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考

2024-06-17崔丫婷

村委主任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乡村振兴

摘要: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是重要的聚焦点,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文章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出发,梳理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思想引领、夯实物质基础、强化村规民约、打造良好人居环境四个方面探究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建设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242-04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2 文章标识码:A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乡村人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其生动诠释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保障,也是在新发展理念下建设乡村的遵循,因此要充分掌握乡风文明的内涵,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寻求方案,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

1 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正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同等重要,二者的共同发展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质是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1]。在这一过程中,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尤为重要。

1.1有助于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民自身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的需要,同时,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我国进入新阶段。就农村地区而言,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效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人们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还追求精神层面的不断丰富。在乡村文明建设中,村民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其次,良好的农村环境也给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精神支撑,乡风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可以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更高效的发展。总之,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任何一个方面,乡风文明建设在其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乡风文明的培育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有助于乡村整体风貌的改善

新时代“两步走”战略明确提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推进乡村振兴,改善乡村风貌是重要一环。美丽乡村要推进业兴、民富、村美的一体化建设。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求我们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其中文明乡风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良好的农村风气、良好的社会治安、规范的礼仪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发展的思维观念等;良好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生活作风,其能为后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准则;淳朴民风则是一个村落淳朴的民间风尚,这三方面共同体现着一个乡村整体的社会风貌。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让村民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价值准则,让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改变。乡风文明建设能在潜移默化中使村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世界,使村民逐步摒弃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等,形成文明、良好的社会风气,改善乡村整体风貌。

1.3有助于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2]。我们党历来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他认为人的需要如同一个结构化的整体,把这些需要分成五层: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类需求每一个环节都起着重要作用,构成了一个“金字塔”需求结构。这五个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反映人类心理及行为规律,当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进而寻求更高层级的需求满足[3]。因此,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就想要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坚持“塑形”和“铸魂”齐头并进。“塑形”是指物质文明建设,“铸魂”是指精神文明,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乡村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部分农村地区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最终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乡风文明建设能弥补这种不平衡,移风易俗,提高农民的认知并改变生活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最终反作用于农村的经济建设。

2 现阶段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风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问题与短板,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乡风文明建设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对乡风文明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并且受封建迷信思想和不良风俗影响,农民思想受到禁锢,这导致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在这些地区很难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难以形成。此外,农民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主人翁意识缺乏,这都导致乡村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主体力量的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村民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决定了乡镇工作将优先于经济发展,发展中落脚点的偏向使得政府与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忽略,同时经济落后又使农村地区缺乏建设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的财力,这使得农村多数地区没有专门的文化设施场所,图书室、活动室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经济基础和资金支持的缺失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从而难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乡风文明建设难以实现。

三是基层组织不够重视,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农村基层组织在管理工作中有所欠缺,不利于乡风文明的建设。首先,基层干部大多存在缺乏理论学习,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民的了解不深入的现象,加之对中央文件精神理解不到位,使得乡风文明建设难以开展;其次部分基层组织将农村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过分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团结群众和建设民风方面有所欠缺。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足,村民环保意识薄弱。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整治方案也在逐步落实,整体来看农村环境较以往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村民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已有制度的落实与监管困难;最后,农村垃圾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这些都影响着农村的整体面貌。

3 新时代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

乡风文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踏实努力、久久为功。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广泛认知,号召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到行动上形成自觉、良好的氛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3.1加强思想引领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是党的一项工作内容,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必然需求,也是提高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必然需求。因此,加强对农民思想的引导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3.1.1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尚。乡村的基层干部要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要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其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悟党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从而用理论指导实践。

3.1.2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

农民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明素养和乡风文明建设活动息息相关,但是一些农村地区还备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思想水平和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农民思想水平较低和道德修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一些农民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乡风文明建设与自己无关,或者认为其无关紧要,这些消极思想严重阻碍了乡村文明建设的进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独特优势,肩负着提升人民思想道德水平、调动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使命。因此,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开展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农民讲解新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农民形成健康、良好的思想观念,并逐步养成较高的道德素养,摒弃封建迷信和不良风俗,引导农民追求美好精神生活,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

3.2夯实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为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2.1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立足于现有的资源条件以及生产力水平,对农村的生产方式进行积极的创新。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当地发展特点,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效益较高的、销路较好的特色产业,利用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利用产品独特性开拓市场。其次,挖掘旅游资源。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挖掘和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保护周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农家乐等项目的建设,同时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吸引游客来农村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和数字经济相结合的途径,推动数字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不断促进经济体系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持续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优化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不断加强数字型人才培育与电子商务培训,借此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综上所述,只有农村经济长足发展,乡村文明建设才能得以保障。

3.2.2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

文化建设包含着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逐渐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首先,要加大对公共文化阵地的投入。2020年党中央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应由政府承担的管护费用纳入政府预算[4]。因此,公共财政的投入也应该更多地集中于农村地区,从而丰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资源,完善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不断规范和创新机制,培育本土文化人才,提高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最后,根据农村实际需求设立图书室、阅览室、活动中心等,为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供完备的条件和环境。

3.3强化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行为规范,是受道德约束的行为规则,有助于农村社会秩序的有效维护,强化村规民约有助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3.3.1完善村规民约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5]。

村规民约来自于村民,也运用于村民。首先,村规民约要具有民主性,让村民内部商定并自觉遵守,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情感意愿;其次,村规民约的具体内容要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脱离实际,以便村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制定内容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新农村的发展要求。要注意村规民约是民间自发的约束条例,不可触及和违背国家法律。

3.3.2加大村规民约的宣传力度

村规民约制定完成后,需要加大对其的宣传力度,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村规民约制定完毕后,基层干部要对其进行有效宣传,通过积极走访各家各户,以面对面宣传的方式,加深广大村民群体对村规民约的了解;第二,通过挂横幅、立宣传栏等方式,将其置于显眼位置,时刻提示村民;第三,充分利用电子媒介,例如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村民传达村规民约;最后,还可以通过讲座、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村民普及村规民约。总之,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村规民约深入人心。

要加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讲习所、农家书屋、村史馆,发放村民移风易俗“口袋书”,开展“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推荐宣传“身边好人”事迹,设立“光荣榜”“曝光栏”,破除乱放垃圾、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酗酒赌博等陈规陋习,在持续宣传中扩大村规民约的受众基础,将优秀乡风更多、更好地传递给广大群众。

3.3.3切实执行村规民约

基层治理落脚点在于惠民有感。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把握群众愿望,集中群众智慧,才能形成群众喜爱、认同、拥护的基层治理,才能使治理模式具有生命力、治理效果具有持续性。

村规民约制定后要严格遵循,使其成为维护农村秩序,营造良好乡风氛围有力工具。首先,村委会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完善和规范村规民约;其次,要严格执行村规民约的要求,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于不自觉遵循规定的村民进行督促、教育和处罚,使村规民约在规范村民行为中得到有效实施;再次,建立在村“两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构,由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和管理,创新和优化治理模式;最后,通过村民自治机构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切实保障民主权利,做到“大事靠国家、小事靠大家,公事一起干、私事自己干”。

3.4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满足村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更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4.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环境保护不是一句空话,农村人居环境的保护要落在实际行动中,首要的是要用制度来进行约束。农村基层干部要立足于本村实际,解决具体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考核机制的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全面完备的体系。同时要组成专门的监督队伍,切实落实环境保护的要求,维护机制的有效性,避免出现“舞弊”“走后门”等现象。定期做工作汇报和总结,增强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效能。此外,要将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纳入农村工作的重点内容,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考核标准,避免其一成不变,难以对新变化新情况做出合理及有效的评价。

3.4.2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村民的环境意识,让村民真正意识到其作为建设主体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位置[6]。村民是农村治理的主体,也是治理成果的最终受益人。要不断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参与其中。一方面,村委会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座谈会等方式多途径宣传环保的重要性,让村民从思想上发生转变,并在行动上自觉进行环境保护,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另一方面,通过村规民约对村民行为进行约束,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最美村民”的评选,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村民积极性。让制度和道德同时发力,不断督促村民形成正确的环保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长期坚持以达到预期效果。

3.4.3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多方面,如废弃垃圾处理、农村美化等,每个方面都不可忽略。在农村废弃物处理方面,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通过挂横幅宣传、微信群通知、广播宣传等方式提醒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或利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对垃圾处理相关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加大垃圾车、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数量的投入,同时也可以对村民实行分组抽查,定时进行巡视监督,确保农村环境整洁,为村民提供一个干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在农村美化方面,农村美化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路面的清洁程度、墙面的干净程度、街道绿化等都是这一工程所涵盖的部分。因此要逐步提高农村的硬件条件,不断完善道路建设,提高村民出行的便利程度;整体规划建筑风貌,避免乱搭乱建的现象发生,打造属于自己的农村特色等。总之,要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4 结束语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且漫长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建设。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乡风文明。当前,农村地区处高速发展时期,农民思想活跃,精神需求日益高涨,每位公民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融入这项工程,从自身做起,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参考文献:

[1]于法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国家治理,2018(03):3-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3]晋铭铭,罗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J].管理观察,2019(16):77-79.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2-06(01).

[5]习近平.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N].人民日报,2022-03-07(01).

[6]王胜礼.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3.

作者简介:崔丫婷(1996—),女,汉族,山西阳城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之路径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