本文探索一条标准化路径,通过完善管理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式实现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标准化,路径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46

城乡一体化即通过将城乡经济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推动城乡之间发展的融合。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在此过程中,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提升社会人口素质的必然要求。因此,探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化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义务教育的不平衡现状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逐渐走向均衡,人们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城乡教育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师资教学质量存在差异、生源质量存在差异等现象。与乡村地区相比,城区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好,教育资源也更为集中,学生能够享受到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好,相反,乡村地区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生源质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二线城乡相比三四线城市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教育条件也更好。

2 影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

2.1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受到地理条件、文化及历史发展的影响,乡村地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较为缓慢。考虑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很多乡村地处偏远,教学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学设备也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水平。不仅如此,由于地处偏远,很多乡村交通不便,与外界的接触较少,还有部分家长思想守旧,不愿意送儿女读书,外加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健全导致生源质量不高,对学生的升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 经费投入存在差异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城乡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发展不断进步,更多的人留在城市,不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较大差异,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产生了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农村教育要想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就需要较大的经费,导致教育成本较高,经费需求增大,落实到位的经费和实际需求之间产生落差,使得经费投入不足。

2.3 师资力量不均衡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让更多人愿意到乡村去支教,但是实际能够留到乡村的教师相对较少。据有关数据统计,城乡教师的比例为7∶3,70%的专任教师在城镇,这种比例还在持续上升,这也意味着农村的师资力量会越来越薄弱,城镇师资力量则会越来越强。从师资力量来看,农村教师的职称、学历和年轻化程度相对城镇较为逊色。这种师资力量不均衡带来的问题势必影响学生发展。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化路径

3.1 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列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以政府领导为组长成立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教育职责,做好监督和问责工作,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大对乡村学校的经费投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促进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提升师资力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1]。对于投入的经费需要做好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切实落实各项教育经费政策,对于乡村地区不合格的学校要采取重新改建措施,切实做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关注特殊群体教育发展,对于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建立帮扶体系,让财政补贴政策得以落实。同时还需要制定特殊教育计划落实方案,加强同教育部门的协商,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完善特教体系,共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3.2 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城乡师资队伍之间的差距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首要因素。因此,需要对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编制重新核定,通过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地区补充优质教师。根据城乡教师发展需求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增加符合师资要求的教师,进一步缓解师资结构失衡带来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机制,通过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3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建立跨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城镇优质的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让乡村的学生也能够有机会接受到城镇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整合乡村片区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学设施配置,让乡村地区的教学设施也能够实现共享[2]。此外,还可以建立城乡教师帮扶机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得以传承和发展。鼓励城市特级教师到农村举办讲座,推动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落实乡村教师服务津贴补助工作,增强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能长留乡村,继续为教育贡献力量。

3.4 引入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

引入多元化教育内容,鼓励乡村地区学校创新发展模式,走特色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了解乡村学校的需求,进一步培养适合乡村地区发展需要的人才,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还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艺术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教育模式,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教育体系,鼓励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还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发展环境。

3.5 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无论是建立向农村倾斜的教育资源自由流动机制还是扩展城镇地区的教育承载力,都会涉及到教育生产要素的跨区域分配。因此,对于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机制的创新需要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联动作用,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带动周边乡村的教育发展。通过建立多中心的城市群有利于缓解大城市的内部压力,促进教育公共资源在城市外围及核心区域的均衡分布,从而有利于实现教育一体化发展[3]。都市圈的建设可以通过公共服务网、信息通讯网及轨道交通网络将地理位置相邻的小城镇加以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规范化管理的都市圈,不仅可以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还能够起到小城镇的疏散功能,让教育资源得以聚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结 语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关键。在具体标准化策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引入多元化教育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探索出一条标准化的路径,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公平的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磊,李虔,张绘.中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动力机制及政策路径[J].教育学报,2023,19(3):86-99.

[2]张晓凤.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大众文摘,2023(30):134-136.

[3]孔垂丽,丁伊丽,田东林.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云南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4):42-47.

作者简介

柏立山,本科,中学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等。

(责任编辑:高鹏)

基金项目:本文受2023年度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推进兰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23-B102)资助。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