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实践

2024-06-16张荣兰

天津教育·下 2024年5期
关键词:会意字识字课文

张荣兰

语言与思维具有密切的联系,思辨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展现的是学生善于自主分析、正确辨识、理性看待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能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思辨”一词的释义为“思考辨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把“思维能力”列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把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确定为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导向,并进行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观,把“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落到实处。

在核心素养教育深入推进的环境下,部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较低,他们的语文思辨能力偏弱,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了坚持改进语文教学、培育学生良好思辨能力和品质的重要教学课题。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呢?下文结合小学低年级语文具体课例教学实践,从设计识字教学、词句品析、辨析明理、学文悟理、迁移运用等层面,探索运用有效的实践方法与对策,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真正实现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思辨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启蒙课程,也是一种科学的认知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将识字明意、课文阅读和词语表达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从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编排中可以看出,目前识字教学十分突出多样化,有效摒弃了枯燥的理念,整册有两个单元识字课,每篇识字课都对应着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

例如,在《金木水火土》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儿歌识字法,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有趣的汉字王国,既学习了儿歌,又开展了动笔写汉字,激发汉字思维。《口耳目》运用看图识字法,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场景,利用包含生字的图画来构建识字思维情境,认识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并借助图文结合、游戏激趣、互助合作等生动方法指导学生感知字理,在愉悦的识字活动中深入理解字形和字义,激发探索学习汉字的热情。《日月水火》利用象形识字法,分别借助图文结合、图字对照的方法进行展示,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他们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把握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鲜明特点,初步认识象形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汉字文化的内涵。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日月明》是一节依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来编设的识字课,重点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会意字。该篇韵文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地呈现了会意字的主要构字特征,容易激起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识字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课文中的新字,教师逐层创设“认识会意字”“看图识字”“编口诀识字”“识字加减法”“猜字谜识字”“动作演示法”“实物演示法”等多个趣味识字活动,让学生在朗读韵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会意字的奇妙,学会举一反三,习得识字方法,逐渐形成对会意字的清晰认识,进而激起探索识记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学习愿望。

在一年级上册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直到结课时才让学生接触“形声字”的识字方法,告诉学生形声字的构字特征是“形旁”表字意,“声旁”表读音。随后,在每个学期的识字阶段,只要遇到形声字,教师都会适时让学生说一说形旁是什么、表什么字义,声旁是什么、表什么读音,并让学生大胆地猜读,如此便把识字方法与语言表达很好地结合起来。当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养成自主识字的同时,思辨能力也就得以发展了。

二、在品词析句中启发思辨

词句的理解和品析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一些词语和句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思维方式,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使之变得生动形象,并使他们获得各自的阅读感悟,学会灵活应用,这样就能大幅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例如,在统编二年级上册《葡萄沟》阅读教学中,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树叶下面,上面有青的、白的、紫的、深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漂亮极了。”教师先让学生读一读这句话,接着与学生交流,他们是通过哪些词来读懂什么。学生会说:“我是通过课文中的‘一大串一大串读懂葡萄之多,通过‘五光十色读懂葡萄颜色之多。”于是,教师再借助插图,让学生深入比较、体会“一串串”与“一大串一大串”的表达有何不同。然后,让学生联系上文,大胆猜测“五光十色”的表达含义,并通过查字典、确定这个词语的含义就是色彩很多。至此,又进一步追问、启发学生:“同样是葡萄,怎么会有如此之多不同的色彩呢?”通过这一问把学生的各种想法激发出来。

有的学生说葡萄被太阳照的时长不同;有的学生说葡萄种的地理位置不同;还有的学生说葡萄的种类也不同。教师再趁机展示课件,介绍吐鲁番葡萄品种的情况。此时,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便不难理解此处的“五光十色”不仅讲葡萄品种多,而且品质好。最后,在课末时机,教师及时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仿写训练。这样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融进词句品析教学,能让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不仅指引学生经历了一次语文阅读的历练,品析着文中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还体验了一回生动的生活历程。学生齐聚一起,细心品味、欣赏、感悟着文本中的美好境界,尽情享受词句带来的情趣,领略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三、在辨析明理中提升思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低年级各册中均选编了一些富有思辨性的文章,如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下册《咕咚》,以及二年级上下册在第五单元分别围绕“思维方法”和“办法”的主题都精心编排了三篇课文。思辨逻辑在这些课文中得以充分体现,通过课堂辨析教学,学生深入参与词语辨析探究,语文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巩固提升。

例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只要学生能清楚称象的步骤就可以了。因此,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微视频,对学习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接着,开展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深入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合理、简便,从而为学生能讲述故事、辨析明理奠定基础。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围绕“称象”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文中合理的称象方法有几种?为什么官员们的做法不可取?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课堂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明了自己的理由。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开展思维训练呢?教师可抓住关于“称象”方法的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有难度吗?学生通过文本探读,找出了官员们提出的办法的难度在于无大秤、提不起。在探讨曹冲的方法时,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场景道具,如装满水的盆子、玩具船、大象模型、碎石和天平秤等,让学生按照课文中曹冲的方法准确还原出称象的做法。然后,教师再逐步展开实践操作,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曹冲称象方法的优点,用大船代替大秤,克服“无大秤”的难题;用石块取代大象克服了“提不起”的难题,然后应用等量替换的思维,用石块重量替代大象重量,不仅能准确称出大象的重量,而且大象毫发无伤,此举体现了曹冲的才思敏捷。

教师将语文文本阅读巧妙地寓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中,同时融合看、说、读、做等训练,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和探究问题,使他们在辨析学习过程中说明理由,培养分析、观察和辩证思维等能力。

四、在学文悟理中明晰思辨

说到学文悟理,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常见的寓言故事值得关注。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增进理解、揭示道理,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文本,明白课本中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和涵义。

例如,在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中,如果只凭单纯地讲授解析,则显得生硬,学生不容易领悟出寓言中隐含的寓意。《坐井观天》是一则典型的寓言故事,利用简明浅显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通过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启示人们看问题时必须站得高,才能看得更为全面的道理。在教学中,学生朗读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后,教师可这样设计问题:“它们争论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回答:“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于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一样的天,为什么它们的看法不同呢?”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找准答案,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再读文本和观察课文插图,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

教师可指着插图再问:“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与小鸟在天上飞所看到的天会一样吗?”让学生把语文书本卷成圆筒,看天花板,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天花板的情况。紧接着,教师再次展示“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课件,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语,加上一些描述神态和表情的词语、配上动作,进行男女生分角色表演,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个怎样的青蛙或小鸟?自己更愿意做哪个?为什么?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经过扮演和述说,学生认识到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明白了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阅读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教导学生借助简单朴素的故事来领会深刻的道理。在引领学文悟理的进程中,学生经历了“读一读”“说一说”“辩一辩”

“做一做”“演一演”等多样丰富、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不仅通过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收获了思考的乐趣,越来越明晰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使学生在寓言课堂中边朗读边思考,合作讨论、互助释疑,语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五、在迁移运用中发展思辨

语文教育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锻炼学科能力的过程,更是注重传递文化理念、加强人文培养、熏陶人格情感的美好过程。所以,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引领学生融入学习和生活实践,实施迁移知识、强化运用,持续发展语文思辨能力。

在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的所有读写单元中,课文的选编、读写思维练习题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低年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相衔接,重视引导学生将语文学科学习融汇运用于现实生活,极为关注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发掘与扩展。例如,在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后,教师结合课后练习设计这样的读写训练题:阅读语句,仿写句子。

例题一:校园中的花都开了,有杏花、梨花、迎春花,_______。

例题二:下课了,小朋友们在学校操场上游戏,_______,活动丰富而多彩,热闹极了。

在读写训练过程中,教师围绕所设的课后练习题,不能简单要求学生写完之后读给同学听,可以让学生在仿写之前引导他们思考下仿写的思路。

针对例题一,教师可以结合典型例句,梳理、总结出一种句式,对各种花进行举例描写,写出不同花的具体特点。同时,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所了解的各种花的颜色、姿态、香气等,并归纳出花朵的特性。有的学生描绘颜色时说出了“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好看极了”等词语;有的学生在描述花的香气时运用了“香味扑鼻”“令人沉醉”等词汇。针对例题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课后在操场上所做的游戏,思考如何把“欢声笑语”“热闹极了”写得更加具体。利用这样的读写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学习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又如,在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中,教师紧扣《小马过河》一课中的“办法”这个话题,适时拓展配置了课后练习题:

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河水并不像老牛讲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讲的那么深,于是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谎话了。

观点二: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观点三: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观点四: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在此练习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提取信息,找出知识依据,然后发表看法。接着,顺势抓住“尝试”这个话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是否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尝试”?能不能举例说明?至此,顺利启发了学生积极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使其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发表看法,从而使学生的辩证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六、结语

思辨能力培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教育,只有教师创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探索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猜你喜欢

会意字识字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背课文的小偷
识字
识字儿歌
背课文
识字谜语
汉语会意字的概念整合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会意字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