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研究

2024-06-14游瑞君林绍珍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策略研究

摘要:终身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持续成长和适应能力,也是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创新的先行者,其自身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乃至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以及人口素质。探讨和实施有效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可激发教师的继续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事业发展。基于此,从不同视角详细阐述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关键词:全民终身学习;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24)06-0011-06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强化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既是促进高校教育功能“外溢”的关键途径,也是链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桥梁。高校继续教育要从定位、目标、模式等角度探寻优质教师教育路径,真正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一、全民终身学习与高校继续教育的内在逻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需求不断增长,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作为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源泉,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关键角色,通过提供继续教育项目,可有效支持和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使然

初期的高校主要以传授经典知识和宗教教育为主,重点在于培养精英阶层,为政府、教会等机构提供人才。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高校开始增加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以适应工业社会的需求,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扩展[1。进入20世纪,高校开始更加注重研究和创新,与政府和工业界的合作加强,出现了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公正和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夜校课程、在线学习平台、专业发展课程,以及为在职人员设计的短期培训课程,旨在满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此外,高校还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发挥其知识和资源的优势,共同解决社会挑战和推动经济发展。可以说,通过提供各种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课程,高校支持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且这些课程为不同年龄和职业阶段的人们提供了学习新技能和更新知识的机会。

(二)继续教育是高校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关键举措

高校继续教育不仅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适应社会变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方式。通过继续教育,高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帮助个人实现持续成长和职业发展。继续教育在高校的实现方式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在线课程、成人教育班等,可以满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通过灵活的学习时间、多样的授课模式(如远程教育、晚间课程等),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参与度。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价值包括: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促进社会流动性,即通过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助力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升,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流动性和公平性。另外,通过社区教育项目和公开课程,可以将高校的教育资源延伸至社区,促进社会整体的教育水平提升。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变化,高校会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保持教育的时效性和相关性,并运用新技术和教学方法(如在线平台、虚拟现实等)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

(三)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满足终身学习型社会建立的客观要求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变得日益迫切,要求高校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质量,以满足这些变化的需求[2。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人们对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促使高校继续教育必须追求高质量发展。学历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术领域,而是更多地融入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学历教育,如证书课程、在线短期课程等,因其灵活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加之社会期待高校作为教育的权威机构,能够提供高质量且符合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教育,使得高校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从企业角度讲,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这要求高校继续教育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方面作出努力。并且,企业期望高校能够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教育解决方案,满足特定行业和岗位的人才需求,由此可见,高校继续教育只有可持续发展,才能在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中持续凸显核心作用。

(四)高校提升品牌形象依赖于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继续教育项目的招生策略体现了高校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这种市场导向的教育服务增强了高校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校通过吸引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进入继续教育项目,可以展示其教育服务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多样化招生策略不仅扩大高校的影响范围,也提升了其品牌形象[3。高校通过在继续教育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科研的封闭性,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不仅促进知识的传播,也提升高校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品牌形象。此外,高校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在继续教育中实现产学研结合,增强其实践性和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高质量的继续教育项目提高了社会对高校品牌的辨识度和信任,优质的课程和服务使得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得到提升。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体现了高校对社会需求的响应能力,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会直接增强高校的社会辨识度和品牌形象。此外,继续教育项目是高校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要传播途径,通过高质量的继续教育,高校能够向社会传递其教育理念,塑造独特的教育文化和品牌形象。高校通过继续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其在社会公益、终身学习推广等方面的努力,有助于建立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二、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立所面临的瓶颈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建立过程中面临多种瓶颈,包括教师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的内驱力不足、继续教育机构专业性和系统性的缺失等,这些问题导致继续教育效果受限,无法充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同时也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对这些挑战的深入理解和关注是改善和提升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关键。

(一)高校教师自身参与继续教育的内驱力不足

当前的教师评价机制往往过分强调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评价体系会导致教师更倾向于将时间投入科研而非继续教育。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理念,这种思想倾向使得教师更关注科研成果,而对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与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不够充分,导致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支持。与科研成果相比,教学成果难以定量评价,这使得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追求容易量化的科研成绩。高校体系中也缺乏足够的平台让教师展示其教学和专业发展上的成就,进而降低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除此以外,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往往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科研水平的提升上,而忽视教学和其他专业技能的发展,且高校教师晋升和职称评定的压力较大,使得他们更多关注于满足评定标准,而非个人的全面专业发展。部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仅是为了获得必要的证书和资格,而非真正提升自身的教学和专业能力。

(二)支持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发展存在缺少明确定位的现象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支持机构发展方面存在诸多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潜力,也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4。例如,许多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缺乏长期和系统的规划,导致这些机构在功能和作用上缺乏明确的定位。继续教育机构往往只挂靠在高校行政科或管理科下,没有形成独立且专业的教育实体,也会限制其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率。当前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关注新进教师的基本培训,而对资深教师的进阶培训和专业发展关注不足。继续教育形式多以传统的讲授和培训模式为主,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许多继续教育课程的设计并没有涵盖对教育学、心理学、思政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等重要领域的教育,无疑会限制教师在教学和人文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继续教育课程和活动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考虑到不同教师之间在教育背景、教学风格和专业发展需求上的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效果。

(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固化,缺少对新型教育资源的利用

目前,许多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观摩精品课和校外进修,这种方式虽然有其价值,但往往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不能满足所有教师的需求。继续教育的评估主要通过专家听课和指导进行,这种评估方式过于主观,且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发展需求。另外,一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网站资源有限,主要提供基础的表格下载和信息发布,缺乏丰富的教学材料和互动学习工具,对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过分强调竞赛结果,忽视对其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全面提升[5。虽然多媒体培训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情况下仅限于教师被动听课,缺乏互动和实践机会,难以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部分高校在继续教育的硬件和资源投入上不足,进而限制了教师获取高质量继续教育的机会。在现行体系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往往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非真正的专业成长或提升教学能力。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在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瓶颈,这些问题限制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和教师的发展潜力,从而影响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能。

(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组织形式专业性有待提升

多数高校继续教育组织形式以讲座为主,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但内容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讲教师的能力和经验,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教育内容的波动和质量不一。讲座形式的继续教育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进而限制教师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当前,网络培训方式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越来越普遍,但这些培训主要集中于视频观看,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所有教师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需要更多实践和交互的教师。视频观看虽然方便,但缺乏及时反馈和讨论,不利于教师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很多继续教育项目没有重视从培训效果到教学实践的转化,虽然教师在培训中学到了新知识或技能,但如何将这些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指导和支持,教师在培训后的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在培训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关注。此外,许多高校继续教育项目由行政科与师资科人员管理,缺乏教学和专业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无法在提升教师执教能力方面发挥真正的作用。管理者更多关注于程序和规定,而不是教师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挑战。

(五)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效果与保障不足,缺少针对性

在很多高校中,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和反馈主要依赖于学分认定和出具证明,这种方法过于机械,缺乏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实际教学改进的关注。学分和证明的获得往往成为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要动力,而非真正的专业成长或技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通常由专家通过听课进行,但这些专家与教师的专业领域不对口,导致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另外,专家的评价和反馈经常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滞后性减少了反馈的有效性,使教师难以及时调整和改进。一些高校在继续教育中过分强调评价的结果,而忽视对培训过程的关注,导致教师不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也无法从中得到具体的改进方向,而且缺乏过程关注会导致教师只关注达到某个结果而忽视真正的学习和成长。在很多情况下,考核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且缺乏针对性,导致评价过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如忽视了教师个人差异和具体教学场景的特殊性,从而无法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反馈[6

三、促进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策略

(一)遵循与时俱进、按需而学、科学评价的原则

在理念上,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紧跟时代变化,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融入教师发展的每一个层面。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趋势,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在素质上,高校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持续提升[7。继续教育项目需要不断创新,包含跨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个人发展等多项内容,从而帮助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领域的新要求。在实践上,继续教育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化教师将新理念、新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包括提供实践案例分析、实验教学演示、教学模拟和反思等活动,以促进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自我提升。

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更加个性化和实用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按需而学的原则源于对教师个体差异和专业发展阶段的认识,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背景和兴趣,因此继续教育内容和方式应当灵活多样,以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教学和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不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也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高校继续教育项目应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包括不同学科的最新发展、教学方法创新、技术应用等。科学评价和激励引导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关键策略,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明确继续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同时提供及时的反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不仅是对教师努力的认可,也是鼓励其持续进步和创新的动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全面、客观的继续教育评价体系,包括在线反馈、同行评审和学习成效跟踪等,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不仅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监督和评估教师继续教育的进展和效果,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的参与度,还要将继续教育成果纳入职称晋升和评选标准,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努力得到适当的认可和奖励。在必要时提供科研基金和项目支持作为继续教育的激励,鼓励教师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二)把培根铸魂、专业发展、提升素养作为继续教育主要教学内容

高校应制订长远且具体的继续教育规划,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规划应包括教师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从初入职的新教师到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将培根铸魂作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责任感,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教育的核心,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教师道德素养和价值观的过程。继续教育应重视对教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培养和重塑,包括加强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对专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强调。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应与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同时注重培养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强调专业发展,教师不仅需要更新和扩展其学科知识,还需要提升教学方法和研究技巧。专业发展的重点应与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和具体需求相结合,从而实现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发展。根据教师的不同教学需求,继续教育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对于理论知识需求较强的教师,提供深入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强化课程;对于技能提升需求更高的教师,则提供实践导向的技能培训[8。引入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课程、研讨会、工作坊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风格和时间安排。

在继续教育中,采用示范引领的方法,选取优秀教师案例和先进教学实践,为教师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典范。通过展示成功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不仅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和研究能力,还要推动继续教育机制的创新,包括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例如,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翻转课堂、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选取部分关键领域或学科作为重点,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成功实践来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先在教育技术、课程设计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性培训,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和领域[9。继续教育要开发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课程,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国际视野,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与时代发展同步。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师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初级教师重点提供基础教学技能培训,而对于资深教师则提供高级教学方法和学术领导力的提升课程。

(三)重视多元化继续教育平台的打造

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构建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主平台至关重要,该平台应作为继续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提供易于访问和使用的在线学习材料、课程和工具。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和交流,不仅扩大继续教育的覆盖面,也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高校不仅要鼓励教师参与在线讨论和协作学习,如论坛讨论、同行评审和网络研讨会等,以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通过互动式学习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还要提供灵活的学习路径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使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利用电子教科书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为教师提供丰富、灵活的学习材料。加强教师论坛、在线答疑等互动平台的功能,使其成为教师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和寻求帮助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及时获取支持和反馈,促进专业成长。

第一,打造校内培训平台。建立每位教师的成长档案,记录其参与继续教育的历程、成就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跟踪进展,制订更有效的个人发展计划。组织定期的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讨,为教师提供交流最佳实践、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平台。第二,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共享行业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并应用行业前沿的实践和理论,为教师提供获得双师资格的机会,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增强教学和行业相关性。第三,打造校外培训平台。与社会开放大学等继续教育机构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源和课程选择。通过参与校外高质量的继续教育项目,教师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第四,打造考核评估主平台。建立明确的继续教育目标,如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研究能力等,并对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定期评估,有助于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与高校的总体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对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基于评估结果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确保继续教育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和发展趋势。考核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构成,鼓励教师提升学术水平和专业资质。对取得优异培训成绩的教师实施奖励和表彰,如职称晋升、学术奖励、财务奖励等,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利用评估数据指导继续教育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四)国家重视法律法规建设,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为确保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包括研究现行的法律体系,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特殊需求进行适当的修订和完善。立法应涵盖教师继续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培训质量标准、教师权益保护、职业发展以及激励措施等[10。地方政府应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在地区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包括为教师继续教育项目提供资金、设施或技术支持。通过财政资助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以促进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更高质量、更广泛覆盖的继续教育服务。除政府以外,企业和社会单位也可以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合作培训项目或提供实践平台等方式参与教师继续教育。企业和社会单位的参与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师继续教育的资源和内容,也能促进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优化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激发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积极性

高校建立专业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确保管理团队由具有教育管理和专业发展经验的专业人员领导[11。这些领队人员应具备对教师继续教育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创新思维。团队成员应来自不同背景,包括教育专家、行业专家、技术支持人员等,以确保继续教育项目的全面性和实效性。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模式,如混合学习、在线课程、互动研讨等。管理团队应能根据教师的反馈和教育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教育计划和内容,以满足教师不断变化的需求。制订长期和短期的继续教育计划,确保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计划应包括各种教育活动、课程更新和专业发展机会。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包括学术网络、行业合作和社会资源,以丰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定期评估继续教育项目的效果,包括教师满意度、学习成果和职业发展影响等。基于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继续教育体系,确保其与教师需求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自主更新教育理念并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是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关键。教师需要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新发展,包括学习理论、教学技术、学生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认识到作为教育者持续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认识到继续教育在提升教学能力、更新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理解继续教育对于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贡献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者和传递者的双重角色[12。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校内外的继续教育活动,如研讨会、在线课程、工作坊等,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进行反思和调整,以实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还要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参与或发起教育创新项目,不断探索教学和学习的新领域。

综上所述,在全民终身学习背景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综合评估当前的教育环境变化和教师继续教育的挑战,高校应构建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确保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满足教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将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精神的教育者方面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参考文献:

[1]王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要求下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23(12):11-15.

[2]蒋秀江.全民终身学习视野下继续教育教师角色定位及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9):34-36.

[3]王福胜.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义、路向与突破[J].成人教育,2022(12):1-7.

[4]司诺.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91-94.

[5]何金旗,沈国琴.行业特色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优化发展策略分析[J].当代继续教育,2021(2):10-16.

[6]李征娅.高校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理性思考与改革构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9):99.

[7]宿钦静.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4-27.

[8]徐典,祝康,向慧媛,等.依托地方体育院校实施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4):123-125.

[9]韩天炜.国际比较视野下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107-109.

[10]王宏斌,蒋涛,党杰.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8(18):109-112.

[11]黄军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63-64+66.

[12]宋志强,夏庆锋.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3(11):44-46.

Research into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ategies for College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You Ruijun Lin Shaozhen

(Jinsha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Abstract:Lifelong learning is not only related to an individual’s sustained growth and adaptabi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abiliti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knowledge transmitters and pioneers of innovatio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en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next generation, the overall level of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Therefore,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college 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ategies can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therefore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whole peopl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llege 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for the whole peopl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Key words: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College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y of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高校教师策略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