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06-17许林光

高考·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导图高中生知识点

许林光

摘 要:思维导图是借助图像、线条、符号、关键词表达思维的工具,对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简单介绍了思维导图的观念,论述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探究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希望为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显著改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但是,现实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因此,研究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20世纪中期开发的一种思维工具,最初用于研究人类认知本质。从构成来看,思维导图具有1个中心词,由1个中心词区分几个分支,形成主干后,由主干继续发散,梳理不同知识点,确保记忆系统性;从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在形式上表现为树形结构,将不易记忆的概念、信息有机联系,便于大脑记忆曲线形成[1]。

从种类来看,地理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划分为学科结构思维导图、发散思维结构导图。学科结构思维导图是以现今时期高中地理学科结构为依据,在明确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内容、选修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科学串联;发散思维结构导图则是根据人类大脑思维问题时思维辐射状态,由一个节点着手进行发散,引出不同节点的问题,可以选择正向思维发散,也可以选择逆向思维发散,便于学生清晰了解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契合高中地理课程特点

高中地理教材相关知识具有容量大、范围广、知识性强的特点,教学任务整合难度进一步增加,对于学生头脑中线条状知识体系的形成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而杂乱无章的知识构造,极易引发学生烦躁感,甚至丧失地理学习兴趣。此时,应用思维导图,根据地理知识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整合割裂的地理知识、孤立的地理现象,可以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为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指导,降低地理知识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契合高中生思维认知规律

思维导图是以奥苏泊尔先行组织者理论为指导的工具,契合高中生思维认知规律,可以促使高中生高效率地完成地理学习任务。根据思维导图分支扩展延伸方式,学生可以在把握一个知识点后联系相关知识点,自行完善地理知识图式,最终形成网状扩散思维习惯,在轻松解答地理现象及相关问题过程中建立地理知识学习自信。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首要原则。在思维导图应用前,教师需要对班级中学生的地理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估,充分了解学生地理水平、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思维导图,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思维导图正式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应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等方法,突出学生在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行分析思维导图要素,在自我探究基础上与同伴交流讨论,最终综合思维导图要素,系统打造思维导图,促进高中生对地理学习中思维导图的认识、应用与情感。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关键原则。在针对性原则的引导下,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地理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思维导图。对于年龄较小、地理基础薄弱、对地理兴趣不高的高一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时空思维导图,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地理环境发展变化规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高中生直观感知地理环境发展变化过程[2];对于年龄较大、地理基础一般、对地理兴趣较高的高二、高三学生,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思维导图,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帮助高中生了解地理事物由不同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培养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根据课程中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表现,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多种思维导图,开展针对性教学。

(三)碎片化原则

碎片化原则是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殊原则。在碎片化原则指导下,教师需要将地理重难点学习内容分解为若干碎片,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进行知识点的浸入式学习。碎片化原则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不单单是知识内容碎片化的学习,而且涉及时间、空间的泛在化与学习思维的碎片化,突破时空限制,以多种思维导图为媒介,在碎片化时间内学习碎片化的地理知识,拓展高中生地理学习思维。

(四)适时性原则

在一节地理课中,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遵循适时性原则,由教师从学生注意力分散点着手,将思维导图适时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多个阶段,促使高中生在地理课堂中处于注意力集中状态。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课前导入环节,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基本知识概念,将学生引入知识学习情境中;在课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知识讲解环节,利用思维导图分解重难知识点,缓解学习枯燥感;在课后,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巩固环节,利用思维导图重现重难点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

(五)多模态原则

多模态原则是将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觉融为一体的原则,也是思维导图适应地理环境区域性、复杂性的主导原则[3]。在多模态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应认识思维导图中语言、图像、文字、数字符号、颜色等符号系统之间的联系,在课中,为学生展现具有不同符号性质的思维导图,辅助地理知识点讲解与操练。通过语言符号刺激高中生听觉感官,通过图片、数字符号、文字、颜色等刺激高中生视觉器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思维导图符号含义。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素材,开展动态思维导图训练,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动态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感官[4]。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

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前提。适宜思维导图的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应具备高度概括性、形象直观性、综合性。高度概括性主要指可以在真实写照范畴内概括特定情况,且在概括后理解难度更小的地理课程知识。如借助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就具有高度概括性与形象性,可以通过工业区位思维导图的绘制,概括工业区位分布的各个地理事物,并在一张图表中容纳与工业区位相关的枯燥语言、难以记忆地理知识,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线条[5]。

形象直观性主要是指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的地理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清晰理解教材知识、掌握重难点。如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就较为适宜思维导图的实践应用,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农业区域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展现自然区位、人文区位特点以及特定时期农业自然状况、社会状况,降低学生接受难度,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综合性主要指可以将知识加以综合且空间感较强的地理课程内容,表现为课程知识与其他地理知识存在一定关联。此时,在新授课或复习课中,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串联,反映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空间认知,有针对性地夯实知识基础。

(二)精选思维导图应用时期

适宜的应用时期,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的保障。思维导图可以在高中地理预习课、新授、复习课中应用[6]。在预习课中,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自行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在绘制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提前梳理,完成预习任务。

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代替全部或局部板书,并融入课堂问题提问、解答环节,确保新授知识更具针对性。比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土壤》新授课中,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不同自然要素与人类活动要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根据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生物循环过程示意图以及自然地理要素思维导图代替板书,并提出问题:“东北黑土壤、西北地区荒漠土、亚马逊砖红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影响都有哪些?”启发学生围绕思维导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中矿物质存在的圈层、矿物质影响土壤形成的过程、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的影响,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在复习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绘制不同章节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归纳、回顾知识点,并通过对思维导图的逐步完善,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实现高效复习。如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中心主题,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地球结构、地球宇宙环境几个分支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完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三)梳理思维导图应用步骤

梳理思维导图应用步骤是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育指导中应用的重中之重。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教师应严格遵循找准中心主题→设计分支→突出重点关键词→增强可视化的顺序,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在“找准中心主题”环节,教师应为学生讲解课程知识,鼓励学生从课程知识中搜寻中心主题[7]。比如,在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课程关于“不同区域之间森林类别的差异”思维导图绘制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教材中寻找与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垂直结构、气候特点、生态特征相关的内容,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明确“森林”作为思维导图主题的价值。随后,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分类,指导学生在适宜的位置放置思维导图,空出其他位置,便于为学生思维提供足够空间。一般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借助文字表达,部分情况下也可选择数字、图形作为中心主题。

“设计分支”即跟随大脑思维发散过程由中心主题上分出若干线条,利用线条联系整个思维导图,根据人体大脑记忆结构呈曲线发展的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曲线而非直线设计分支。

“突出重点关键词”是指借助准确得当的关键词,在思维导图中显现尽可能深刻的知识点,便于后续复习应用时明确重点内容。

“增强可视化”则是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看法改变思维导图不同分支颜色或关键词字体,增强可视化,进一步活跃思维。

(四)系统评价思维导图应用效果

系统评价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程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是改善类似课程方案的有效依据。评价工作需要贯穿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整个过程。在课前(思维导图应用前),教师可以应用诊断性评价方法,从高中生地理知识认知情况、地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在地理课堂中情感表现几个维度,进行评价。诊断性评价工具主要有学生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成绩、学生近期地理测试成绩、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以及情感反馈等。借助上述工具了解高中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中生对地理知识难易程度的认识,可以选择不同的思维导图引导方式,更加有效地发挥思维导图作用,激发高中生地理思维潜力。

在课中,教师可以应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从高中生在思维导图制作中表现、课程环节动态、知识学习态度等几个维度,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工具主要有每课时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每章节学案汇总、每学期学生思维准确性与反应速度反馈等。借助上述工具,可以衡量不同学生在思维导图实践应用过程中所达到目标与预期目标差异,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及时修改思维导图应用方案,促使思维导图更好地适应学生地理知识学习动态[8]。

在课后,教师可以应用终结性评价方法,结合基于诊断性评价的学生发展目标,评价学生在思维导图应用前后学习状态、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真实鉴定思维导图应用效果。终结性评价工具多为学生整体绘制思维导图情况、学生整体使用思维导图情况、学生地理学习成绩提高情况。每一位学生最初对思维导图的反映情况决定了学生学习起终点的差异,教师应客观评价学生成绩,增强学生自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教育指导手段,将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串联整体地理知识点,自主完成地理学习思维拓展,并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增强地理学习信心和学习成效。因此,教师应明确适合应用思维导图的地理课程特征,选择适宜的思维导图类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高中生认知特点,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优势,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郁彤.高中地理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J].文理导航(上旬),2021(22):61-63.

[2]王荣忠.关于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5):247-249.

[3]郑冠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0):78-79.

[4]张治霞.思维导图在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探究[J].学苑教育,2022(3):39-41.

[5]殷招平.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2(11):71-72.

[6]孙文沛,舒成强.人地关系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地理教育,2022(Z1):22-24.

[7]王菊兰.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2(6):49-51.

[8]刘冬花,马国婷,熊晓,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策略[J].地理教育,2023(Z1):83-85.

猜你喜欢

导图高中生知识点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