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路径
2024-06-16孙志刚
孙志刚
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新课标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领域,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知识传授,而问题式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该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或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研究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有效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教育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指导,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标引领下的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致力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或科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质疑、分析和探索的能力,拓展了思维深度与广度。其次,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学习。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学生不仅仅是记忆知识,更能理解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为其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被引导思考并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同时,问题式教学也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思路和成果,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发展。学生不仅掌握了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知识链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被引导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考,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问题式教学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寻找知识的联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还为学生未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夯实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问题式教学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生物学习中,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质疑、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和合作,从多个角度审视现象,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面对未知挑战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初中生物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关注及思考
在初中生物“神经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结合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以“人体的感知能力”为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能感知到外界的声音、光线和触觉?”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是如何使我们感知外界刺激的。其次,教师解释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例如,模拟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了解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和抑制传导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再次,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如“如果感官神经受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在感知和控制中的作用,提升学生对神经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比如,模拟感觉神经的传递过程,让学生在某种刺激下做出反应,从而更直观地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关注和思考,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种问题式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问题串回顾,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以“细菌”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运用问题串带领学生进行回顾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
首先,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串联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记忆细菌的特性、分类、结构以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例如,教师提问:“细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回顾细菌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其次,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串联相关知识点,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如细菌的基本特性是什么?它们的结构有何特点?根据细菌的形态、营养方式和生存环境,我们是如何对细菌进行分类的?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有益和有害的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抗生素对细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细菌会出现抗药性?细菌在食品加工、环境清洁等领域的应用是怎样的?
再次,教师结合细菌分类的内容,提供不同类型细菌的图片或图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和命名,或者展示案例,让学生思考细菌在食品腐败、感染疾病和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互动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比如,让学生讨论细菌抗药性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展示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问题串和实例引导,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细菌的特性、分类、影响以及应用。这种运用问题串进行回顾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增强其知识体系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素调节是一个涉及复杂生理过程的重要主题,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完善其知识体系,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进行内部调节的?”接着,通过自主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激素调节的原理、作用和机制,如什么是激素?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激素是如何产生和分泌的?它们是如何在身体内传递信息的?举例说明一种激素的作用机制,比如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是如何调节人体代谢的?人体内部的激素平衡是如何被维持的?身体内部激素失衡会导致什么问题?激素调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实际应用?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展开探讨。例如,要求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激素的功能和影响,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展示学生对激素调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实验示范或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比如,展示实验数据或病例,让学生分析激素失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治疗这种情况所需的方法。
(四)合理设置课堂问题,有效提升生物学素养
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欲望。问题式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探索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通过课堂问题,学生可以进行思维碰撞、知识整合,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概念。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连贯性和深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讨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以“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探究生物进化的原因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并产生进化的?”引发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理。接着,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如为什么生物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是如何产生的?环境变化是如何影响生物进化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是什么意思?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有何影响?通过哪些方式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等)?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还是突发事件导致的?其次,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讨论,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研究某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其进化的原因和方式。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记录或现代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激发学生对进化理论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或模拟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进化过程。例如,模拟某种环境变化,观察物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适应过程,进而理解生物进化的动态过程。
(五)组织问题主题探究活动,发展学生探究验证能力
教师组织问题主题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探究验证的能力。这些活动可以围绕特定的生物主题展开,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或研究,从而让他们亲身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论和技能。教师在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这种亲身经历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生物的变异”教学为例。组织问题主题探究活动是促进学生探究验证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验证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个体会有不同的特征?”引发学生开始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接下来,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变异是如何产生的?它与生物个体的遗传有何关系?外部环境和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两种主要原因,它们各自对生物变异有何影响?变异在生物种群的演化和适应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它如何与自然选择相互作用?生物变异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是否都对生物适应环境有利?
其次,为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探究活动,给予学生某个生物物种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这个物种内部的变异情况,并讨论变异对该物种生存和繁衍的影响,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变异的原理和表现形式。例如,观察生物的特征变化或基因图谱的变异,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取验证生物变异的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
教师组织问题主题式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验证,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机制,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育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问题式教学的探讨与分析,深刻认识到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科素养的积极影响。问题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还加强了知识的链接与应用,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串回顾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素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