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双向奔赴的师生关系
2024-06-16孙江丽
记得学校开办第一年“家长开放日”的座谈会中,一位家长提道:“我们家孩子每天都开开心心来上学、回家,唯一让我担心的是他来创新学校后不怕老师了,在街上遇到老师还要赶上去问个好……”我笑着问:“您今天看到孩子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您担心的事情有没有发生呢?”“好像课堂上发言还蛮积极,书写还有进步呢!”家长也笑了。
家长的话表明,我们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积极的改变。过去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师生关系非常严肃,甚至有种距离感。多方问卷结果显示,现在学生对教师喜爱与认可的程度,是学生喜欢该门学科的重要因素,并会因此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平等、轻松、共生共学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是师生关系的主导方。两年前看到昆明丑小鸭中学招聘教师的条件:一是爱笑,二是爱玩。詹校长说,只有这两条才能让一个老师变得有意思,会有很多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受学生的喜欢,教育才能很好地发生。
北京十一学校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描述为:“师生应该亲情如父母子女,友情如同伴朋友,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我很认同。学校老师们也一直在积极主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开学前用心给每个孩子设置期待,他们在教室办公陪伴孩子;孩子们有进步,他们一起欢呼,孩子们遇到难题,他们及时提供帮助;他们用心倾听孩子的烦恼,积极创造共同的校园生活故事……这样的爱既有方圆规矩,又有情谊趣味,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家长会前我做过一项调查,让孩子们评价父母是否爱自己,是否接纳父母对自己的爱。结果显示,低年级孩子大多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而高年级孩子觉得父母爱自己的却不到50%,即使有,也有一部分不接纳父母的爱。
是父母不爱自己孩子吗?还是孩子们感知爱的能力在变弱?其实都不是,原因是赢得孩子的爱需要真正懂孩子,需要以孩子接纳的方式,留给孩子爱的选择权以体现尊重的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尊重,尊重的根本是平等。校园里,文化长廊张贴的都是孩子们的照片,大小活动由孩子们策划组织,升旗仪式上发言的都是孩子,大型活动,所有老师和孩子一起参与、体验,孩子们随时可以提出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样子就是师生关系的映射,师生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怎样让师生关系更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除了依靠平等与尊重的师爱,更要看见每个学生,激发每个孩子的善意和内驱力,真诚地与之对话,产生积极的联系。
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问题”上,看到的自然是学生的问题以及做不好的事情,很容易用学生行为的好坏来决定学生内在品质的好坏。越渴求,越聚焦,越容易焦虑和愤怒,最终导致师生两相厌。不如转换视角,定期组织孩子们复盘:本周我们有哪些好行为,有哪些进步与变化?当孩子们看到的好行为越来越多,彼此就成为一道光,互相照亮,携手前行。正所谓: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好行为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卓越的学生;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坏行为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糟糕的学生。
在肯定、赞美中创造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你完成作业越来越高效了!”“哇,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讲得这么清楚!”“大家都出去玩了,你还在改错题,真自律!”当我们用具体的描述和正向引导去夸学生时,便会产生积极的师生互动和联系,从而创造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也只有当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们才能更好地与老师沟通,生发真正的学习。
“假如我是学生,会希望老师怎么做?”学会换位思考,是教师的必修课,并给予需要的学生更多关爱和包容。只有这样,才能生发真正的教育。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