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温州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24-06-16吴月文
摘要:信息产业的转型在人工智能时代得到了有力的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文章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在温州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规模较小、人才供需矛盾、产业结构失衡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温州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4;G712.3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数字创新大会在温州举行,来自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代表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时代科技、教育、产业紧密协同,推动数字创新领域的发展等内容。根据《关于大力实施“瓯越英才计划”高水平建设浙南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40条意见》,温州已经在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此,政策制定了“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的创新格局,包括国家自创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瓯江实验室和大孵化集群。近3年,温州全社会的R&D经费平均增长14.3%,表明温州在科技研发上的积极态度和成就。此外,温州正在竞争抢占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的风口,加快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从而提升“一港五谷”新质生产力。
信息技术产业对温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新兴产业之一,信息技术产业对温州制造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也是先进服务行业、基础性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这一产业依托现代科技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高科技性、创新性、拉动性和渗透性,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社会就业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温州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不断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创新信息应用技术和商业模式。此外,温州还加速新型电子产品对传统产品的替代,推动工业软件、通信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呈现出信息产业服务化的明显趋势。关键性指标显示,温州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1温州信息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现状
根据《2023年温州统计年鉴》[1] ,2023年温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情况如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市场规模达到356.15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软件开发的市场规模为250.11亿元,同比增长21.5%。
2021年3月,温州市政府发布了《温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2],这是在温州市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一号工程”的背景下提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核心作用。以上行动计划包含4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提出了发展目标,明确了在产业规模、增速、企业规模、从业人数等方面的新目标。第二部分明确了发展重点,包括:(1)市场主体培育,分为项目招引和企业培育,对新引进或新设立的软件业企业,根据企业类型和销售额规模给予奖励;(2)创新投入加大,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软件业的核心竞争力;(3)产业精英培育,建立行业培训联盟,加强从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人才培养与培育,提高产业发展的人才质量和数量;(4)规范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治理,保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均衡发展;(5)产业品牌创新,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提高行业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塑造能力,强化行业形象。第三部分提出了行动措施,涵盖市场主体培育、创新投入加大、产业精英培育、规范管理机构、产业品牌创新的具体行动和措施。第四部分提出了监管和评估,制定监管方案和评估指标,定期评估行动计划的执行效果,及时纠正执行情况,保证行动计划的顺利执行。
2022年2月,温州市政府发布《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3],提出到2025年温州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500亿元,GDP占比6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GDP占比10%左右。“十四五”期间,温州市将着力提升数字产业能级。在空间布局上,设计“一廊双核三链多点”的数字产业空间,其中:“一廊”是东部温州数字经济发展走廊;“双核”是数字产业发展双核心区,分别以乐清为北核心、瑞安和平阳为南核心;“三链”是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智能计算3大重要产业链;“多点”是形成多个数字化产品和装备特色基地。在产业结构上,针对传统电子信息行业,着重提升文章,围绕核心基础元器件,加强先进基础工艺积累及新材料开发,引导企业开发新型电子信息产品。针对新一代电子信息行业,聚焦物联网、数字安防、网络通信、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重点细分领域,加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培育力度。在重大项目上,加大招引力度,尤其是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如数字安防、5G通信设备、超高清视频生产设备等领域。加强产业链招商,以招引符合温州市产业布局特点和发展方向的项目为重点,突出规模化和产业引领化,重点抓“来了就能落、落了就能产”的大项目。到2025年,新增招引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150个。
2022年2月,温州市政府发布《温州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政策》[4]。近年来,温州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把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加快培育温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贯彻落实国家、浙江省关于软件业发展的政策要求,更好推进《温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温政办〔2021〕14号)落地,全面提升温州软件产业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更好发挥软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经济的作用,温州市制定出台了《温州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政策》。政策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1)市场主体培育。首先,通过项目招引,新引进或新设立的软件业企业根据企业类型和销售额规模分别享有奖励,其中世界500强和中国百强软件企业最高可获得1500万元奖励。其次,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根据年度软件业务销售额和年缴税费给予分档奖励,提供龙湾国际机场和温州动车站的贵宾服务。(2)企业创新投入。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研发,并对投入大、形成软件成果或提供优秀系统解决方案服务的企业给予奖励。此外,对软件能力成熟度等10项认证给予奖励。(3)品牌提升。一方面,鼓励企业参与软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获得标准创新贡献奖以及承担各类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的企业将获得奖励。另一方面,对省级重点领域首版次软件产品等10个项目给予奖励,并鼓励企业参加知名软件设计和应用类赛事活动,按获奖等级给予奖励。(4)支持企业拓展市场。 政策支持软件业企业深度参与数字化改革项目,积极参加软件及相关领域推介活动、市外招标等。(5)生产要素保障。首先,重点布局软件产业园,并对认定的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给予奖励,同时对园区内的软件业企业给予租金补贴。其次,软件开发领域高端人才优先推荐各人才工程项目,并给予个人和企业奖励;同时,政策支持高校加强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软件业企业合作育人。最后,政策落实国务院关于软件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并提供优质软件业企业上市指导、信用担保、基金支持、融资优惠利率等支持措施。
2温州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较小
根据《2023年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报告》[5],2022年,温州市软件业务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列浙江省第6,占全省收入的0.43%。产业规模较小还体现在:企业数量总体较少,规模也相对较小;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研发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方面;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信息产业是一个需要高度集聚的行业,往往依赖于大规模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温州信息产业规模较小,也就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资本投入与吸引力不足,信息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投资,温州难以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
2.2温州信息产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2023年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温州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平均4849人,从业人数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如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都对人才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温州在这方面面临人才资源的严重缺乏。近几年,由于缺乏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环境,一流的人才更愿意流向其他地方,特别是杭州和宁波等地市,这导致温州的信息产业人才流失严重。高级人才的流失和短缺,无法满足温州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大量互联网、新技术和创新人才需求,也直接影响了温州信息产业的发展。
2.3温州信息产业结构失衡,集聚水平低
2022年,温州市软件产品收入5.5亿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4.4亿元,信息安全收入0.1亿元,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4亿元。信息技术服务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收入占温州市行业收入85%以上。近年来,已建成的园区平台数量较杭州、宁波差距较大,主导产业不突出。依托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国家大学科技园、浙南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培育建设了中电产业园、浙南云谷、瓯海区软件信息产业园等平台,但是目前招引进来的企业偏少,缺少大型企业。部分数字产业平台建设依然存在定位不清晰、配套设施不完善、产出效益不理想、集聚水平低等问题,引领作用还不明显。
3温州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加大政策激励,补齐短板
近年来,温州出台了《温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温州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政策》《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数字经济提升文件,加快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信息产业是数字产业的核心部分,它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当前的信息产业支持政策过于广泛,无法有效地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加大政策刺激力度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支援力度,并积极寻求用资金驱动项目建设的支持方式。同时,需要增强要素保障,充分利用省、市产业基金或通过国有企业入股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新项目提供资金保证。此外,还要加大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对接,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那些拥有研发实力、市场和大规模就业的龙头企业提供更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其健康且持续的发展。
3.2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指的是企业之间通过物流、商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相互关系和流通而形成的结构。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不仅要求总体和人均增长,而且需要驱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产业数字化更注重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突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增强与其支撑产业的连接,特别是支持产业之间的集群化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支持。例如,采用新的技术、模式和业态,可以拓展信息产业的新领域,进一步建立新型的信息产业体系。
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反过来,以工业化推动信息化,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作为试点,开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改造。力争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尤其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的融合,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的示范企业。全面加强内部创新能力,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孵化创新成果,创造新的业态和模式,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3大新兴产业群体。
3.3引进培育人才,提升产业层次
信息产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产业,对知识与智力的需求巨大。由于其包含多个子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层且多元化。作为一座沿海城市,温州应将人才视为推动和领导发展的首要资源,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进行人才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尊重并优待人才的环境,吸引高级人才加入。例如,为了鼓励温州的高层次人才更深入地进行技术创新,并且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创业者,可以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奖项。同时,可以借助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实战性强的专业学习机会,开设有温州特色的课程,这样可以培育出一批既实干又技术娴熟的人才。其次,要强化信息产业员工的培训系统,比如请行业专家到企业开讲座,或者让管理人员去相关高校接受统一培训,从而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州市统计局.2023年温州统计年鉴[EB/OL].(2023-11-29)[2024-01-22].https://wztjj.wenzhou.gov.cn/col/col1467318/index.html.
[2]温州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温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EB/OL].(2021-03-16)[2024-01-22].https://dsjj.wenzhou.gov.cn/art/2021/4/3/art_1229558369_1715703.html.
[3]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温州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EB/OL].(2021-02-22)[2024-01-22].https://wzfgw.wenzhou.gov.cn/art/2023/2/26/art_1229565419_4183492.html.
[4]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十条政策[EB/OL].(2022-02-15)[2024-01-22].https://www.wenzhou.gov.cn/art/2022/3/5/art_1229117830_1997550.html.
[5]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年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报告[EB/OL].(2023-12-18)[2024-01-22].https://jxt.zj.gov.cn/art/2023/12/20/art_1659217_58931702.html.
(编辑何琳编辑)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nzhous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era of artifical intelligence
Wu Yuewen
(Zhejiang College of Security Technology, Wenzhou 325016,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en strongly promoted. The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bringing tremendous cha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industry. Through research and data analysis, the article finds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enzhous information industry,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mall industrial sca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and imbal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s,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enzhous information industry.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dustr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y research
基金项目:2023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项目名称:人工智能时代温州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3WSK205YB。
作者简介:吴月文(1983— ),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安全,Web安全,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