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新”求“质” 点亮科创星火

2024-06-16袁芒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5期
关键词:托幼园所新质

如何因地制宜将新质生产力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深耕幼教32年,我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的扩优提质,我们理应勇担教育使命,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的“三新”实践内涵,即“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在幼教领域的创造性转化,立足激活科技创新、打造人才沃土、拓展智慧体系发力,解锁科教兴国“新”力量,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向“新”求“质”,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教育实践样本贡献力量。

着眼新技术,秉承“创新者进,创新者强”,让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动力是“新技术”。

省三幼作为2018年首家“湖北省数字试点幼儿园”,着力让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中培养科技思维,启迪创新智慧。我们坚定环境是天然的育人体,打造室外AR智慧投球、钢琴楼梯、发光树屋、哈哈森林等全立体智慧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科技魅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正如我们的钢琴楼梯,让孩子们在拾级上下中感受音符跳动,自发创作旋律。我们持续十年开展两年一届“娃娃科技节”,在共学共享的科技大课堂中启迪孩子们的科技思维,激发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培养出一批批“科技小人才”。我们构建“红绿合和”幼儿发展智慧评价体系,形成“品德启蒙、习惯养成、全面发展、个性凸显”四维评价,赋能幼儿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培育中国心的现代娃。

聚焦新要素,坚持“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激活创新人才成长沃土。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必须致力于吸引和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激励机制,才能使之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营造创新环境。作为“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人才,我积极推进园内 “青蓝工程”建设,创新“七大工作坊”机制,围绕“健康、科学、数学、音乐、美术、社会、语言”五大领域的七大内容,促进擅长不同领域的教师交流合作,着力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科技内涵的教师队伍。将“成果创新奖”纳入我园评优评先、职称评审考核范围。呼吁加大对学前教育科创工作者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省市级表彰中的倾斜力度,畅通幼儿教师评选路径,提高社会对幼教人才的认同感。

对标新产业,明确“以智优治,以智提质”,拓展数字智慧服务体系。智能驱动发展,数字领跑未来。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载体是“新产业”。

面向2035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在生育成本过大、缺乏匹配托育服务的当下,我园立足“婴有所托”“幼有所育”的民生需求,着力将学前教育向下延伸建立有序衔接的“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造“AI+”智慧“托幼一体化”园所,以产业数智化赋能园所发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构建“AI+家园协作”共育新模式。建立儿童个性化数字档案,与传统成长册相结合,线上线下家园同步记录孩子的关键成长点,以期实现托幼、幼小双向科学衔接。构建“AI+专业成长”发展新样态。着力打造学习共享智能格局,创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实现线上线下知识成果的共学共享。构建“AI+园所影响”传播新格局。通过丰富公众号、抖音等信息化平台,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合力传播专业美誉度,提升园所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责任编辑/周小益

袁芒

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连续两届湖北省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深耕幼教三十余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新时代大先生”、全国“榜样园长”创新奖、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完成16个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猜你喜欢

托幼园所新质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时期“托幼一体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街道食药监管所开展集体用餐场所专项检查
冬春季托幼宝宝穿衣经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